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遲國義(南京市溧水區明覺初級中學)
從我的一節課談談如何備課
尉遲國義
(南京市溧水區明覺初級中學)
課程改革是素質教育的心臟工程。教育課程改革必須面對的問題就是如何有效教學。新課改要求教師具備有效的教學理念,掌握有效的教學策略,引導學生有效地自我學習,這就要求教師要進行有效的備課。常言:“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對于教師來說,要想上好課就必須要備好課,而有效的備課就成了有效上課的首要條件。
有效備課;教學目標;課后反思
新課改要求教材不能成為教師的“唯一”,而是要求教師能加工和創造性地使用。教師有必要根據新課標感悟乃至個性化地解讀教材。教師在對待教材時,要敢于突破教材上的條條框框;要敢于打破一些陳舊的觀點;要敢于融入自己的見解;要敢于根據教學內容,結合學生實際對教材進行有效的處理;要敢于合理地選擇教學材料、資源。只有做到以上幾個敢于,教師才能去改組、拓展教材,才能讓教材更加親近學生、服務于學生。就如二次根式的乘除法第4課時要在例7中補充;例8中補充
教師進行備課的目的是為了達到新課標提出的要求。新課標要求教師備課制訂教學目標時必須把握三維目標,即結果性的目標(知識技能)、程序性的目標(過程方法)、體驗性的目標(情感態度、價值觀)。教師開展有效備課要注重三維目標的相互整合,更要體現學生全面和諧的發展。所有教師都清楚備課是教學前必做的工作,備好課是教師上好課的前提。隨著“有效教學”理念的不斷深入,教學的有效性不再是以“教師是否教完教學內容,教師是否教得認真”為衡量標準了。教師開展有效備課時還要考慮到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如何指導學生學習,如何與學生進行互動,如何對學生進行評價等問題。也要考慮課堂上會遇到意想不到的問題,需要教師采取何種方法進行補救。同時教師也要通過教學反思進行補充備課,寫出體會、反思,記錄下學生學習活動中的閃光點、困惑。這樣的備課才能對改進課堂教學的質量、提高教學有效性起到很大的幫助。就如二次根式的乘除法第4課時的教學重點是教材的例7和例8的教學,而不是補充的例題。
有效課堂教學開展要關注課堂教學氛圍的營造,因為一節好課一定是思維活躍、發言踴躍、氛圍熱烈、關系融洽的課。只有學生真正地參與到教學中、實現師生互動的課,才會讓人興奮,才會充滿激情。新課程要求教師善于發現學生的閃光點,欣賞每一個學生。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要放下架子、走下講臺,來到學生中間,樂于與學生交往,及時掌握了解學生的動態,平等地對待學生,尊重每一個學生。
傳統意義上的備課形式,主要是教師抄教案、查資料,把每個過程都寫在本子上,這樣就造成有些教師面對一個新知識教學時,就會照搬教材,從例題到習題按部地就班地逐一完成,備課就成了“背課”。有效的備課就要求備課形式上應靈活多樣,要根據課程內容不同,教師上課風格也應有所不同。集體備課、個人備課是備課活動中兩種具體的形式。無論采用何種形式,都必須在備課中解決好最關鍵的問題、內容。即,教什么,怎樣教;練什么,怎樣練;為什么這樣教,為什么這樣練等。
今年我校在傳統的備課形式上提出了要給學生一份完整的助學案,這樣可以便于學生對學什么提前有所了解,也便于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整理;老師同樣也可以通過助學案發現學生存在的問題。我校數學助學案分為這樣幾部分:(1)課前反饋;(2)學習要求(學生要達到的目標);(3)課中學習;(4)當堂檢測;(5)課后鞏固;(6)預習點撥;(7)課后反思。
現行的數學教材有很多的版本,不同的教材都有各自不同的特點。同樣在很多教材相同,教學資源不同的地區,對同一知識點的考查要求也有所不同。
如蘇科版數學新教材就以“生活數學”“活動思考”為主線展開課程內容,注重體現生活與數學的聯系,為學生提供看得到、聽得見、感受得到的基本素材;注重創設計問題請情境,引導學生在活動中思考、探索,主動獲取數學知識,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力求實現《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提出的“知識與技能,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四個方面的課程總體目標。教材設立了“思考與探索、操作與思考、嘗試與交流、猜想與驗證、拓展與延伸、數學實驗室”等欄目,這些欄目的設計不僅有助于學生學懂知識,學會技能,而且能引導學生體會數學的本質,學習數學的思想方法。
故在科學日益信息化的今天,“給學生一杯水,教師不再是只需一桶水,而應是需要有一泉活水”。教師只有不斷補充自己的知識量,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不斷在學習中感悟教材和理解教材,才能進行有效的備課,才能適應新課改的教學要求。
·編輯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