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細胞凋亡因子、白三烯B4水平及臨床意義
袁洪李建中孫成英1
(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老年醫學科,江蘇蘇州215006)
〔關鍵詞〕血清細胞凋亡因子;白三烯B4;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1青海省人民醫院老年病科
第一作者:袁洪(1980-),男,在讀碩士,主治醫師,主要從事呼吸系統疾病研究。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發病率高,死亡率高,隨著病情進展,逐漸合并肺源性心臟病,導致呼吸循環衰竭。其發病機制復雜,主要由于肺泡巨噬細胞、中性粒細胞、細胞毒性T淋巴細胞為主的炎癥細胞的增加,并釋放多種炎癥介質(脂質、趨化因子、細胞因子和生長因子)互相作用。本研究通過對COPD急性加重期和穩定期、正常對照組血清中可溶性細胞凋亡因子(Fas/APO-1)、白三烯(LT)B4的測定,探討其在COPD發生、發展中的意義。
1對象與方法
1.1一般資料2012年11月至2013年3月青海省人民醫院老年科住院病人,平均海拔3 000 m。COPD急性加重期組:男25例,女17例,平均年齡(65±7)歲,均伴有呼吸衰竭、咳嗽、咳痰及氣喘加重。穩定期組:為經治療后病情穩定的患者,男22例,女18例,平均年齡(63±5)歲,診斷標準均符合2007年中華醫學會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1〕,排除導致氣流受限的其他呼吸系統疾病,并排除較嚴重心腦血管疾病、較嚴重的消化系統疾病、惡性腫瘤、腎病、糖尿病等內分泌代謝疾病及重大手術和結締組織病,無其他系統感染性疾病。正常對照組,男23名,女22名,平均年齡(55±6)歲,均為體格檢查健康正常者,經詢問病史及X線檢查未患過重大疾病,在近1個月內未患過任何呼吸系統疾病。三組年齡、性別無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均于空腹采取靜脈血5 ml,離心(3 000 r/min)10 min,取血清,-70℃低溫冰箱冷凍保存。均采用酶聯免疫吸附實驗(ELISA)測定人血清Fas/APO-1及人LTB4水平。人Fas/APO-1,人LTB4,試劑盒由上海雅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臺式高速離心機(上海盧湘儀離心機儀器有限公司),ALisei(意大利產)全自動酶聯免疫分析儀。
1.3統計學方法應用SPSS19.0軟件行t檢驗及直線相關分析。
2結果
2.1三組血清Fas/APO-1、LTB4濃度比較COPD急性加重期組和穩定期組Fas/APO-1(t=25.394,P<0.01;t=15.154,P<0.05)、LTB4濃度(t=30.279,P<0.01;t=17.867,P<0.05)明顯高于正常對照組,COPD急性加重期組Fas/APO-1(t=6.139,P<0.05)、LTB4濃度(t=9.043,P<0.05)高于穩定期組,見表1。

表1 3組Fas/APO-1、LTB4濃度比較
與正常對照組比較:1)P<0.01;2)P<0.05;與穩定期組比較:3)P<0.05
2.2COPD血清Fas/APO-1水平與LTB4水平相關性分析COPD急性加重期組與穩定期組血清Fas/APO-1水平與LTB4水平呈明顯正相關(r=0.973;P=0.001)。
3討論
LTB4是目前已知最強的細胞趨化劑,吸引中性粒細胞、巨噬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和淋巴細胞,使其在炎癥區域聚集和激活。而中性粒細胞的聚集和激活,有利于清除微生物和其他有害物質,同時產生更多的LTB4,引起更多的細胞游走,從而導致多種炎性疾病的病理表現。楊晶等〔2〕對30例COPD患者急性期及緩解期痰液中LTB4含量進行對比發現有明顯差異,而緩解期痰液中LTB4含量與健康組對照則無顯著性差異。陳金亮等〔3〕通過收集20例COPD患者急性發作期和緩解期及同期20例健康體檢者(健康對照組)的呼出氣冷凝液(EBC),檢測EBC中LTB4,得出結果COPD患者急性發作期和緩解期LTB4值均顯著高于健康對照組,而緩解期LTB4值顯著低于急性發作期。LTB4在COPD 患者的支氣管肺泡灌洗液(BALF)、痰、血清和肺組織中均有一定程度的升高,認為LTB4 參與了中性粒細胞在氣道內的募集和活化,參與了COPD的炎癥過程〔4〕,并與COPD的嚴重程度分級呈正相關〔5〕。
細胞凋亡因子(Fas)是屬于腫瘤壞死因子(TNF)家族的跨膜糖蛋白,當Fas與相應的抗體或自然配體(FasL)以三聚體的形式結合后,可誘導快速的細胞凋亡。也有報道,吸煙、慢性缺氧時可影響機體某些介質及基因表達,促進肺實質細胞的凋亡〔6〕,同時機體氧化劑和抗氧化劑失調也與細胞凋亡相關,提示細胞凋亡的增加可能也是COPD急性加重的原因之一〔7〕。Barnes等〔8〕報道,重癥COPD患者血漿中Fas/APO-1水平成倍增長,其可導致全血及肺內炎性細胞凋亡的異常。
高原有獨特的氣候特點,主要是大氣壓和氧分壓低、寒冷、干燥、紫外線輻射強等,居住在高原的人,機體必然會發生一系列變化來適應這一低氧環境。目前高原地區COPD發病率較高,動物實驗表明〔9〕,不同海拔高度肺臟組織出現支氣管黏膜上皮細胞、肺泡上皮細胞、肺間質改變。對于高原地區COPD的研究,尚需深入認識該病的病因和發病機制。本研究結果表明Fas/APO-1、LTB4參與了COPD的慢性炎癥過程,而急性加重期水平明顯升高,可作為監測COPD病情變化的參考指標。
4參考文獻
1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學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2007修訂版)〔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07;30(1):8-17.
2楊晶,張愛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清及痰液白介素-8、白細胞三烯B4的臨床意義〔J〕.中國綜合臨床,2008;24(6):582-4.
3陳金亮,陳建榮,陶一江,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出氣冷凝液中白細胞三烯B4和腫瘤壞死因子-α的檢測及其臨床意義〔J〕.中國危重病急救醫學,2008;20(6):357-60.
4Beeh KM,Kornmann O,Buhl R,etal.Neutrophil chemotactiic activity of sputum from patients with COPD:role of interleukin 8 and leukotriene B4〔J〕.Chest,2003;123(3):983-6.
5Hacievliyagil SS,Gunen H,Mutlu LC,etal.Association between cytokines in induced sputum and severity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J〕.Respir Med,2006;100(5):846-54.
6Aoshiba K,Yasui S,Nagai A.Apoptosis of alveolar macrophages by cigarette smoke〔J〕.Chest,2000;117:320-3.
7Yasuda N,Gotoh K,Minatoguchi S,etal.An increase of soluble Fas,an inhibitor of apoptosis,associated with progression of COPD〔J〕.Respir Med,1998;92(8):993-9.
8Barnes PJ,Chowdhury B,Kharitonov SA,etal.Pulmonary biomarkers in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J〕.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2006;174(1):6-14.
9張彥博,汪源,劉學良,等.人與高原〔M〕.青海:青海人民出版社,1996:123-6.
〔2014-06-06修回〕
(編輯馮超)
通訊作者:李建中(1961-),男,碩士,碩士生導師,主任醫師,副教授,主要從事老年性疾病研究。
〔中圖分類號〕R5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9202(2016)04-0978-02;doi:10.3969/j.issn.1005-9202.2016.04.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