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旦歐珠
(西藏日喀則市白朗縣旺丹鄉小學 西藏日喀則 857316)
淺析強化以生為本的小學班主任管理工作
巴旦歐珠
(西藏日喀則市白朗縣旺丹鄉小學 西藏日喀則 857316)
基于小學生還處于兒童階段,他們的思維認知和行為方式還需要不斷得挖掘和糾正,這種不確定性的學生個體成長特點給小學班主任管理工作造成了一定的障礙,要求廣大小學班主任跟隨小學生成長的個體性發展特點以探求他們的心理需求,從而站在小學生的思維視域來剖析問題存在的原因,并與他們形成心理上的共識去引導和教化小學生辨別是非以形成正確地看待世界和日常生活現象的態度和價值觀,這也是小學班主任管理工作應有之義。
以生為本 小學班主任 管理工作 途徑
對于小學階段的班主任來說,他們的管理工作會比其他任何教學管理要艱難得多,就在于兒童階段的小學生的性格特征還不夠明顯還處于不斷挖掘和完善階段,使得小學班主任對于管理對象的學生個體特征把握處于未知狀態,這就不利于小學班主任抓住學生問題存在的根本性原因,并及時地采取有效措施給予解決。因此,這需要小學班主任以學生的一切個體性發展特征和需求為管理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去展開管理工作,以便于他們的管理工作方式得到學生的認同和贊許,從而小學生自覺自愿地聽從班主任的教化和引導而不斷改正自我不足之處,最終在班主任的循循善誘之下小學生的個體行為習慣得到有利地塑造。[1]
基于小學生還處于兒童階段,這使得小學生的思維認知特點和心理成長需求還不夠完善,還需要進一步地不斷挖掘給予確立,那么,在小學教學階段就可能會因小學生的這樣不定性的心理成長現實性狀況會引發多樣化的學生管理問題,勢必就不利于小學班主任有方向有目標的解決管理問題。如果小學班主任不站在小學生的思維認知和心理成長角度去剖析問題所在,就不能夠抓住引起問題產生的根源,也就不能夠有效地解決學生的管理問題,最終勢必不能夠為小學生的健康成長成才保駕護航。這與就需要小學班主任以小學生的身心成長需求以及思維認知特點為依托,與他們形成親近的接觸并與他們進行平等對話和交談,讓小學生從內心深處感受到自己的主體性地位被尊重和確立,就會自然而然地與小學班主任形成一種情感上的信賴感和認知感,從而愿意與小學班主任敞開心扉地交流和交談,最終,小學班主任就深刻地了解了學生的個體性意愿也便采用針對性舉措給予有效地解決學生管理問題。
綜合性地對小學生的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深入剖析,會發現小學生的管理問題多因小學生的認識不足、考慮不到和主觀性偏差等因素而引發的學生之間問題或者個人心理障礙問題,這些問題對于成年人來說微不足道,但是對于還正在不斷強化身心認知度和判斷度的小學生來說就是一件大事,一旦這些問題或者矛盾得不到及時而又有效地解決,就可能造成小學生的心理問題乃至釀成不可預見性的大問題。
因此,這需要小學班主任在面對學生之間以及學生個體性自我問題或者矛盾時,切忌不可以成人的視域和認知去妄自下定論,而是深入到周圍的同學以及及時地與家長進行溝通和交流去真實地了解引發問題存在的根源,以便于站在小學生的心理成長階段特點和思維認知角度來剖析造成問題的綜合性因素,從學生向其傾訴的心中的不解和糾結中善于抓住關鍵性問題所在去采取適合學生接受度和認可度的策略去給予問題解決。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小學班主任在解決問題的同時,更重要的是讓小學生真真正正地認識到自我身上存在的不足并愿意從內心深處去改正錯誤,這也便扎實地推進了小學班主任以生為本的管理工作。
從當今小學生的家庭結構來看,小學生多來源于獨生子女家庭,同時,市場經濟的進一步深層次性發展也導致了小學生的父母工作競爭壓力大和忙碌,這在一定程度上就造成了父母滿足小學生的一切物質性的需求而缺少對他們進行有機的身心成長關懷和關注,勢必導致小學生在物質上是富有的而精神上是貧乏的,然而,從小學生的內心深處來看,小學生渴望朋友渴望被重視和被關懷。尤其是,深入地對引發小學階段學生成長過程的問題根源進行剖析,不難發現許多問題都是由于小學生缺少關愛和陪伴而導致了一些不良的言行習慣。
因此,這需要小學班主任一旦發現學生身上存在的一些問題時,要轉變原有的師生管理與被管理關系,而是以朋友式的身份去走近學生去從他們本質性的個體需求方面給予他們關注和關懷,并站在學生的知識層面和立場角度與他們進行平等性對話,讓學生從情感上享受到被人關懷和關注的美好體驗,并愿意把自己最層次的心理活動動態和思維認知向小學班主任進行告知,這就促使小學班主任及時而準確地抓住了問題引發的根本原因,最終,小學班主任不僅通過采取積極而有效策略獲得了學生的信賴,而且也通過心與心的交流讓學生正視了自己的不足并愿意聽從班主任的教化而不斷完善自我言行,顯然,小學班主任的管理工作技能也潛在地得到了提升。[2]
在小學班主任管理工作中強化以生為本的管理教育理念,不僅是小學教育管理階段的現實需求,而且是小學生渴望被尊重被認知的個體性要求,只有從小學生的特有成長階段的身心特點和需求出發去對他們進行引導和糾正,小學生才能夠與班主任在情感上形成一致性的共鳴,也才能夠有效地認知到自我的言行不足之處并主動地去改正其行為習慣而成為一名合格的小學生,這也是小學教育教學管理工作所一直追尋的目標。
[1]單飚.小學班主任管理工作如何以生為本[J].新課程·下旬,2013,(9):12-12,13.
[2]宋桂琴.關于小學班主任管理工作的幾點認識[J].中國校外教育(中旬刊),2014,(6):3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