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德望,嚴建國
(株洲市職工大學,湖南 株洲 412000)
?
促進株洲服飾電商產業發展的校企合作創新策略研究
吳德望,嚴建國
(株洲市職工大學,湖南 株洲 412000)
摘要:本文從創新校企合作的角度分析株洲服飾產業及其電商化發展的現狀與問題,站在第三方的角度看服飾電商產業的校企合作現狀,繼而從宏觀、微觀兩個角度給出促進株洲服飾電商產業發展的校企合作創新策略,創新策略符合株洲職業教育現狀和產業發展實際,具備科學性和可行性。
關鍵詞:服飾電商;產業;校企合作;策略
株洲服飾產業的電商化發展不僅是產業發展的內在要求,更是株洲地方社會經濟發展的要求,特別是在國務院批復同意《長江中游城市群發展規劃》背景下,株洲迎來新的發展機遇,我們站在創新校企合作策略的角度研究傳統服飾產業如何利用政策紅利,抓住機遇,實現的電商化發展,促成株洲服飾電商產業的發展壯大有助于實現職業教育服務地方社會經濟發展的目的,有利于學校與服飾企業實現新常態下的雙贏。
1株洲服飾產業及其電商化發展現狀
服飾產業是株洲市的支柱產業,也是株洲市重點發展的5大千億產業之一,對促進株洲地區社會經濟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隨著電子商務的蓬勃發展,株洲傳統服飾產業開始其電商化發展。
1.1株洲服飾產業現狀
株洲服飾產業經歷40余年的發展,以蘆淞服飾市場群為核心銷售平臺,擁有服飾類專業市場46個,經營戶數近2.8萬,匯聚國內外知名品牌4000多家(其中省級總代理2400多個),從業人員逾10萬,市場年成交額超過300億元。同時,株洲服飾加工業不斷發展壯大,并在蘆淞市場周邊、荷塘區和醴陵船灣鎮相對集中。目前,全市共有加工戶4000多戶,在工商部門登記注冊的服飾加工企業有398家,其中規模以上加工企業180家;從業人員6萬多人,加工設備2萬臺以上,年產值30億元。
1.2株洲服飾產業電商化現狀
2013年12月25日,阿里巴巴株洲產業帶正式上線,不但能擴大株洲特色產業影響力,更能營造株洲電子商務的大環境。截至目前,蘆淞服飾市場群直接或間接從事電子商務的人員近3萬,每天發往全國各地的網購商品郵包超過10萬個,電子商務年交易額約60億元,占市場總交易額的15%。
1.3服飾電商發展的政策驅動
2014年3月26日,國家發改委下發通知,株洲獲批創建國家電子商務示范城市。2014年12月9日,株洲市政府第三十六次常務會議審議并原則同意了《株洲市電子商務發展規劃(2014-2020)》(以下稱《規劃》),這標志著株洲市支持電子商務發展政策的正式出臺,電商企業將獲稅收減免、資金支持等政策扶持?!兑巹潯访鞔_,到2020年,株洲的電子商務交易額將力爭超過1500億元,網絡零售交易額超過300億元,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超過20%;培育一個年交易額超400億元的電子商務產業園區,并打造成為國家級電子商務示范基地;培育1家年交易額過100億元的企業,5家過10億元的企業;培育5-10個網上著名品牌;全市企業電子商務應用率超過95%以上,大中型企業基本普及電子商務應用;每年培訓電子商務從業人員10000人以上。株政辦發 〔2014〕25號株洲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加快電子商務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明確支持電子商務的發展。
1.4服飾電商發展的市場驅動
株洲傳統服飾產業規模大,企業、商鋪眾多,但近年來受電子商務沖擊巨大,盈利能力大幅下降。可以說,服飾產業不是在在尋求電商化轉型就是在退出服飾行業。株洲市政府深化與阿里巴巴集團的合作也是適應服飾電商產業發展的內在需求,現已完成1000家本地企業的入駐阿里巴巴產業帶、30萬種商品的上線,電商銷售額在銷售總額中占比超過30%??梢哉f,株洲服飾電商產業已已具雛形,其內在市場驅動力也不容小覷,配合以政府宏觀政策驅動,兩者相輔相成,為服飾產業電商化的健康、持續發展的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2服飾產業電商化發展中的優勢和問題
2.1株洲服飾電商產業發展優勢分析
株洲服飾產業的主要由大量的中小型服飾生產企業和銷售企業,這些企業又已家族企業為主??梢哉f,株洲服飾產業是“大雜居、小聚居”,即大量的服飾生產、銷售企業聚合在株洲蘆淞服飾市場群周圍。
這些中小服飾企業要實現電商化發展,雖然在資金、技術、人才等方面不如沿海大型企業,但他們應用電子商務的潛力還是不容忽視,具有以下優勢:
2.1.1政策優勢。株洲市政府與金蝶軟件合作開發了中小微企業服務平臺,為其發展提供全方位的服務,同時,國家、省、市已經頒布多項政策文件支持企業電子商務的發展。
2.1.2決策管理優勢。絕大多數服飾企業是家族式中小企業,內部溝通成本低,溝通渠道比較暢通,決策速度快,風險意識強。
2.1.3組織優勢。株洲絕大多數服飾生產、銷售企業的員工數量不超過50人,由于規模較小,管理層級小,其利用第三方電商平臺所需要的人力、物力、財力投入相對較少,“船小好掉頭”,這樣更容易發揮組織優勢。
2.2株洲服飾電商產業發展中的問題
株洲服飾產業電商化尚處于起步階段,諸如發展平臺、人才技術等方面的問題已制約其發展,具體表現為:
2.2.1發展平臺問題
電子商務平臺即是一個為企業或個人提供網上交易洽談的平臺。企業電子商務平臺是建立在Internet網上進行商務活動的虛擬網絡空間和保障商務順利運營的管理環境;是協調、整合信息流、物質流、資金流有序、關聯、高效流動的重要場所。企業、商家可充分利用電子商務平臺提供的網絡基礎設施、支付平臺、安全平臺、管理平臺等共享資源有效地、低成本地開展自己的商業活動。然而現階段,株洲服飾產業的電商化更多的還是依靠阿里巴巴和騰訊旗下的各大平臺,開設網店,入駐產業帶,缺乏自主平臺。
2.2.2人才與技術問題
據調查,以蘆淞市場群為代表的服飾市場經營企業或個體經營者都以意識到電商發展對實體店經營的影響,都有意發展其電商業務,但缺乏相關技術和管理經驗,故而更多的只是想法而少有付諸實踐。
一方面電商人才培養落后于產業發展需要,另一方面企業經營缺乏電商技術支持,所以,當前,株洲服飾電商產業發展最大的問題在于人才與技術。
2.2.3物流問題
物流是電子商務發展的基礎。而物流的基礎是交通。目前株洲鐵路交通優勢明顯,為中國國家級鐵路樞紐,湖南“3+5”城市群城際鐵路中,株洲也成為其樞紐。規劃中,株洲北通長沙、岳陽,西至湘潭、婁底,東往醴陵,南達衡陽,四個方向都銜接著重要城市。株洲公路四通八達,106國道、320國道、211省道、京港澳高速公路(G4)、長株高速公路(S21)、滬昆高速公路(G60)等線路構成株洲地區主要路網。與鐵路、公路相配套的物流運輸企業以服務于服飾企業為主,圍繞蘆淞市場群有一大批物流運輸企業,但相對規模都較小,線路較為單一,且以運輸為主??梢哉f,本地服飾電商產業更多的還是依靠順風、申通、中通、圓通、中郵等國內大型快遞公司。
所以說,當前,株洲服飾電商發展雖然具備較好的交通條件,但以交通委基礎的物流發展卻相對薄弱。
2.2.4缺乏理論指導和技術支持
目前,株洲市傳統服飾產業從業人員雖然實踐經驗豐富,但理論、技術水平相對較低,對開設網店、網店運營等方面還缺少必要的知識和技術,所以服飾產業電商化實踐離不開理論的指導和技術的支持。而職業學校的教育目的和教學要求剛好能為其提供必要的理論和技術。目前,從其理論研究成果的數字來看,2010年以前的研究成果屈指可數,對于這一課題的研究從2011年才興起,研究成果的數字逐年增加。張曉倩和顧新建合編的《服裝電子商務概論》(2007)全面系統地敘述了服裝電子商務的基本原理、模式和實現方法等,成為進行服飾電商研究最主要的參考文獻。北京服裝學院張海波、張艾莉、郭平建在《淺析我國服裝電子商務應用的現狀和發展趨勢》(2009)一文對我國服裝電子商務應用的現狀和發展趨勢進行了分析和研究,該文章對之后相關“服裝電商”的研究有著指導和借鑒作用。從這1010條顯示結果來看,大部分對于“服飾電商”的研究趨于具體化,側重于以某一具體品牌或者某一公司的經歷作為載體進行研究,缺乏研究的普遍意義。
可以說,現階段,服飾電商產業與服裝、電子商務的教育是脫節的,這是我們的國情所決定的,短期內沒法改觀,所以我們更需要在微觀層面研究如何促成教育與產業的融合,利用好這個融合點——校企合作。
3服飾電商產業校企合作現狀分析
“校企合作”通過學校與企業之間的合作,合理有效配置學校與企業各項資源,共同培養高素質高技能人才的一種人才培養制度。調研發現,現階段,校企合作的難處不在學校而在企業,具體而言,阻礙校企合作最大的問題是企業缺乏校企合作的動力。那么現階段,校企合作在服飾電商產業的培育發展中處于什么樣的地位?發揮了什么樣的作用?企業對校企合作有什么樣的看法和期待?我們通過對企業發放調查問卷,初步了解了服飾電商產業校企合作現狀。
總的來說,企業利益(3.79)、領導的合作意愿(3.64)、合作平臺(3.61)是影響校企合作推進的三大因素(如表3-1所示)。其中,企業利益是最能夠驅動校企合作展開的因素,也是其展開校企合作的動因。校企合作中涉及的企業利益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第一,合作帶來的直接經濟利益;第二,合作帶來的人才集聚效應;第三,合作對于公司知名度與美譽度的提升,企業社會責任的實踐。顯然,校企合作的機制更新與變革需要與企業利益相結合,并沿著利益向上發展。企業這三方面的利益是實現這種機制更新的邏輯起點。當然,校企合作涉及企業、學校、學生,三方面的權益都應當統籌兼顧。
領導意愿是影響校企合作第二位的因素,也可稱之為直接影響因素。在我國,無論是企業還是學校,領導都是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也是推動一項活動展開和進行的關鍵性角色。由于領導的決定性地位一時難以撼動,領導意愿也成為影響校企合作能否順利進行的關鍵因素。
剩下的都是輔助性因素,起到助推作用。我們注意到,政府相關政策這一項得到的評分最低。這說明,校企合作是學校和企業自發的一種活動,并且在教育界和企業界都有相當的自覺。

表3-1
政策因素所得平均分最低,這反映出的是校企合作實踐中的無奈,學校與企業只有在不違法國家法律、法規、方針、政策的前提下更多的依賴自己開展合作。然而,若有政策支持,校企合作的發展勢必在更深、更廣的角度得到長遠發展。那各種可能實施的政策對校企合作的影響又有多大呢?如表3-2:

表3-2
從上表可知,對企業來說,參與校企合作是需要成本的,這也是政府在推進校企合作方面最需要幫助企業解決的。當前,政府在職校生學費減免等方面的財政投入很大,但在給企業提供經費以促進校企合作方面卻基本沒有任何投入。
那企業在參與校企合作中,需要付出的成本費用有哪些呢?我們列舉了五個選項由企業進行打分選擇,結果如表3-3:

表3-3
學生安全保護(3.78)、學生管理成本(3.73)、生產效益(3.69)是企業在校企合作中面臨的三大成本因素(如表3-3所示)。前兩者都是與學生有關的成本,也反映出學生是校企合作中最不可控的因素。學生,從經濟學上來說是一種人力資本,與自然資源、資本等并列為生產過程中的主要生產要素。然而,任何人都不與自然資源、資本一樣,可以按部就班地實現效益的最大化。況且中職、中專學生年齡在成年與未成年之間,其知識儲備、生理心理素質都處于一個即將定型的時期,更具有不確定性。
生產效益即企業投入與產出的比率,是企業比較關注的一個風險性因素。關注生產效益,與公司這一經濟組織需要依靠盈利生存發展的特性是分不開的。企業需要在市場競爭中實現產品的出售,這一出售要實現盈利,生產效益起著重要作用。
參與人才培養方案的設計與實施(54.63%)、提供實習機會(51.85%)、訂單式培養(38.89%)、專題講座(38.89%)是采用較廣的四種合作方式(如表3-4)。單從已經展開的這些合作項目來看,校企合作的項目已經較為豐富和全面。從表3-5參差不齊的具體數據來看,不同院校開展的校企合作項目各不相同,差異性大于相似性。但采用率較高的項目都與企業利益相關性較強,這體現了企業在校企合作中具有比較強勢的話語權。

表3-4
已經開展的項目并不代表這是企業所期待開展的項目,企業更愿意去學校開展什么樣的合作呢?或者說什么樣的合作項目對企業更有吸引力呢?我們采用1-5分的評判標準,讓受訪企業對各個項目進行打分,其結果如表3-5:

表3-5
參與人才培養方案設計與實施(3.56)、企業為學校師生做專題講座(3.34)、為學生提供實習機會(3.31)、委托學校進行員工培訓(3.26)是企業最愿意展開的校企合作項目(如表3-6)。對比表3-5已開展合作項目中最為普及的四種,我們發現,兩者基本吻合,也就是說企業最期待的校企合作方式與已開展的合作項目基本吻合。這對職校來說是不利的,因為這意味著企業失去了發展校企合作的動力。這也是學校一方需要努力的,因為這不是企業的合作需求得到了滿足,而是我們學校一方沒法提供更高層次的合作,比如得分相對較低的“企業在校內開設生產經營場地”,一方面,學校因為自身原因沒法滿足企業的需求,另一方面,政策的支持也是一大限制性因素。
總的來說,要吸引企業來推進校企合作,吸引企業來與學校共同推進校企合作,不僅需要政府作為,更多的是需要學校努力提供更有吸引力的合作項目。

表3-6
4創新校企合作策略的若干建議
我們從宏觀和為微觀來看校企合作策略,就會發現現在已經有很多諸如稅費減免、政策支持、組織保障等宏觀方面的校企合作策略,也有很多諸如工學結合、校中廠、廠中校等微觀方面的校企合作策略,基于這些傳統的校企合作策略,我們的校企合作策略創新也可以從宏觀、微觀兩個角度來看:
4.1宏觀角度
站在校企合作的角度看如何促進服飾產業電商化,政府是個必然因素。因為一方面政府的引導、支持對產業發展的影響不可估量,扶持一個新興產業更是需要政府科學、合理的政策支持。另一方面,我國校企合作相對德國、澳大利亞等國家成熟“雙元制”、“學徒制”等校企合作模式而言還處于初級階段,校企合作模式層出不窮,但真正適合國情、適應社會經濟發展和職業教育需要的模式尚未成型。
從宏觀的角度看,首先,政府鼓勵學校建設電商創新創業園區,搭建平臺,提供資金、技術扶持。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了創業帶動就業的基本方針。創業是就業之本,推動服飾產業電商化在一定程度上有賴于促進更高質量的服飾企業電商化的二次創業。
其次政府層面需要充分利用和搭建服飾電商產業的合作平臺。一方面,政府層面需要繼續深化與阿里巴巴的合作,并鼓勵缺少技術、資金和運作經驗的服飾企業和學?!芭鋵Α奔尤牒献髌脚_,根據自身條件選擇入駐阿里巴巴產業帶、天貓、淘寶等電商平臺。政府通過支持校企配對入駐知名第三方平臺運營商,充分利用平臺流量、學校人力資源和企業供應鏈,建設一批優質服飾商鋪。對平臺建設給予啟動資金支持,并根據銷售業績給予一定的資金支持。另一方面,需要引導、促進本土服飾企業和學校合作搭建新的電子商務平臺。通過新的平臺,培育一批本地電商企業、發展電商服務業、提升傳統企業電子商務應用水平、加快物流配送體系建設、發展第三方電子商務平臺和公共服務平臺。
再次,政府在服飾產業電商化中需要的不僅僅是“授人以魚”,更需要“授人以漁”,授人以漁最好的辦法莫過于教育,服裝產業作為株洲地方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缺乏相應的教育體系支撐,產業發展的智力支持相對空缺。故建議政在充分考慮府株洲產業發展和教育現狀的基礎上,考慮籌建中南服裝職業技術學院,整合省內外服裝教育資源,并通過社會化運作,支持其遠期發展為既能助推地方服飾產業發展,又具有全國影響力的服裝教育高等學府。
最后,政府可以放開辦學許可,鼓勵企業、行業協會與公辦院校合作辦學。
4.2微觀角度
4.2.1辦學模式創新
對在校學生與服裝企業職工都采用學分制,制定選課規則由學生自主選課,修滿定額學分獲得相應學歷。
針對全日制在校學生推行按學分收費制度。
積極主動對接產業,服務服裝企業,分批輸送教師進企業實踐,分批培訓服裝企業在職職工,定期為服裝企業開展新員工培訓,并對接大中型企業訂單式培養中職、高職??婆c高職本科學生。
在現有中職、高職??平逃幕A上拓寬辦學渠道與層次,探索并懇請獲得高職本科教育的政策支持,實現中職、高職??婆c高職本科學歷教育對口銜接。
整合株洲服裝教育資源,實現與湖南師范大學、湖南工程學院服裝教育資源共享。
通過與異地職業院校、大型服裝企業合作,以特許連鎖辦學的方式異地辦學。
打破行政級別,建立健全現代服裝職業教育集團董事會組織機構。
導入CIS,明確學院辦學理念,長期保持治學行為和辦學理念的一貫性,實現學院外觀設計的統一化。
4.2.2辦學經費來源創新
政府主導,市場化運作。政府投資投資為主體,吸收行業領先企業投資,合作辦學院校適量投資,合作辦班企業通過員工培訓,學生學費、住宿費收入,國家對產業工人培訓的補貼收入,校園廣告收入,外地辦學機構加盟費用等多渠道籌資融資。
4.2.3教學模式創新
以校企合作舉辦的模擬公司及初創企業為載體開展教學,組織教學一線教師與服裝電商產業工作人員根據企業實際編寫服裝專業教育與培訓的各級各類教材與教學大綱,建立起完整、適用教學資料數據庫。使企業員工和在校學生融入模擬公司和初創企業,以任務驅動教學法、案例教學法、項目教學法開展日常教學,并建立起長效實訓實習機制,使被教育者不僅能系統掌握相關理論知識,還能在理論指導下切實有效的開展相關工作。
參考文獻:
[1]王耀珉;天津工大服裝設計專業舉行畢業秀;紡織服裝周刊;2009年22期
[2]趙愷;卞穎星;高職院校服裝設計專業項目教學改革淺探;山東紡織經濟;2010年01期
[3]喬璐;與行業企業共同打造高職服裝設計專業的探索與實踐;青島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年02期
[4]陳宇剛;鮑明勇;服裝設計專業學生就業前景分析;安徽文學(下半月);2010年04期
[5]程曉莉;對高職服裝設計專業教學的幾點思考;廣西輕工業;2010年09期
[6]陳珊;高職服裝設計專業項目模塊化課程的研究與實踐;山東紡織經濟;2011年01期
[7]許淑燕;鄭小飛;王穎;服裝設計專業中高職一體化課程體系的探索與實踐;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3年02期
[8]竺近珠;依托市場需求的高校服裝設計專業教學改革初探;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3年03期
[9]李立新;淺談我國高等院校服裝設計專業課程體系的構建及整合;山東紡織經濟;2013年04期
[10]周冰蔓;藝術教育造就意大利時裝 ;中國紡織報;2002年
[11]黃治成;深圳設計教育:十年一夢正成真;深圳商報;2004年
[12]盧文潔;大學生更務實千元月薪也肯干;廣州日報;2004年
[13]劉永忠;湖南省中高職服裝設計專業模塊式教育模式比較研究;湖南師范大學;2009年
[14]鄧超;我國大學服裝設計專業課課程設置比較研究;四川師范大學;2012年
[15]王靜;高校服裝設計專業課程設置的研究;廣西師范大學;2013年
[16]株洲社科網:“株洲打造千億服飾產業集群的調查及思考”,http://www.zzsskl.gov.cn/?thread-1644-1.html,2012.5.
中圖分類號:G71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1-1602(2016)02-008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