范昭珩(江西省永修縣燕坊鎮中心小學 江西永修 330300)
?
如何引導學生更好地提出問題
范昭珩
(江西省永修縣燕坊鎮中心小學江西永修330300)
摘要:學生課堂提問對于每個學生和每個班級以及每個問題都有很多值得我們去注意、去思考的,教學不緊要從教材出發,還要分析學情。所以我們要熟悉學生了解其知識結構,既要了解學生的思想方法又要讓學生對問題產生一定的興趣。小學生的“問題意識”不是與生俱來的,它需要我們教師去激發和培養,在教學中要把學生對數學學習的目標指向和重心從“學”轉到“問”和“做”上來,為學生創設一個自主探索的學習氛圍,給學生提供充分思考和探究的空間,讓學生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進行思考,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去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以增強學生的問題意識、應用意識和創新意識。
關鍵詞:提問意識 激發 培養
愛因斯坦曾言道,提出一個問題的價值量大于解決一個問題。在自主提問的過程里所學到的知識往往比填鴨式教育下所灌輸的知識更為有價值,也更利于發揮其功效。因此,作為一名育人者,如何引導學生更好的提出問題是亟待思考并實踐的。
首先,“無形”意味著應當著重營造一個民主、自由、激情的課堂氛圍。好的課堂氛圍往往能促動學生進行思考與探索,起到潛移默化的效果。這是“精英教育模式”的核心,也是國外學校極為重視的一點。小學生由于年齡、閱歷等方面的不足,其主動性不強,需要人采取適當的方法去加以引導,而不是強制性要求。教師在充當這一角色的時候,尤其需要考慮到這一點。“創造力最能發揮的條件是民主。”陶行知先生所言無疑是讓教師去創造一種師生間民主、自由、激情的學習氛圍,使學生敢于提問,勇于提問,善于提問。對于小學生來說,老師的鼓勵是令人高興與自豪的,對主動提問的學生大加鼓勵,對善于提出問題的學生封以美名(比如“提問王”等),對每一個有價值的疑問給予獎勵(像小紅花、小本子、小鉛筆等),使整個班級洋溢著濃烈的求知氛圍。這些小小的獎勵往往能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畢竟,我們面對的對象是小學生。另外,在這種民主激情的課堂氛圍里,學生的問題意識才能更好的形成并付諸實踐。然后,“有形”意味著采取實踐性措施。(對學生進行分組,采取“小組式”學習模式。以數學題為例,上課前挑取適當量的題目,讓各組的組員圍繞不同的題目做出不同的解法,同時讓其他學生對不同的解法進行評價,探討解法的便捷性。只有在親自思索后才能加深印象并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課堂隨機出題,鍛煉學生的思考力。(請同學對例題進行講解,增加其代入感,進一步的理解題目的思路。④結成“學習對子”,高成績的學生與低成績的學生互相幫助。在“請教與解答”的過程中學習,思考,進步。這樣既有利于自主學習提問,也有利于學生間的凝聚度的提升。⑤組織各種數學小競賽。這同樣是一個自主發現問題,自主解決問題的過程。類似的實踐性措施還有很多,有待我們去探索、運用。我們應當知道,學生只有在爭論中,在矛盾中才能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蘇聯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曾道,“當一個年幼的人不是作為冷漠的旁觀者,而是作為勞動者,發現了許許多多個‘為什么’,并且通過思考,觀察和動手實踐找到這些問題答案時,在他身上就會像有火花燃成火焰一樣,產生獨立的思考。”啟發學生的關鍵在于創造一種具有矛盾沖突的懸疑式情景,并將其有意識地運用于學生的知識基礎之中,讓其在解疑的過程中學會提出并探求問題。在爭論的過程中,學生始終處于一種高度集中和興奮的狀態中,思維在運轉著,認知上產生矛盾,進而非常自然的去探尋結局問題的新方法。
在小學生的問題意識培養初期,學生提出的問題往往只停留在知識的表層,有時還會出現錯誤,甚至是很幼稚的想法。對此,作為教師應肯定學生敢于提問的精神,積極評價,消除學生的畏懼心理,激發學生敢于提問的勇氣和熱情,然后再更正錯誤。教師要善于捕捉學生的智慧火花,不失時機地給予肯定和表揚;對于學生提問的評價方式應是多種多樣的,教師可在課堂上用積極的語言評價或動作手勢評價,也可利用小學生爭強好勝的特點進行比較性評價,還可在班上設立“牛頓獎”、“瓦特獎”等,并在家長面前及時表揚他的孩子敢問、會問,讓家長再次把快樂帶給學生。另外,教師還要特別重視引導學生積極地對他人提問,并進行小組評價、同學評價,使學生感受到集體、同學對他的認可,同學與同學之間的評價是同一起跑點評價,有利于學生思維能力提高,這樣能有效地激發學生提問的積極性。
一個好的問題情景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想方設法去尋求答案,在積極尋求答案的過程中學生就會不斷產生一些新的問題,由趣生疑,由疑促思,由思發問。數學是一項需要深入思考,積極思維的學科,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對數學學習有著重要的影響。因此,根據學生認知的“最近發展區”為學生提供豐富的背景材料,采用猜謎、講故事、競賽等形式,創設一個個富有兒童情趣的問題情境,使學生產生學習興趣,樂于發現問題,增強應用意識。如在以“金色的秋天”為題的“用數學”教學中,我便利用一年級學生秋游活動的照片導入:“我今天收到好朋友的來信,信中有一張她帶領一年級學生去秋游的照片,你們想看嗎?”這樣一來,既充分抓住了學生的好奇心,又能使學生迅速地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為了進一步激發學生運用所學的加減法知識去解決問題的熱情。當學生初步觀察了圖上的材料后,我又充分利用兒童喜愛表演的特點,請六個孩子演示圖上的動作,感受加法的含義,這使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增加課堂教學的趣味性,能夠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全身心地投入課堂教學活動中。
最后,我們應當讓學生了解到自主提問的意義和作用,從而增強其自動性。“問題是啟發思維的源泉,是學習的紐帶。”當一個人主動去做某件事,往往比其被動的去做要帶來更好的效果。“生活、工作、學習倘使都能自動,則教育之收效定能事半功倍。所以我們特別注意自動力的培養,使它關注于全部的生活工作學習之中。自動是自覺的行動,而不是自發的行動。自覺的行動,需要適當的培養而后可以實現的。”教育家陶行知的這段話深刻地揭示了‘自覺意識領導下的自動實踐’的道理。讓學生們了解到,只有通過自己主動的去提出問題,探求問題,才能收獲知識的果實,才能將其運用于生活實踐之中,并且進一步的培養自身的思維和實踐能力。
文獻參考:參考一些相關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