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杰
(大連市大連灣中學)
初中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預習的策略研究
王洪杰
(大連市大連灣中學)
課前預習是提高課堂效率、達成教學目標的有效手段,初中英語教師應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預習能力,幫助學生養成預習習慣。分析目前師生英語課前預習的切入點,在此基礎上探討了培養學生預習習慣的策略。
初中英語;課前預習;策略
進入初二,英語學科的后進生隊伍越來越大,很多學生已經表現出消極怠學的情緒,我們該如何讓這部分已經失去學習興趣的學生重拾學習英語的信心呢?筆者認為,有效的課前預習能幫助他們實現新舊知識的有效銜接,這樣課上他們能聽懂,能夠進行話題對話,能跟上同學們的步伐。那么,英語課前預習應從哪些方面入手呢?
1.掃清詞匯障礙
詞匯是英語學習中的主要障礙,對于這些障礙,一方面我們可以根據新舊知識的聯系加以分析,學生也可以制作Wordmap,將單詞放在話題中;另一方面我們可以借助字典及其他參考書,解決生詞的拼寫、讀音,并把其相關的用法記于筆記本上,在句子中記憶單詞。
2.了解知識要點
對話、課文中的重點短語、優美的句子及慣用法,學生要通過字典或其他參考書先熟悉它們的結構及用法,并做預習筆記,然后在課堂上小組內討論取長補短。當老師講時就不會感覺陌生。既可以減少課堂講練和學生掌握的難度,學生又可集中精力抓住重點,突破難點,解決疑點,做到有的放矢。
3.準備話題討論
每個單元的“Warming up”及“Speaking”部分是以說為主,需要大量的語言材料及相關話題的信息,或是所需討論問題的意見、主張、看法等。這時相關話題的書籍或是網絡資料就顯得尤為重要。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學生在課堂上說的訓練就更有自信,形式和內容都會豐富多彩,學生就能踴躍地投入到說的訓練中。
4.理解課文
在課前預習課文時,教師應要求學生能獨立推測文章大意,找出主旨句,分析課文隱含意義,推測故事結局,在思考后看課文注釋。課文注釋不僅提供了課文中語言重點、難點的解釋,而且提供了大量的文化背景知識。文化背景知識能使學生拓寬視野,加強對西方文化知識的學習,這一切都是自主學習不可忽略的重要參考。
1.導學案輔助策略
導學案旨在指導學生聽說訓練、單詞識記和閱讀課文等,并教給學生英語學習的一般規律,引導學生自覺學習、學會發現和學會思考。設計預習導學案時,除了要有針對性、啟發性、趣味性,還應注意設計問題時難度要因人而異,不能全班一刀切。學生所能解決的問題總是遵循這樣的規律——從簡單到復雜,循序漸進,預習也不例外。如果提過高、過難的問題,學生即使預習也完不成,他們就會喪失信心。課前預習要引發學生積極思考,善于質疑。
2.小組合作學習策略
為了幫助學生,我把班內學生分成小組,通過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完成導學案上的預習學習任務。目的是讓學生提前預習下一節課的學習內容,明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并試著解決學案上的“課前預習”部分。遇到自己不會的,用藍色筆畫出,和小組內的同學進行討論,這樣可能解決一部分問題;在小組內仍然解決不了的,可以組與組之間再進行討論。
當然,好多基礎弱的同學可能不太會預習,所以我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可以把提前分好的學習小組成員安排好,有基礎好的同學,也有基礎弱一點的,按照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這樣,在預習的過程中,基礎好的可以幫助基礎弱的,通過基礎好的和基礎好的討論,基礎好的和基礎弱的討論,基礎弱的和基礎弱的討論方式,真正實現自主、互助、合作、優質、高效的學習。
3.檢測與反饋策略
要想讓預習真正有效,并且做到持之以恒,檢測環節的落實尤其重要。人都有惰性,尤其是學生,自覺性、約束力不夠強,如果不及時檢測,教師就無法把握學生預習的程度。認真預習的學生因缺乏檢測,得不到教師的認可,就會缺乏預習熱情,而缺乏主動預習的學生情況就會更糟。所以,檢測必須針對預習要求及時地進行,檢測后馬上反饋。讓學生在講解后及時修改自己的錯誤,形成正確記憶。
4.激勵策略
好多學生不太重視課前預習,認為教師反正上課要詳細講解,預習簡直是多此一舉,浪費時間。面對這樣的情況,教師必須采取一些切實有效的激勵策略。比如,展示一些完成較好的預習學案,使學生看到好的成績來源于有效地預習;同時,要注意發揮評價的激勵功能,預習檢測反饋時,橫向比較各小組中相同層次的學生預習作業的完成情況,充分肯定有明顯提高的學生的進步,給其所在的小組加分,并表揚對其給予幫助的組員,使這一組學生保持學習的熱情。
總之,課前預習是成功課堂的奠基石,教師應在緊密結合初中英語教材的內容和學生實際情況的前提下,把預習作為教學設計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有效地指導學生預習,使學生做到有“備”而來,只要學生堅持不懈,定能取得長足進步。
[1]胡春洞,王才仁.英語教學交際論[M].廣西教育出版社,2001.
[2]李庭薌.英語教學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編輯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