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瑞寶 馮 丹(桂林電子科技大學)
?
淺談高職院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的培養
孫瑞寶馮丹
(桂林電子科技大學)
摘要:青年教師現今成為高等職業院校的主要師資力量,肩負著為社會培養第一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重任。較強的教學能力是對高職院校青年教師最基本的教學要求。分析了目前高職院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的現狀,并結合我國高職院校的實際提出青年教師教學能力培養的措施。
關鍵詞:校企合作;職稱評審;教研室;學術交流
近幾年,我國高等職業教育辦學規模不斷擴大,很多高學歷的非師范專業畢業的青年加入到高職院校的教師隊伍中,他們具有扎實的專業知識和獨立從事科學研究的能力,但普遍存在研究視野不夠開闊,沒有經過專業化的師范教學技能實訓,實踐能力不足,跨專業知識較少等問題。針對高職院校青年教師隊伍的現狀,如何培養青年教師快速勝任高職院校崗位要求,已經成為高職院校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部分。
1.年齡小,學歷高
高教發5號對高等職業教育教師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并且全國開始開展職業院校人才水平評估,故很多高職院校在引進師資時提出了“碩士及以上”學歷的要求,并且年齡限制在30周歲以下。
2.經驗少,講授經驗欠缺
青年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既不善于語言表達,又不善于文字表達。有的青年教師講課缺乏條理性,照本宣科較為嚴重。對于課堂上如何引導學生、啟發學生,先講什么、再講什么也不能好好地把控。課堂上傳授知識多,傳授方法少,學生參與討論少,不能較好地完成向學生傳授現代科學知識、培養學生能力的任務。
3.師范類院校的畢業生相對較少
大多數高職院校招聘的青年教師大多是專業課教師,這些青年教師大多沒有接受過師范類院校的教育,沒有學過職業教育心理學、職業教育學等課程,在教師素質和要求方面相對師范類院校的畢業生還是比較缺乏,因此與一名合格教師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
4.大多數缺乏實踐教學能力
目前,高職院校青年教師普遍存在的問題是缺乏實踐教學能力,這已成為制約高職教育質量進一步提升的重要因素。大多數青年教師參與企業工作的實踐較少,自身實踐能力不高,且大部分高職院校缺乏對實踐教學能力相應的激勵機制,在職稱評定、教師考核等方面沒有重視實踐教學能力的考核,所以青年教師實踐教學能力得不到提高。
1.借助校企合作、產教融合共贏平臺,進行教學實踐能力的培養
讓青年教師到相關的公司參與實際工作,通過參與生產、研發、管理等各種形式的工作去熟悉并掌握公司的典型工藝流程、生產管理任務等知識。而這些對青年教師積累教學經驗、培養專業素質都有很大的益處,有助于提高青年教師的實踐教學能力。
2.深化高職院校教師職稱評審制度改革,符合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特點和發展需要
高職院校教師職稱評審工作應與高職人才培養的特點有機結合起來。高職院校教師的職稱評定應與普通高等教育職稱評定標準區別開來,高職院校教師職稱評審應呈現出高職教學的特點和發展需要,將實踐教學能力,包括取得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指導各類技能大賽獲獎情況、校企合作產教融合項目、實踐類項目成果和下企業的實踐經歷等列入評審指標,使評審工作更傾向于實踐教學能力,充分體現高職教育的特色,促使青年教師投身于實踐的能力得到提升。
3.重視高職院校教研室建設,構建可持續發展機制
高職院校教研室作為高職院校的基層教學單位,在教學過程中肩負著課程建設、專業建設、教學研究等任務。然而,目前高職院校教研室工作教研形式陳舊單一、對教研室建設不夠重視、教師整體素質參差不齊等問題是制約教研室工作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營造教學相長的學術氛圍,形成符合高職教育層次特征的師資梯隊,這是可持續發展的內在動力。
4.積極開展學術交流活動,有助于青年教師提高教學能力
一些具有行業背景、專業特色、科研實力的高職院校,在校內外定期進行學術推廣和交流。如通過校內推廣應用型科研成果、課題專題交流會、企業的學術交流、科研活動等多種方式來提高青年教師科研能力。同時,學院也要為青年教師創造參加科研活動的機會和條件,如派青年教師到高校、企業進行合作科研和學術訪問等,促進青年教師多出成果,提高青年教師的科研水平和教學能力。
高職院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的培養是一項重要任務,通過借助校企合作、產教融合共贏平臺,深化高職院校教師職稱評審制度改革,重視高職院校教研室建設,積極開展學術交流活動等方面切實提高青年教師的教學能力,讓青年教師盡快成長為教學骨干,才能對第一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培養起到重要的作用,才能保證高職院校健康、協調、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孫立波.高校青年教師培養中的問題及對策[J].教育研究,2008.
[2]韓亞萍.關于工學結合環境下高職院校青年教師實踐教學能力培養途徑的探討[J].科教導刊:上旬刊,2010.
·編輯趙飛飛
作者簡介:孫瑞寶(1986—),男,漢族,山東人,桂林電子科技大學職業技術學院,講師,本科,研究方向為機械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