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鐵英(吉林省四平市第十七中學)
基于新課標的初中美術教學模式創新分析
張鐵英
(吉林省四平市第十七中學)
隨著教育領域新課標的提出,初中美術教學正在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尋找適應新課標要求的教學模式成了美術教育者的首要任務。以下是根據新課標要求對初中美術教學模式創新進行分析。
美術追其根本,也是文化的載體,畫家想要表達的內容也一定包含了當時的文化和作者的思想。所以對美術作品的欣賞,就是要領悟到作者想要向我們表達的思想感情和文化內涵。美術老師的任務就是把這些作品背后深層次的東西引導同學解讀出來。讓同學可以用欣賞的眼睛來看一幅美術作品。在新課標的背景下,各個學科都在積極探索尋找更加適合時代發展的教學方式。初中美術教學模式也在積極改革創新,尋找能夠提高教學效率的教學方法。美術課程的教學目的就是要加強學生對美術作品的鑒賞能力,提高學生的審美水平。為了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美術老師可以嘗試借助多媒體技術進行課堂教學。多媒體技術是時代發展的產物,給教育教學提供了一種新思路,多媒體技術讓教學內容變得更加具有直觀性、生動性,可以通過對學生視覺的直觀刺激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給學生發散思維帶來更多的靈感。比如,老師可以在美術課程開始的時候播放一些與本堂課要講的美術作品相關的民間文化視頻和作品的背景視頻等等。
傳統的美術教學多是在教室里聽老師來講美術的繪畫手法或是對美術作品進行鑒賞。這樣的教學方式對提高學生美術學習的興趣幫助不大,老師講解的美術作品基本都是脫離生活實際的,讓學生沒有真實感。而如今的新課標提出了要以學生為主體開展教學活動。所以,美術老師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可以嘗試讓學生利用生活中常見的廢棄物合作做一些手工藝品,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合作意識。比如,美術老師可以讓學生自己組成幾個小組,之后給每個小組一周的時間。讓同學們在業余時間里收集學校和家里的廢棄飲料瓶。用收集到的瓶子和瓶蓋進行創意設計,自己小組分工合作。一周之后可以讓每個小組都把作品交給老師,老師再組織同學在課堂上進行評比。每個小組都說說自己的作品有什么優勢、怎么得到的創造靈感和具體的創造過程等等。這樣的教學方式充分體現出了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性,給學生留出了足夠的發展空間,既提高了初中美術的教學效率,也提高了學生對美術學科的學習興趣,對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動手能力都有幫助。
總之,在新課標的要求下,初中美術教學一定要對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行創新改革。美術老師要在教學活動中充分重視學生的主體性,關注學生的發展需求,以學生為中心探究新的教學模式。
·編輯 楊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