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洪(重慶市萬州第二高級中學)
體育訓練開展過程中學生心理的作用及防范措施分析
趙洪
(重慶市萬州第二高級中學)
體育訓練過程中,其訓練強度及訓練的難度均會對學生的心理狀態產生一定的影響,而積極的影響則會反作用于訓練活動,使得學生擁有“迎難而上”勇于戰勝困難的精神,如果產生消極的影響,則會對整個體育訓練活動帶來不利的影響,使學生對體育訓練活動的開展產生抵觸心理,由此失去參與體育訓練的興趣及積極性,并且對于訓練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以逃避的心理態度應對。因此,有必要發揮學生在體育訓練過程中的積極心理作用,并且為此采取相關防范措施進行干預,使學生能夠對體育訓練抱以積極面對的態度。
體育訓練;心理作用;防范措施
本研究對體育訓練開展過程中學生的心理作用進行簡單的介紹,隨后基于心理作用提出若干心理訓練方法,使學生能夠對體育訓練活動抱以積極的心理狀態接受體育運動訓練,從而大大提高體育訓練質量與效率,由此提升學生的運動技能水平與質量,這對于其未來運動競賽活動而言起到極其重要的作用。
在體育訓練過程中心理產生的作用有兩個方面,即積極方面與消極方面,其中,積極心理可以對整個體育訓練過程產生積極的意義,并且對于訓練過程中產生的困難能夠積極應對,激發學生參與到較高強度的訓練過程中,有助于提升其運動技能及心理抗壓強度;而消極心理則對整個體育訓練活動產生了消極的影響,一旦運動員產生消極態度則會造成整個訓練過程無法進行,甚至還會對其自身人格造成影響,比如說自暴自棄,對于出現的問題采取躲避、抱怨的態度,以至于體育訓練活動無法正常開展,并且也不能獲得預期的訓練效果,繼而對后期運動競賽活動產生不利影響。由此可見,積極的心理狀態對于整個體育訓練過程產生了積極的影響,并且對于后期競賽活動而言更是產生了不容小覷的強大作用,因此,在體育訓練過程中,教師需要對學生的消極心理狀態給予指導,對于未出現消極心理狀態的學生則給予相應的預防指導,以避免出現消極態度而影響整個體育訓練活動的正常、高效開展。
為了激發學生的積極心理,需要采取相關措施對其心理開展相關訓練,使其能夠心理充滿積極一面而抑制消極因素的產生。通常情況下,體育訓練過程中,教師往往通過采取心理訓練方法進行干預,以期使學生對整個體育訓練活動產生積極心理。常見的訓練方法包括以下幾種,即放松訓練方法、表象訓練方法、模擬訓練方法等。
1.放松訓練方法
放松訓練方法的最佳訓練時機為體育訓練開展活動后進行,也可以在訓練間隙時間進行,這種訓練方法對于恢復運動員機能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具體訓練方法為:仰臥在床上或墊上,然后雙腿半屈、雙臂置于胸前且半屈,隨后閉目想象自身處于最舒適的環境中,這樣有助于運動員消除全身運動性疲勞感,從而使其以精神飽滿的狀態投入到下一次訓練活動中。
2.表象訓練方法
表象訓練方法是要求運動員在大腦中進行排練比賽動作表象、實際訓練表象等,并且多次重現,以期進一步不斷完善自身的訓練動作及技能,這種訓練方法盡管運動員沒有親身體驗,但是其心理得到了體驗,有助于提升其訓練質量與水平,與此同時,運動員在表象訓練方法下能使運動過程中的肌肉緊張感得以有效放松,由此以輕松愉快的心理狀態投入到后期訓練活動中。因此,從表象訓練方法中也可以看到,該訓練方法是一種心理訓練與運動訓練相結合的特殊方法,其既提高了運動員的運動訓練效果,又增強了運動員參與運動的自信心。
3.模擬訓練方法
模擬訓練方法是一種為運動員提供競賽體驗感的訓練措施,逼真的競賽體驗環境能使運動員的心理狀態及其參與到競賽中的適應能力均得以有效鍛煉,與此同時,其訓練技能及作戰計劃也得以真正發揮,由此可見,模擬訓練方法是訓練強度增加的一種鍛煉模式,其既可以為運動員創造真實的競賽環境,使得運動員在這樣的環境下不斷地調整自身的心理狀態,并且對于訓練技能方面存在的不足進行及時鍛煉,從而幫助其在后期競賽過程中取得良好的成績。
總而言之,體育訓練開展過程中學生心理對整個訓練質量及進程等方面均產生一定的影響,積極的心理狀態能夠有效提升訓練質量與進程,而消極的心理狀態則會抑制訓練質量與進程的提升,因此,有必要針對訓練開展過程中學生的消極心理狀況進行調整,并且采取相關防范措施進行干預。另外,當運動員的心理狀態通過采取相關措施干預后,其會反作用于訓練活動,不僅能有效防止消極心理,還能夠確保訓練活動的高效開展,從而進一步提升訓練質量與效率。
[1]鄭進貴.論高校體育教學過程中的心理訓練[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7).
[2]劉坷,趙永革,梁迎.談青少年籃球運動員的心理訓練[J].少年體育訓練,2011(3).
[3]朱明鋼.淺析心理訓練在射擊運動中的重要性[J].少年體育訓練,2011(3).
·編輯 張珍珍
趙洪,男,1985年7月出生,漢族,重慶璧山人,大學本科,中2,重慶市萬州第二高級中學,田徑運動訓練和網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