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桂春
(山東省濰坊市濰城區軍埠口中學)
培養一個自尊自信的民族
——課堂教學中的情感教育
王桂春
(山東省濰坊市濰城區軍埠口中學)
在實際的教學工作中,要突破學科本位、知識本位,去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展。這就需要關注學生自尊心、自信心的培養。優等生要防止自信轉化為自滿。中等生和差等生要從正面教育、特長培養、體驗成功、寬容和表揚、資源開發、評價改革等六方面培養其自尊心和自信心。
自尊心;自信心;關注;發展;支點;成功
“新世紀之初,我國建立以來的第八次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在黨中央國務院的直接領導下,正以令世人矚目的迅猛之勢在全國順利推進,它將實現我國中小學課程從學科本位、知識本位向關注每一位學生發展的歷史性轉變。”在實際的教學工作中,怎樣突破學科本位、知識本位,去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展呢?我認為,關注學生自尊心、自信心的培養,應該成為全體中小學教師的共識。
在學校中,優等生的自尊心、自信心能從方方面面表現出來,一個偶然的機會,我讀到一個學生的作文,作文題目是“我自己的世界”,學生寫的是書房伴自己成長為品學兼優的學生的過程,十分明顯,這位學生對自己的評價是“品學兼優”。是不是這類學生就不存在自尊心、自信心的問題呢?顯然不是,我們知道正確地看待自己,分析自己的優點和缺點,才能找到自尊心、自信心的支點,這類同學,往往被老師和同學“捧殺”——只看到自己的優點,被勝利沖昏了頭腦,從而滋長了驕傲自滿的情緒。自信決不是自滿,可是在一定條件下,可以轉化,我們促進學生的成長,就要防止這種不利的轉化。
在學校中,另一個更值得關注的問題則是中等生和后進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問題,我認為對這部分學生要特別注意處理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我國有悠久的歷史、燦爛的科技和文化,我國歷史上涌現出大量的愛國者和民族英雄,如戚繼光、林則徐、鄧世昌、鄭成功等,都可以作為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事例;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取得了豐碩成果,如“兩彈一星”、銀河二型計算機、人工合成牛胰島素等。以上這些都是我們樹立民族自尊和自信的支點,沒有國家和民族的尊嚴就沒有個人的尊嚴,把個人命運同祖國和民族命運緊緊聯系在一起,熱愛自己的民族樹立遠大的理想,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學習,周恩來總理曾說:“我們熱愛我們的民族,這是我們自信心的源泉。”
人的差異性是巨大的,社會的需求是多方面的,老師要打破學科本位的觀念,具體分析學生情況,幫助學生確定自己的發展方向,揚長避短,發展特長。學生有了特長,就會對自己的前途充滿希望和信心,自尊心就逐漸養成。老師再也不能拿著自己學科這把尺子,去衡量千差萬別、各有所長的學生了。學校應該組織各種豐富多彩的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勞動中、研究中學習,發現自己的價值,找到自尊、自信。我們講到活字印刷的時候,組織學生刻印章,我校2002級一班的劉×同學刻的印章清晰美觀,在全級部中是最出色的,該同學在活動中表現了自己,在以后的歷史課上就挺直了腰板,精神百倍。
1.制定合適的目標。前幾年提到的“低起點、密臺階”,特別適合學習中下等的學生,為他們確定目標要適當,既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太高了,這部分學生會產生絕望的心理;太低了,連1+1=2也成為問題,我想這種目標只有一個效果,就是打擊了學生的自尊心。
2.要關注學生的腦力勞動,引導學生運用已有知識獲取未知知識。學生在小學數學課上學習了四年一閏的知識,在整百中,只有是400的倍數的年份才是閏年。元朝科學家郭守敬的《授時歷》中計算出地球公轉的周期是365.2425天,便是上述結論的一個說明。學科之間的深層聯系是思維上的。學生經過努力思考探索到未知世界,自己成為知識的主人,心中充滿了興奮,在學習上更是充滿了自信,蘇霍姆林斯基說這種對學習的自信和喜悅,是任何藥物的作用所不能達到的。學生的自尊心這時得到發展,如果這時學校舉行考試,哪位同學給他遞來一張紙條或其他任何形式的“幫助”,對他來說都是一種莫大的侮辱。
1.教師的民主作風,容易讓學生感到教材、老師的看法也不一定正確,通過自己的大腦,認真思考,得出結論,這才是新世紀接班人應該具有的做人和做事的方法。李四光說:“迷信權威就是扼殺智慧。”聽什么信什么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學生在這種民主的氛圍中,開動腦筋,勇于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學生的自尊得到滿足,學生的自信心也會不斷增長。比如,我們在學習《趙州橋》的時候,一位同學覺得課本上講的“在2.提高課的應用
高中信息技術課程內容繁、雜、多。學生只有進一步地學習,才能實現更大的提高。提高學習內容有利于學生拓展思維,發展能力,加深知識的理解。微課提供資源幫助學有余力的學生在自己原有基礎上進一步地提升。教師做好引導工作,引導學生學習,鼓勵學生接受難度內容的挑戰,幫助學生渡過難關,牽引著學生從知識原地向更高的知識高峰跨越,真正實現自己個人發展。雨栗說:“上天給人一份困難時,同時也給人一份智慧。”當你逾越困難時,正是你收獲之時。
3.拓展課的應用
差異性教學的主旨就是將學生的差異作為一種教育資源加以開發與利用,綜合考慮學生的認知水平和能力、學習需求、學習風格以及學習興趣和態度等各方面的差異,使每位學生都能在原有基礎上得到提高。拓展課可以根據學生興趣大致進行動態分層,給學生提供各種不同類型、不同內容、不同風格的多樣化微課進行學習。多樣化的微課能滿足每一個學生拓展知識的要求。
微課在差異性教學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緩解師生比例失調并能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讓差異性教學落實到實處,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更好地發展。選取微課需要學生多方面的能力綜合應用才能順利進行,認識自己,了解自己,并具有決斷力才能順利選擇適合自己類型的微課;學習微課需要學生自主探究,能自我肯定,遇到學習難題還要獨立思考,主動尋求答案……長期的微課差異性教學不僅能提高教學效率,更能促進學生的個體發展,引起濃厚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產生較為強烈的學習動力,做到因材施教,實現素質教育。
微課不是萬能的,整個教學不能完全依賴微課,教師仍是課堂的靈魂。微課的優勢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它與學生互動的缺點也是實實在在存在的,只能起到輔助教學的作用,教師要發揮微課絕對的強大的教學引導優勢,充分運用教學的靈活性、生成性,讓微課在高中信息技術課程差異教學中的作用發揮得淋漓盡致。
[1]項國雄,吳美嬌.國家精品課程網絡教學資源現狀分析與優化[J].現代遠程教育研究,2009(2).
[2]曹俏俏,張寶輝,梁樂明.微課程設計模式研究:基于國內外微課程的對比分析[J].開放教育研究,2013(1).
[3]孫眾,馬玉慧.課堂教學視頻的力量:網絡時代教師群體學習的新渠道[J].開放教育研究,2012(2).
·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