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諸紅(廣西南寧市橫縣橫州中學)
?
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設計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
施諸紅
(廣西南寧市橫縣橫州中學)
摘要:初中思想品德課是一門重要的必修課程,旨在對初中生進行道德方面的教育。初中是學生叛逆、敏感的時期,而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是為引導初中生思想品德健康發展。初中思想品德課的教學設計同樣也起著重要的作用,著重對教學設計方面存在的問題進行探討,以及對策進一步研究。
關鍵詞:初中生;思想品德課;教學設計;問題;對策研究
1.教學設計缺乏專業的教學觀念
大部分人看來初中思想品德課的教學是簡單的、不需要太專業性的知識,所以初中思想品德課程老師大都是非專業的,并不具有思想品德素養與觀念。一方面,在教學設計中,老師大都是將書本上的教學內容灌輸到學生的腦中,沒有靈活系統性的設計,將傳授知識與思想品德教學分隔開,學生在學習的同時沒有對客觀事物進行思考和轉化。思想品德課程不同于其他語文或英語科目,單純的灌輸知識點是無法讓學生參透思想品德教育,而是要以科學的觀念和態度培養學生的認知。另一方面,教學的目的主要是應用到實踐中,而在思想品德教學中,初中思想品德老師帶有個人的思想,而學生在這一階段對外界事物的態度多以模仿為主,老師對客觀世界的認識在教學上略帶主觀意識,學生在其影響下可能有所偏向,這一點是老師沒有專業性、明確的教學觀念。例如,很多中國老師認為當孩子或者學生不聽話或做錯事時,應當實施一定的手段教導,教師認為最有效的莫過于“皮鞭”教育,大多數覺得只有如此,才能讓孩子或學生真正認識到事物的是非性,牢記教訓。其實,中國式的家庭教育或學院教學很多都傾向于施加適當的身體疼痛,但是這個問題是見仁見智的,唯獨不該的是向學生傳達這種意識。
2.教學設計手段單一
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學設計大都手段單一,是以書本上的知識編排為主,輔以生活中常見的實例,向學生教授知識。這樣的手段難免過于單一枯燥,不能夠激發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于是,學生在學習或是應用時,與老師之間出現了鴻溝,無法將書本上的知識轉化為自己的想法,只是機械性地死記下來。出現這樣的問題的原因有:(1)初中在應試教育思想的洗滌下,老師只注重學生最后的成績,在教學設計時通常是以學生把書本上的知識硬記下來為主,缺失了老師作為教學的導師應當承擔的責任。這就與原本思想品德教育的初衷相違背。(2)隨著我國課改的進一步調整,初中思想品德在開卷與閉卷之間的考核轉換,老師在教學設計時不能理解教學改革的意義,導致對教授學生知識點也只是應付考試。
針對目前初中思想品德教學設計中出現的問題,近幾年來我國開始重視這一塊的教育問題,分析了相關問題的癥結,并研究其解決的方案。
1.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師的專業能力
面臨初中老師的非專業性這一問題,教育領域應該切實認識到要提高初中老師的專業素養,樹立開拓進取、與時俱進的教學理念。(1)要將知識全面地理解,認真研究書本教材。在給學生上課前充分掌握書本知識,查詢系列的資料,對相關教材知識有一定的把握,并在課堂上采用先進的教學模式與學生進行交流、溝通,從而引導、培養學生,組織并鼓勵學生積極參加社會實踐,讓思想品德這門課程真正可以引導、教化學生。(2)積極學習其他優秀老師的教學方案,發現不足,揚長避短,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不斷充實自己,言傳身教,做學生的榜樣,以教師的身份樹立高尚的品德。在學習教材知識的同時,有自己的研究成果。
2.豐富教學設計
初中思想品德在中考中是一門閉卷考試的科目,所以在教學上主要注重教學成績,很多老師依然只是在知識點的記憶上花更多的時間,而不是學生的理解知會。然而隨著新課改的推進,要求教學設計也要多元化。單一的教學設計已經無法滿足現在的教學,老師在課堂上講得再多,在很多情況下學生對教學內容的接受轉化還是沒能達到教學真正的目的。應該是在教書育人的基礎上,實現教學的統一性與差異性,比如,對同一知識點的考核既有參考答案,又要積極提倡學生有自己的理解,開拓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再是結合當下生活實際的問題,不只是空洞地說理,進一步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
教學總是在不斷的改進與學習當中,只有真正認識到問題,才能解決。初中思想品德目前所存在的問題急切地需要解決,老師在思想品德的教學設計中承擔了艱巨的責任,只有正確地認識傳授知識與品德教育之間的差異性,明確專業的意識,引導學生將知識合理地運用,才能在教育教學時提高教學質量,達到思想品德的教學目的。
參考文獻:
[1]陸威.初中生學習思想品德課的心理特征和教學對策[J].中學時代,2013(03):113.
[2]孫運菊.淺析中學生思想品德教育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作文成功之路,2013(02):29.
·編輯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