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敏軍
(青島工學院 山東青島 266300 )
?
民辦高校大學生自我管理能力培養淺析
陳敏軍
(青島工學院 山東青島 266300 )
摘 要:民辦高校在學生自我管理能力培養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還存在諸多問題,如學校依然是民辦高校學生自我管理意識淡薄、自主學習意識和自控能力較差、自理能力和處理問題能力有待提升等。大學生自我管理能力是大學生涯成功與否的重要因素。民辦高校應轉變觀念, 引導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發揮學生主人翁意識,參與校院、班級事務管理, 培養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關鍵詞:民辦高校 大學生 自我管理能力培養
大學生自我管理(self-management)是指大學生為了實現高等教育的培養目標以及為滿足社會日益發展對個人素質的要求, 充分調動自身主觀能動性與卓有成效地利用和整合自我資源而開展的自我認識、自我計劃、自我組織、自我控制和自我監督的系列活動1。
從內容角度出發本文認為大學生自我管理包含:學習管理和生活管理。學習管理包括:課程學習管理、職業能力素質管理、道德素質管理;生活管理包含了:時間管理、金錢管理、身心健康管理、情感管理等。從主體角度可劃分為集體自主管理和個人自主管理兩個方面,本文主要研究個人自主管理。
大學是進入社會的預備班,很多大學生是第一次離開家庭走向獨立學習、獨立生活。和高中完全不同的大學帶來了充裕的課余時間、自由支配的金錢和豐富多彩的校園、校外生活,帶來了更多的選擇和誘惑。大學生是否能夠規劃好自己的大學生涯,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生活習慣,形成健全的人格,提升自己的職業素養,這是每一個大學生都要面對的問題。因此,大學生自我管理能力是大學生涯成功與否的重要因素,加強大學生自我管理能力非常必要。
民辦高校已經意識到大學生自主管理的重要性,開始重視大學生自主學習和自我管理,引導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開展了切實有效的就業、創業指導等,但是依然存在以下問題。
1.自我管理意識淡薄
經過學者們調查研究,認為當前大學生的自我管理意識淡薄問題比較普遍2。民辦高校相比985、211高校辦學時間短、缺乏校園文化積淀,生源質量也稍遜一籌,因此老師對于學生的引導、教育、管理就更加強調,對學生的管理更加嚴格,使得大學生自發性、自主性更加弱化,自主學習、自我管理的意識逐漸淡化,學生的學習、實踐越發被動、缺少創新思維。
2.部分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和自控能力較差
自主學習指學習者有意識、有計劃地調節自己的心理和行為,自覺確定學習目標、選擇學習方法、監控學習過程、評價學習結果的過程3。在大學之前父母對于他們的學業千方百計督促、報各種輔導班,時間全部填滿,老師和家長們會告訴他們“大學之后就輕松了”;而進入大學之后,有了很多的自由時間,高考前的壓力不復存在,面對豐富多彩的校園生活,很多學生放松了對自己的要求,沒有了對將來的規劃,將課余的時間基本都投入了社團、學生活動、游戲、戀愛等,不掛科成為他們的底線。民辦高校的部分老師授課水平不高、內容比較陳舊、講授較枯燥、要求低,使得學生不能夠在課堂上獲得專業領域前沿動態和創新方法、意識,上課效果不好,更產生了抵觸心理;部分學生學習積極性差,不再提前預習相應的課程,僅僅依靠上課聽講和課后作業就敷衍了事;還有部分自控能力差的學生,上課玩手機、下課打游戲,更有甚者少數學生“選修課必逃、必修課選逃”,逃課打游戲、睡覺,最終導致紅燈高高掛。
3.部分學生生活自理能力和處理問題能力有待提升
現在的大學生基本為95后的學生,家庭條件較好,父母對子女的呵護無微不至,為了讓他們心無旁騖的備戰高考,父母對他們的生活全部大包大攬,很多大學生是第一次離開父母住校開始群居生活,少數學生甚至是第一次洗衣服,不會收拾宿舍,缺乏吃苦耐勞的精神和基本的生活常識;部分學生被家長寵壞,考慮問題只從自己的角度出發,不考慮其他人的感受,因此和舍友、同學起了沖突;還有學生第一次獨立支配資金,不能夠量入為出,花錢沒有計劃性,沒有安全意識,導致誤入了“黑”借貸等等。
1.轉變觀念,引導學生做出適合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指出:“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是實現自我管理的前提和基礎;自我管理則是高水平的自我教育的成就和標志。”民辦高校應轉變觀念,將管理轉變為引導、啟發,輔導員在入校后就對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結合學生所掌握的資源以及畢業后就業、創業、升學、出國、入伍等不同的目標,引導學生對學業、工作、生活做出清晰的規劃,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他們自主選擇自己的道路,在今后的學業中能夠更主動地去努力。輔導員、班主任應對不同年級的學生進行不同內容地指導,大一就應引入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引導學生盡快適應大學學習、生活,順利完成到大學生的過渡,適應大學生自立、自理的角色,學會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大二要引導學生充分實現自主學習、自我管理,打牢專業基礎,養成良好的習慣,強調意志品質的錘煉;大三引導學生圍繞畢業去向開展考研、創業、就業準備,提高自己的專業實踐能力或職業素養等;大四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等。
2.發揮學生主人翁意識,參與校院、班級事務管理
學生作為高校的主體,學校應充分尊重大學生的主體地位,鼓勵大學生們參與到學校、院系和班級的工作中來,變被動接受管理為主動參與,尤其是相關政策的制定階段應廣泛取得學生的支持和認同,才能更好的貫徹實施。引導學生通過學生會、班團組織等實施自我管理,要充分發揮學生黨員和學生干部的作用,打造一支強有力的學生干部隊伍,提升學生自我管理水平。
總之,學生自我管理能夠大力促進學生本人的成長和學校管理水平的提升。作為學生工作者我們應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探索學生自我管理的新途徑,培養適合新環境下的高素質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