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n the Studying of Sports
Injury Prevention Knowledge by College Students
王 純
Wang Chun
?
大學生運動損傷防治相關知識學習情況的調查與分析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n the Studying of Sports
Injury Prevention Knowledge by College Students
王純

作者單位:蘇州大學體育學院,江蘇 蘇州215000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 Soochow University, Suzhou 215000, Jiangsu, China.
1前言
伴隨《全民健身計劃綱要》的大力推進和實施,在大學校園內, 形式多樣的體育活動正蓬勃興起。然而,大學生在進行體育運動時,運動損傷現象的發生是不可避免的,而對各類運動損傷處理是否得當直接關系到傷病的康復。目前,隨著高校體育活動的廣泛開展,我國大學校園內時有運動性傷害事故的發生,乃至運動性猝死的出現。各地運動傷害事故的頻繁發生,應當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提高大學生預防和處理運動損傷的能力,應當成為高校公共體育課教學的重點。
本文就大學生對運動損傷防治相關知識的學習情況展開調查,旨在了解大學生運動損傷知識的學習現狀,了解大學生積極預防運動損傷的意識和對突發運動損傷的緊急處理能力,以便在今后從事體育運動過程中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傷害事故的進一步惡化。
2研究對象與方法
本文采用文獻綜述法、問卷調查法、數理統計等方法對蘇州大學學生運動損傷防治知識的學習狀況進行調查與分析,共發放問卷500份,回收問卷479份,回收率為95.8%;其中有效問卷450份,有效率為90%。各指標的描述采用率(%),不同指標間的差異性比較采用卡方檢驗,檢驗水準為P<0.05。
3結果與分析
本次調查的有效人數450人,分布在不同年級和不同專業。其中體育專業學生64人,非體育專業學生386人。調查對象的基本情況見表1。
在蘇州大學被調查的450名學生中,喜歡運動的311人,不喜歡運動的136人,討厭運動的3人;只有107人能夠進行每周3次每次30分鐘的鍛煉,占調查總數的23.8%(表2)。
本次問卷還調查了學生運動時最容易受傷的部位,結果見表3。結果顯示,共有254人踝關節受過傷,占調查總數的53.7%,位列第一;其次是膝關節損傷,受傷人數103,占調查總數的21.8%;位列第三的是腰部,有12.8%的人受過傷;肩關節受傷的占調查總數的4.9%;其他的部位如肘關節、大腿后群肌、腕關節等也有少數受傷情況。

表1 調查對象基本情況一覽表

表2 調查對象運動習慣一覽表

表3 最容易受傷部位一覽表
問卷列舉了13個常見運動損傷預防知識的問題,問卷從準備活動、放松運動、體格檢查、場地環境等方面進行了調查,結果如表4所示。從整體看,在蘇州大學被調查的450名學生中,有78.5%的人對有關運動損傷預防知識的問題作出了肯定性回答;否定性回答包括不知道、不了解、沒必要,占調查總數的21.5%。
3.2.1準備活動
在被調查的蘇州大學的500名學生中,80.4%的學生認為運動前的熱身準備活動有必要,但仍有35.1%的人因為準備活動不充分而受過傷。調查結果與相關研究一致[2],說明準備活動不充分或者不合理是造成大學生運動損傷的主要原因之一。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學生在理論上認識到了準備活動的必要性,但是在實踐時往往會因為各種理由忽視運動前的熱身運動。學生雖然掌握了一定的理論知識,但仍沒有正確地聯系實踐。
3.2.2體育運動環境及運動裝備
本次調查的學生中,79.7%的學生認為在惡劣的氣候環境中運動會導致運動損傷,13.5%的學生持相反態度,認為在惡劣的氣候環境中運動不會導致損傷,另有7.8%的學生表示不清楚。
合適的運動服裝和運動鞋是防止運動損傷的前提。但調查發現,只有57.6%的學生認為穿合適的鞋、戴護具參加運動是有效預防損傷發生的手段,32.9%的學生選擇了不是,另有10.2%的學生表示不知道。由此可以看出,教師在進行體育教學活動時,對學生服裝的要求不嚴格。
3.2.3自我運動能力的判斷
運動能力是人參加運動和訓練所具備的能力,是人的身體形態、素質、機能、技能和心理能力等因素的綜合表現。調查結果顯示:在身體素質方面,64%的學生認為自身身體素質好壞會導致運動損傷,36%的學生選擇了否定性(不是或不知道)的回答;在體格檢查方面,只有63.6%的學生認為劇烈運動前有必要進行體格檢查;在心理狀態方面,在問到“運動中過于緊張和興奮是否會導致運動損傷”時,69.6%的人選擇了肯定性回答,另有30.4%的人選擇了否定性回答;在運動狀態方面,仍有22%的人認為在運動中感到不適時不需要(或者不知道是否應該)停止運動。由此說明學生對自身的身體素質、心理素質及運動能力缺乏一定的了解。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學生的認知上出現偏差,甚至不了解自己的運動能力和身體狀況。
問卷從肌肉拉傷、韌帶損傷、痙攣、骨折、外出血等運動傷害和心肺復蘇的掌握等方面進行對蘇州大學學生進行了調查,共計9題,如表5所示。從整體上看,58.9%的人對有關運動損傷處理的問題做出了正確的回答,而回答錯誤和不知道該如何處理的人占調查總數的40.8%。從否定性回答率上來看,在肌肉痙攣的處理上回答錯誤和不知道如何處理者居多,占54%;其次是運動性應激反應的處理,否定性回答者占42.9%。調查結果可以看出,大學生對于各類運動損傷如何處理的知識的學習情況不甚理想。分析其原因,我們認為:(1)大部分高校體育教育改革始終未擺脫重技術輕理論的舊觀念, 仍偏重于技能、體能等體育與生物功能方向的研究,而忽視在此基礎上提高學生人文體育素質的深層次研究[3],特別是對有關運動損傷急救知識傳授和技能培養方面存在疏漏。(2)材所占比重小,缺乏實踐課。現有的大學體育教材雖章節涉及運動損傷,但內容粗略,缺乏操作性和針對性。

表4 大學生運動損傷預防知識學習情況一覽表

表5 大學生運動損傷治療知識學習情況一覽表
心肺復蘇是針對呼吸、心跳停止的傷病人員所采用的搶救措施,即以人工呼吸代替傷病者的自主呼吸,以胸外按壓形成暫時的人工循環,并誘發心臟自主搏動。在本次調查中,79.6%的學生在“運動中或運動后發生呼吸停止和心跳停止”一題上選擇立即實施心肺復蘇;20.3%的人選擇撥打120等醫生來。但在被調查的500名學生中(表6),僅有141人學過心肺復蘇,僅占調查總數的31.3%;男女學生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X2=0.248,P=0.618)。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大學生對于運動損傷處理與治療知識與技能的需求并沒有得到滿足,這就可能出現學生想要去實施心肺復蘇但又不知道如何實施的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狀況。

表6 大學生心肺復蘇掌握情況一覽表
問卷還對大學生獲取運動損傷防治相關知識的途徑進行了調查(表7)。體育專業學生獲得運動損傷知識的途徑主要是課堂和講座;非體育專業獲得運動損傷知識的途徑零散,不系統不全面。其原因是,體育保健類課程是體育專業學生的專業必修課,學生可以從課堂上獲取運動損傷防治知識;而公共大學體育教材雖章節略有涉及,但內容粗略,學生雖然可以從網絡、電視、報紙、駕照考試獲得相關運動損傷防治知識[4],但其學習是以自主學習為主,缺乏系統的指導,知識的掌握不牢固與可靠,且缺乏實踐機會,學生獲得的只是一些科普類的預防知識,對于運動損傷的處理和治療知識嚴重缺乏。

表7 大學生學習防治運動損傷知識途徑一覽表
4結論與建議
1.大多數學生沒有形成科學的運動習慣,且對自身運動能力和身體狀態的認知存在偏差。
2.大學生對運動損傷預防知識的學習情況較好,對如何處理運動損傷的知識學習情況不太理想,對心肺復蘇技術的學習情況更是不容樂觀。
3.大學生對運動損傷知識的學習仍停留在理論層面,沒有很好的聯系實際。
4.大學生學習運動損傷知識的途徑零散,不系統不全面。
1.嚴格執行課堂常規,培養運動習慣
體育教師應嚴格執行課堂常規和進行充分的準備活動,并向學生詳細講解運動服裝和準備活動的重要性,敦促學生運動之前進行充分的熱身活動;建議教師向每個參加《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測試》的學生公布各項測試成績,并分析學生的體質狀況以及身體薄弱環節,幫助需要的學生制定合理科學的運動處方,培養其科學運動的運動習慣;教師要利用課堂教育的機會,提高學生對科學體育鍛煉的認識。
2.改革教材內容,定期組織活動
學校要加強體育保健學知識教育,把體育保健知識作為體育理論課程的主要內容,努力提高學生體育保健知識;應努力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校園氛圍,利用多種渠道加強體育保健知識的宣傳,系統進行普及教育;定期開設相關專題講座、舉辦知識競賽等活動,讓普通大學生有機會接受系統的運動損傷知識和技能的培訓,使學生能夠系統地學習運動損傷的相關知識。
3.增加實踐課,培養應用能力
建議高校增設運動損傷類課程的實踐課,在大學體育教材中加入運動傷害急救內容以及實踐課時,面向普通高校大學生系統地傳授心肺復蘇、運動損傷處理等急救知識和技術。由于涉及醫學知識,難以理解和掌握,因此建議條件好的高校廣泛運用教學儀器和設備,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培養學生處理運動傷的技術技能。
參考文獻:
[1]趙斌,姚鴻恩.體育保健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黃勛,楊新生.普通高校大學生運動損傷情況的調查與分析[J].體育世界·學術版,2006,(1):17-19.
[3]苑高興. 廊坊市大學生運動損傷急救知識掌握情況調查[J].現代預防醫學,2008,35(22):4442-4443.
[4]胡秉嬌,晁岳剛. 2011年牡丹江市某醫學院學生體育保健知識與運動損傷發生情況調查[J].預防醫學論壇 ,2012,18(10):751-754.

Wang Chun
摘要:本文采用文獻綜述法、問卷調查法、數理統計等方法對蘇州大學大學生有關運動損傷防治知識的學習狀況進行調查與分析。得出結論:大多數學生沒有形成科學的運動習慣;對如何處理運動損傷的知識學習情況不太理想; 大學生對運動損傷知識的學習仍停留在理論層面;大學生學習運動損傷知識的途徑零散。并對此提出3點建議。
關鍵詞:大學生;運動損傷;預防;治療
Abstract:With methods of literature, questionnaire an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the paper conducts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n the studying of sports injury prevention knowledge by college students in Soochow University. It concludes that most students fail to form scientific exercise habits; their study of sports injury handling knowledge is not very ideal; college students’ study of sports injury knowledge still remains at theoretical level; their ways of studying sports injury knowledge are scattered. On such basis, the paper puts forward 3 suggestions.
Key words:college students; sports injury; prevention; treatment
作者簡介:王純(1991-),女,江蘇宿遷人,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體育教育訓練學。
doi:10.3969/ j.issn.1005-0256.2016.03.057
中圖分類號:G80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0256(2016)03-01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