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賀娟
(長春市綠園小學 吉林長春 130000)
?
小學科學實驗教學實踐探究
王賀娟
(長春市綠園小學 吉林長春 130000)
摘 要:小學科學課程作為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對培養學生科學素養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因此,為了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實踐操作和創新能力,全面激發學生的科學潛能,引導學生熟練、靈活的掌握和應用科學知識,教師應充分重視起科學實驗教學探究。
關鍵詞:小學科學 實驗教學 實踐探究
目前,由于很多小學生的科學思維都處于形成發展階段,對待科學實驗,常常停留在看熱鬧的層次,參與率低、缺乏合作意識,難以獲得理想的學習效果。對此,教師應不斷加強科學實驗教學探究,探索出更多新穎、先進的的實驗教學方法與技巧,進而不斷提升實驗教學質量,讓學生的實踐操作、探究能力,以及合作、創新意識,在參與實驗活動中得到更全面培養與發展。
興趣是促進學生全身心投入實驗教學活動的關鍵動力,對此,在實踐探究中,教師應結合實驗內容、任務,以及學生的年齡、認知特點,制定出具有啟發性、趣味性和針對性的實驗教學方案,并創設問題情境,激活學生的科學思維,讓其帶著問題從多角度去思考實驗內容、過程和結果。由于學生的思維、認識能力還有待提升,在教學中教師可以一些小實驗、小發明入手,逐步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指導學生用塑料吸管和硬紙片來制作風向標,或者用玻璃杯來制作雨量器等,增加師生、生生互動。這樣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科學學習熱情,也能夠進一步挖掘實驗的有效因素,培養、發展小學生的探索、團隊精神,以及實踐、創新能力[1]。
作為形成良好學習方法與習慣的關鍵階段,教師應把握契機幫助學生積累更多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準確把握提高學生的思維、認知能力的起點。科學是容不得半點虛假的,所以,在教學培養中,教師不僅要把握學生的心理特點,還要保持一絲不茍的態度,正確示范,進而對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方法與習慣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
首先,要引導學生準確把握實驗目的,尤其是引起實驗變化的原因、條件,教師應給予恰當的啟發,培養學生養成勤于思考的科學學習習慣。其次,要認真嚴肅的對待實驗過程,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到學具不是玩具,科學實驗也不是游戲,要認真對待每個實驗環節,培養學生認真嚴謹、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比如:在講解“測定物體的溫度”的相關內容時,教師就可以在教室墻上掛一只溫度計,讓學生觀察上午、中午和下午的氣溫變化情況,并要求其進行詳細的記錄。這樣貼近學生實際生活的實驗活動,不僅有助于其學習興趣和態度的培養,也能夠幫助其掌握學習方法,鍛煉其實踐動手能力,進一步拓展學生的學習視野[2]。
小學科學實驗教學中,相比于教師演示實驗,學生更喜歡自己實際動手操作的實驗,是經過教師的啟發與指導,由學生自主完成的一種教學形式,而教師的指導也是實驗能否成功的決定性因素。為此,教師應指導學生設計恰當的實驗方案,進而在開發智力、獲取知識的同時,也有助于學生實踐操作、創新能力的培養。在指導過程中,教師需提出標準要求,引導學生明確實驗目的、探究問題,并對相關實驗儀器的名稱、使用方法做出詳細的介紹,建立材料超市讓其自由的選擇實驗素材,為學生構建輕松、自由的的實驗條件與操作氛圍。比如:在講解“磁鐵”的相關內容時,教師就可以將銅片、木片、塑料、鐵片等各種材料放到材料超市,并要求學生設計出多樣化的實驗方法來對磁鐵的性質做出深入探究。
創新能力不僅是素質教育要求,也是學科教育的基本任務。在選擇實驗教具時應給學生提供“發現”的機會,要讓學生從多角度去思考探究,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比如:在講解“導體絕緣體”的相關內容時,教師就可以在課堂教學中,為學生提供一些實驗材料,并讓其通過各種方法來證明這些材料是否導電。有的學生可能會將材料連接到電路中,用這些材料來代替開關或是導線來進行檢驗等多種方法,然后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方法,按照自己的思維來進行實踐操作。而通過實驗學生可以發現銅片、鋁片等材料能夠代替導線和開關,這也充分說明了該材料導電,而無法代替導線的木片、玻璃片等材料,也說明該材料不導電。之后在引入導體、絕緣體的概念知識,這樣不僅可以全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新思維,也能夠在鍛煉、提升其科學素養的基礎上,加深其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與印象,從而增強課堂教學效果[3]。
科學實驗不僅是人類認識自然的基本途徑,也是科學教學的重要特點。通過實驗反映出來的現象和數據去對事物包含的本質、規律進行探究,實現從直觀到抽象思維的過渡,對學生來講雖然具有一定難度,但也是最有意義的。而質疑作為思維的導線,同時也是重要的學習內驅力,是開展探索、進行創新的源頭。因此,科學教師在設計和組織實驗教學活動時,應積極鼓勵學生發揮想象,質疑探究,進而不斷培養學生的分析、探究能力。在探究、解決相關問題是,應構建相應的問題情境,讓學生大膽的提出心中的質疑,進而在激活其科學思維的同時,也進一步增強其科學學習興趣和信心。比如:在講解“熱脹冷縮”的相關內容時,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聯想日常生活中,用壺燒開水時的情景,然后再讓學生提出自己心內的疑問,如,水壺里的水為什么會外溢等,并針對這類問題進行辯論探究,讓學生積極的發表自己的看法,使其在爭論、探討過程中逐漸達成共識,主要是因為壺里的水被燒開后,以及膨脹了,之后在組織學生開展相關實驗來驗證這一探究結果。這樣通過反復訓練,既有助于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質疑探究能力,也能夠進一步提升其分析能力。
總之,小學科學教師應正確認識到加強實驗教學實踐探究,對增強教學實效性,培養學生實踐操作、探究和創新能力的重要性。在實踐探究中,應結合實驗內容和教學需要,以及學生的認知特點,選擇更適合的實驗方法與形式,注重啟發和引導,而非一味的灌輸,要引導學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實驗教學活動中,只有這樣才能夠讓每各學生都獲得一定進步,也使實驗的效應和功能得到充分發揮。
參考文獻:
[1] 柯鎮林.基于信息技術提高小學科學實驗教學有效性的研究[J].科教導刊,2015,(23):109-110.
[2] 彭麗.以學生發展為中心提升科學實驗的有效性[J].教師,2015,(33):65-66.
[3] 方靜寬.打造小學科學實驗教學效率的策略研究[J].中小學實驗與裝備,2013,23(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