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小平
?
中職校制度建設對教科研水平的影響
□朱小平
【摘要】教科研水平是評價學校教學質量的一個重要指標,教科研水平直接影響著學校的發展。本文針對中職校制度建設對教科研水平的影響做出了研究討論,希望可以進一步完善中職校的制度建設,對教科研水平的發展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
【關鍵詞】中職校;制度建設;教科研水平;影響
在社會大背景的影響下,學校的教育制度以及管理制度等都在不斷改變,如何使學校更好地發展是每一位學校領導都十分關注的問題。在中職校當中也不外乎如此,中職校的制度建設對教科研水平的影響巨大。
1.中職校制度建設的概況
目前,在中職校的現行教學管理當中,呈現的是較為松散的狀態,具體表現為淡化學生本身的權利,對學生的管理缺乏有效性,沒有針對性,在校期間所學理論與社會實踐相脫節等狀況。這就需要去構建或者完善現行的教學管理機構,從而使其能夠得到一個較為健康的發展模式。
中職校是一個既傳承文化又將科研與服務融為一體的教育機構,與其相關的制度建設已經轉為學術權力,而不僅是以往的行政權力。學術權力指的是相對于教師主體和知識而言的一種權利形式,它本身跟學生并沒有特別大的聯系,但是教學質量的提高必須要站在學生的立場上去思考問題,使得學生能夠最大限制地吸收到知識,教學質量的高低也是關系到學生們的自身利益與能力發展趨勢。所以中職校的制度建設必須從學生的角度出發,以學生的角度去思考,使得學生具有一定的權利,從而將工作重心得以轉移,完善相關的管理制度,從而完善中職校的管理制度,提高教科研的水平與發展速度。
2.中職校的制度建設
中職校也是學校的一種,學校的制度建設從存在的人口類型來劃分,從而依照制度去約束,使其更好地進行學習和工作。在學校里面,制度建設主要針對老師、學生以及管理組織教學等方面的工作人員。而中職校的制度建設又是以學生為主體,為工作的重心,需要站在學生的立場去思考問題,從而促進學校的持續健康發展。所以應該以學生自身發展為導向,針對如何使學生掌握更多知識,學會更多本領,能夠成為專業型的社會有用人才等問題著手,建立相對完整的、有促進作用的制度。
3.中職校在制度建設的過程當中所忽視的問題
(1)忽視了學生的主體性。在中職校教育的課堂上,教師往往會忽略學生的主體性,不注重學生的思維發展與動向,使得學生在課堂上缺少主動性,老師與學生交流過少,不利于教學工作的開展與前進。
(2)教師本身的素質不高。現在的學校教育,主要是依靠教師來帶動學生,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但是部分教師本身的素質就不夠高,甚至存在思想問題,這對教學產生不利影響,還有可能會把學生帶到誤區。
(3)家庭、學校與社會三方面不能達到高度共識。教育工作的開展需要家庭、學校以及社會三個方面的支持與配合,只要有一方不配合工作就難以展開,甚至會影響到教育工作的正常開展,便很難對學生進行教育,難以改變學生的思維慣性,不能夠達到預期的目的。
4.中職校進行制度建設改革的方法和原則
(1)以人為本。要進行制度建設,首先必須貫徹以人為本的發展原則,為國家培養更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人才,為國家的發展貢獻更多的力量。
(2)貼近學生,尊重學生的主體性作用。開展教育工作,尤其是制度建設工作,必須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使得學生理解起來通俗易懂,。教師應該從學生的角度去思考一些問題,又便于學生的吸收。另外,在制度建設工作的開展過程中,必須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地位,在課堂上應該以學生為中心,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地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熱情,便于教學工作的展開與學生的學習。
(3)課堂與課外結合。在開展制度建設工作的過程中,需要注重課堂知識與課外實踐相結合。教師應該正確地引導學生把課堂上的知識有效地運用到實踐中去,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
(4)注重培養教師的素質能力。教學工作的三要素是課本、學生以及教師,所以教師在教育工作中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甚至有時會起到決定性的作用。因此,必須注重教師本身的素質以及能力,以更好地指導學生學習以及生活。
(5)家庭、學校與社會三方面高度統一。中職校教育工作的正常開展需要家庭、學校以及社會三方面達到有機統一,使教育工作得到更多的支持與理解,使學生能夠得到更好的教育,提升自己并且可以影響到其他人,使得整體社會的風氣得到提高,為祖國造就更多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人。
1.學生權利
學生權利是指在某些事情上,學生可以擁有自己的權利,即學生擁有足夠的主動性,具有主體性的作用。在學生具有足夠權利的基礎上,教學可以更加順利地進行,并且可以提高教學質量,促進科教研水平的提高。
2.組織機構
組織機構的正確管理運營對于教科研水平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組織機構指的是在組織中各個群體相互搭建,從而保證有效的通信和協調。組織機構的任務是以組織目標為出發點,以活動的分析劃分為依據,它的內容主要包括:部門職能建設、權利體系設計、職責設計、管理幅度、管理層次設計、信息傳遞方式、運行機制設計(即活動流程的設計)等。組織機構可以為教學的進展提供穩定的基礎與后盾,從很多方面促進教科研水平的提高。
3.工作制度
工作制度指的是在工作當中應該遵循的制度與原則方法,在中職校的制度管理建設方面是一個很重要的模塊。工作制度的完善與執行模式對于中職校的教學發展十分重要,合理的工作制度可以促進教學活動的進行,使得教科研水平不斷提高。
4.激勵機制
激勵機制又稱之為激勵制度,是用一套理論化的制度來反映激勵主體與激勵客體相互作用的方式,是調動員工積極性的有效方式,是各種獎酬資源體現的一種形式。激勵機制的運營模式是全過程的激勵運行模式,包括精神激勵與酬薪激勵,目的是使學校獲得更大的經濟效益,以最小的人力獲得最大的能量。關于激勵機制的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誘導因素集合、行為導向制度、行為幅度制度、行為時空制度、行為歸化制度等。在中職校的制度建設當中,正確應用激勵機制可以增強教師之間的競爭力,提高教學水平與教學質量,促進教科研水平的提高。
教研水平是評判學校的標準之一。教科研水平不僅可以提高學校的知名度,并且可以提高學校的升學率與升學質量。不得不說,教科研水平在中職校的發展過程當中的確是十分重要的。中職校要想有好的教科研水平,就離不開它的制度建設與制度管理。只有進一步完善中職校的制度建設,才能促進教科研水平的提高,培養更多的有能力的、有素養的、有知識的有用人才。
參考文獻:
[1]譚忠良,裴旭.構建中等職業學校教科研制度的探索與思考[J].成功(教育),2008(1).
[2]張再生.職業生涯開發與管理天津[M].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 2003.
[4]肖向紅.中職學校教師心理健康問題的表現、成因及對策[J].消費導刊,2007,(3).
[5]彭移風.高職院校教師職業生涯發展困境與出路的思考[J].中國高教研究,2006,(10).
[6]嚴鄺明.打造中職教師職業成長的平臺[J].職教論壇(綜合版), 2006,(2).
(編輯:郝嬋)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6)11-0126-02
作者簡介:朱小平,江蘇省揚州市江都區職業教育集團講師。研究方向:計算機網絡資源的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