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論清代書院的助學制度

2016-03-05 14:37:57張勁松
大學教育科學 2016年1期
關鍵詞:清代

張勁松

摘要: 清代是我國古代書院發展的黃金時期,其運作方式相對成熟并形成一定的模式。清代書院普遍實施的具有鮮明特色的助學制度在保障寒士維持學業,鼓勵士子刻苦攻讀與科舉及第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是促進清代書院高速發展的重要原因。清代書院對生徒的資助包括根據一定標準按時向士子發放膏火費,通過官課、師課等競爭性考試分別甲乙,給予生徒一定獎賞,及在科考年份資助生徒一定的科舉應試的卷金、川資、花紅等。這些資助措施雖因時因地不同而略有差別,但總體穩定,且運作靈活。清代書院助學制度的出發點多以為科舉考試服務為宗旨,在實施過程中對經費的發放有著十分嚴格的監管措施,既保證了資助對象的普惠性,又在一定程度上鼓勵競爭;同時,資助更著眼于書院的可持續性發展與現實激勵作用,重視資助對象的回哺。作為清代書院規制重要內容之一的助學制度雖隨著書院改制而退出歷史舞臺,但對改進當前高等學校的學生資助工作仍具有一定的借鑒作用。

關鍵詞:書院;清代;清代書院;經費;助學制度;資助制度

中圖分類號:G5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0717(2016)01-0068-06

收稿日期:2015-12-15

作為以實施文化教育活動為主的社會組織,書院的運行模式在清代已臻成熟,學界稱清代書院“進入了前所未有的繁榮時期”[1](P449),是“中國古代書院發展史上的黃金時期……并在中國古代教育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2]。清代書院發展成熟的重要標志是普遍制定了相對完備的管理規程,對書院職事、經費、規制等諸方面多有規定,其中具有鮮明特色的助學制度在保障寒士維持學業,鼓勵士子刻苦攻讀與科舉及第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是促進清代書院高速發展的重要原因。清代書院的助學制度是清代書院規制的重要內容,是我國書院文化模式的組成部分之一,在今天仍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一、資助生徒是清代書院的普遍規制

“四民各有常業,而唯士不謀食,當其發奮志學,茍非素封,安所咨業乎?”[3]古代士人多貧寒,非養不足以樂業。書院興起之初即有對生徒助學的記載。唐大順年間江州義門陳氏建東佳書堂,“為書樓、堂廡數十間,聚書數千卷,田二十頃,以為游學之資,子弟之秀者,弱冠以上皆就學焉”。①表明早在中唐時期,民間書院就有利用學田收入作為游學之資的措施。唐以降,學田收入助以養士發展為書院傳統。據鄧洪波先生研究,北宋時期,書院形成了講學、藏書、祭祀、學田四大基本規制,后“經由南宋理學家的努力,擴展為研究、講學、藏書、刻書、祭祀、學田六大事業”[1](P170)。從四大規制到六大事業,是書院內在發展規律驅動下形成的既穩定又開放的基本模式。延至清代,在民間經濟發展與科舉取士制度的刺激下,特色鮮明的生徒資助制度也逐漸成為書院文化的重要內容,助學成為清代書院的普遍規制。茲舉數例:

北京房山云峰書院始建于乾隆十八年(1753),嘉慶十八年(1813)所定條例稱:“舊有公項存當生息,亦被前任侵虧,肄業諸生無所棲身,又無膏火,莫之或勵,此其所以就廢也。”諸生無棲身之所,兼無膏火助學,書院因此而廢。嗣后諸紳后先經營,建學舍,備學租以給膏火,于是人文振作,為此條規重申“士紳義捐地畝系專為士人膏火之資,勿得指名挪用”[4](P3)。

山西平遙超山書院章程規定:“從二月起,至十一月止,每月十八日官課甄別一次,生員取超等六名,月給膏火銀一兩二錢;特等六名,給膏火錢八錢;童生上取六名,月給膏火銀一兩;中取六名,月給膏火銀六錢,以為定額”,考課獎賞膏火用以助學成為書院定規[4](P91)。

江蘇高郵珠湖書院光緒十一年(1885)章程規定:“生額一百十名,內超等三十六,特等三十一,童額一百名,內上取三十一,中取二十六,皆給膏火錢(超等千二百,特等及上取皆六百,中取四百)。此外悉為隨課,不給膏火,課日不給湯飯,但每卷給茶點錢四十文。”[4](P222)珠湖書院膏火資助對象有定額生與隨課生的區別,但對隨課生仍有茶點的資助。

湖北宣城紫峰書院同治時酌定新章,規定:“現今酌定每課正取生員八名,每名給膏火一串,前三名賞赍花紅有差。正取童生十二名,每名給膏火錢八百,前二名賞赍花紅有差。”規定還申明邑憲批示:“書院生息錢文系為生童膏火之資,不應指公挪用,應據稟示禁可也。”[4](P991)生童膏火資助上升為官方規定,經費專款專用,不得挪移。

海南蔚文書院對書院生童膏火及科舉賓興費用規定詳盡,其賓興一項稱:“原坐落……田,隨時價起租,除納糧外,每科該剩錢若干,盡歸賓興款內,帶赴省城支發,逢恩減半。又于項內每科抽出錢二十千,以為會試水腳。”[4](P1414-1415)類似蔚文書院經費較為寬裕的書院,生童小、大試,書院資助以一定的卷資、水腳費(川資)、花紅等做法較為普遍。

二、清代書院生徒資助的主要形式

清代書院生徒資助的形式主要有三類,分別為膏火費、考課獎勵、科舉賓興費用等。

(一)膏火費。膏火費是書院發給肄業生徒的生活津貼,用以維持士子及至其家庭的日常生活開支,以銀錢為主,也有谷米等實物,一般按月發放,是書院資助的主要形式。

清代書院的膏火費主要有兩種發放方式:一是面向全體肄業生徒按統一標準發給,一是通過考核甄別,數額上有區分地發放,即所謂“設定額,列等級,含有獎勵的成分”[5]。統一標準發放膏火多在嘉慶朝以前,如清順治年間廬山白鹿洞書院議定包括主洞、副講、督洞儒官及各色雜費等,其中規定“實住洞生員十名,每名每年給銀七兩二錢,共銀七十二兩”[4](P669)。浙江平陽龍湖書院,乾隆年間規定“肄業諸生應給膏火,但書院租息有限,今考入諸生,到館之日,每年酌給紙筆銀五錢,需銀十五兩,作二季分發。柴草自行輪流,俟田產有余,此項可免”[4](P358)。龍湖書院于同治二年(1863)修訂章程,規定考甄別以拔真才,給膏火以資鼓勵:“今定膏火,凡取送肄業者,無論生童,以十個月為度,每月每名給錢壹兩,以資鼓勵”[4](P361)。河南商城文峰書院于乾隆三十三年(1768)定《書院膏火條規》,規定“肄業生員常年以二十名為率,內設齋長一名,每名每月支膏火銀九錢”[4](P956)。湖南長沙校經書院于光緒十七年(1891)規定,“肄業生肆拾肆名,每名每月膏伙銀捌兩”[4](P1080)。endprint

清中晚期,書院普遍實行對求學生徒考錄、考課制度,考錄、考課成績作為膏火發放的主要依據,“其數則等第有差,隱含有獎勵機制”[6](P334)。書院根據考錄、考課情況將生童分為正課、附課生,其膏火標準不同。如貴州松桃縣崧高書院規定:“每年十二月扃試生童,拔其文藝優長者,分取正、附課”,住齋的正課生員每月給米三京斗,膏火錢八百文,附課生員住齋每名每月三京斗米,膏火錢六百文,童生則相應減少[4](P1598)。廣西富川縣富江書院于光緒十年(1884)規定:“每年定于二月初一日甄別扃門考試,擇日開館。每月初一為官課,生員有膏火者十六人,童生有膏火者十四人,每人給錢四百文……十一、二十一為館課,每課生員有膏火者十六人,童生有膏火者十四人,每名給錢三百文,其前列獎賞由書院支給。”[4](P1401)臺灣臺北學海書院則嚴格按照考試情況決定膏火發放對象,“每月官師二課,生員超等一名,給膏火銀二圓,超等二名起,至特等一名止,均一圓,余特等皆五角,一等不給。童生上取一名一圓,余均伍角,中取、次取不給”[4](P1741)。河南密縣檜陽書院于道光五年(1825)詳定章程,規定正課生員八名,每名每月給膏火錢八百文,不住院者減半;外課生員八名,每名給膏火錢四百文,十個月為率;正課童生八名,每名每月給膏火錢六百文,不住院者減半,外課童生八名,每名每月給膏火錢三百文[4](P893)。湖南寧鄉云山書院同治年間的章程規定:“肄業生童,每月由官課評定正、附。生監正課五名,每名每月米三斗,膏火錢一串;附課五名,每名每月膏火錢八百文。童生正課三十名,每名每月米三斗,膏火錢八百文;附課三十名,每名每月膏火錢六百文,均由首士按發。雙推廣正課十名,每名每月膏火錢八百文,向由地方官捐廉按發[4](P1138)。

考錄生童的膏火津貼并非一成不變,大多數的書院通過官課、師課等制度化的考試,通過成績甲乙升降而對肄業生童的膏火津貼進行靈活調整。如湖北宜昌墨池書院規定:“酌定正附課膏火一百名,正課月給錢一千四百文,額取生監四十名、文童十五名;附課月給錢一千二百文,額取生監三十名,文童十五名;再取又附課八十名,優等者有獎賞而無膏火,以備升補。其升降,以附課三次優等者升正課,正課三次劣等降附課;又附課三次優等升附課,附課三次劣等降又附課”[4](P993);湖南瀏陽獅山書院道光年間規定:“甄別定額,生監正課十名,副課十名,童生正課二十名,副課二十名……住齋生童有連取三次前三名者,副升正,額外升副,膏火以升課后算發;連取三次后三名者,正降副,副降額外。”[4](P1142)

(二)考課獎勵。除膏火費外,考課獎勵也是書院助學的主要形式。“雍正十一年以后,雖提倡書院,但其教學,仍以科舉為主……但一般書院的重要工作,仍在課試。”[7]“清代書院考試的一個主要特點是考課成為主流,考課是為多數書院所采取的考試方法”[6](P482)。考課,是指通過考試對生童學業水平進行甄別,并以此為基礎作出等級區分的辦法。考課獎勵即是基于考課制度而設立的一種助學手段。清代書院考課主要有官課、師課兩種,官課是指由各級官員出題考核書院生童水平的方式;師課又稱院課、堂課,是指山長出題課試書院生童。無論官課、師課,清代書院絕大多數都給予考課前列生童一定的獎賞。如四川新都龍門書院章程規定:“每年課期自三月起至十月止,共八個月,每月官課一次,堂課二次……官課獎賞文生四名,超等第一名獎賞錢六百文,第二名獎賞錢四百文,第三、四名獎賞錢三百文。童生正課獎賞十名,超等第一名獎賞錢六百文,第二、三名獎賞錢四百文,第四名至十名每名獎賞錢三百文。”除官課外,龍門書院對由山長出題考試的堂課成績優異者亦給予一定的獎賞,“堂課每次文生發超等一名,童生發超等三名,每名給獎賞二百文。文生發特等二名,童生發特等四名,每名給獎賞錢一百二十文”[4](P1500-1501)。山東龍口士鄉書院規定每月兩課,均為由縣官出題的官課,“課文取錄第壹名者,給獎賞大錢伍百文,貳名、叁名者,給獎賞大錢叁百文”[4](P811)。與膏火費不同的是考課獎賞不具有普惠性,它主要向考課成績優秀的士子發放,具有較強的競爭性,其主要目的在于培養優秀的科舉人才。

(三)賓興資助。“賓興”一詞出自《周官》,至明清時期以賓興指為科舉襄助之業。“科舉取士制度是清代書院在科舉社會中存在與發展的重要依據,二者之間相互關聯”[8](P227),為培養、訓練科場取勝的應試者,大多數的清代書院除堅持按月舉行模擬科考的考課活動外,在文風發達、科舉興盛、競爭激烈的區域,經費寬裕的書院對士子參加各級科舉考試給予卷金、川資、花紅等一定的資助,幫助寒畯士子擺脫因費用不敷而無法應考的窘境,使書院兼有賓興助學功能。如貴州務川縣敷文書院規定:“賓興義舉應撥價值一千兩之田,以三年計,可得佃谷價銀二百一十兩,鄉試之年,核人數多寡,按名酌給”,書院專門預留田租供士子鄉試時用[4](P1597)。江西銅鼓奎光書院光緒年間修訂條規規定:“貢監生員每屆科費錢叁千貳百文,擇公正殷實者攜至省垣給發。舉人會試及拔貢赴朝考每屆給京費錢二十四千文,限起程前十日來院給領,倘已經領費因故而不赴京者,著即繳還,如違即作虧欠公項論罰。”①河北棗強敬義書院光緒五年(1879)規定:“每逢鄉、會試場,幫貼錢糧冊書譽錄費京錢五千”,并由時任縣令捐廉生息作為應試舉人的川資[4](P66)。江西修水仁義書院規定:“歲、科試文武生童程儀每名給錢壹千文,俟省試回,各首事查核名字,按數給發,不得冒領……文、武鄉試給錢叁吊文,未入闈者減半,回家給發。”①臺灣苗栗英才書院規定:“其新舊生赴省鄉試,每名送給卷金四元,交由送考儒學攜至省城給發,其不入闈者不準濫給。”[4](P1758)

清代書院對生徒的資助除膏火費、考課獎賞與賓興資助外,還有一些因時因地的舉措,如江西萬載東洲書院有默經制度,規定固定的日期默寫經文,對于默出規定經書內容的生童給予一定的獎賞:“全默《詩》《書》《易》三經正本無訛者,賞錢八百文,或以《左傳》句解、《左傳》類解、《周易》抵《易經》亦可。全默五經正本無訛者,賞錢三千文。”②這是一種基于科舉考試需要、特殊的資助措施。再如清代廣東廣雅書院因收容兩廣生徒,“書院特設盤纏川資資助遠道來學之寒士。其盤川費視學生原居留距書院路途之遠近而有別”[9]。endprint

三、清代書院助學制度的特點

據對清代廣東書院的研究,用于膏火、考課獎賞等助學經費在書院全部經費中所占的份額最大,“其中最高比例為百分之七十點五三(廣州粵秀),最低也為百分之二十一點十八(增城鳴皋),一般情況下都在百分之五十左右”[6](P413)。有清一代,書院通過各種方式對肄業生徒資助一定經費是書院最為重要的活動之一,助學制度成為一種較為普遍的范式,成為推動清代書院高速發展的動力之一。概言之,清代書院的助學制度有以下幾個顯著特點:

(一)資助為科舉考試服務。“清代大多數書院都是以科舉為目標……為科舉考試培養了大量掌握‘有本之學的應試者,大多數書院完全成為了科舉考試的訓練機構”[8](P277),清代書院的高速發展與科舉制度的刺激密切相關,尤其是遍布各地的鄉村書院,更是孜孜以科舉為導向。但是科舉名額的稀缺與競爭人數眾多之間的矛盾難以調和,反映到書院上來便是從樂捐、倡捐到山長的聘請與束修、生童的考錄與甄別、考課內容與程式、書院建筑與祭祀,等等,都圍繞著科舉展開。書院對生徒的資助亦不例外,其出發點多是為科舉服務。銅鼓奎光書院設有考棚作為課試場地,目的在于使書院生童“且便習熟場規”,其考課規制類同州府院試,“課試生監、童生遵歲、科、鄉、會等試新章”,“課試場規照向章限七點鐘入棚給卷,命題扃門考試,十點鐘蓋戳,以杜槍替,六點鐘交卷,其不依限入棚者,不準與考,違限交卷,卷無戳號,概不送閱”。③這一規定多有欽定科場條規的痕跡。④清代書院通過考核甄選有科舉潛力的士子并按月給予膏火,通過一月多次模擬科舉考試的考課競爭,分別甲乙,給予士子獎勵,并直接對參加科舉考試的書院生徒資助川資、卷儀、花紅等,使書院的助學制度彌漫著揮之不去的科舉氣息。

(二)資助經費監管嚴格。“查《學政全書》載,地方無膏火,印官必捐買義田,殷實紳士必酌量捐助。”[4](P1434)除雍正十一年(1733)上諭對建于省垣的省會書院有官帑資助外,清代府、州、縣、衛及鄉村書院的經費大多以接受民間捐助為主,主政官員捐廉或撥公帑為倡,地方紳眾踴躍捐輸,官紳士民合力共建成為清代書院發展的普遍模式。由于經費主要來源于大眾捐輸,或田地或錢谷或鋪面,來之既不易,更關系斯文,故清代書院對經費管理大多制定了嚴格的監管辦法,對生徒資助經費亦不例外,一般都有專人負責并按時報銷,帳目要求出入清楚且賞罰分明。如山西永濟敬敷書院,“每年設立董事紳士二人,掌經費,催當商息項及給發膏火、筆資等事……生童膏火并一切經費,每月課畢,司課開具清單,向董事一并領取,即行分給”[4](P103)。寧波鄮山書院規定公舉司事一人,專司出入帳目,“每年生息出納,均由司事登簿,按逢正月望日糾清(須先三日)董司集院,邀同監院(須備午膳)揭明帳目,開列四柱清冊報縣,一面揭貼院前屏墻,俾官紳士子咸知,以昭核實”[4](P357)。湖州安定書院于光緒元年(1875)章程規定:“膏火加獎數月遞增,核計較繁,今改用小票,添用司帳一人,專司支放。”江西修水梯云書院光緒十八年(1892)院規規定:“編立生童膏火簿一本、院內零用簿一本,每年甄別后,即當眾向總理結清長年帳目。如有侵蝕等情,責令賠補。”[4](P682)書院對資助經費的嚴格監管還表現在嚴苛的賞罰制度上,對請假、缺課、誤課、考課不合格及違反學規章程的生童,多扣減、取消膏火資助。如乾隆二十八年(1763)岳麓書院《申明書院條規》規定:“諸生請假,登記簿籍。每月許給假二日,三日以內銷假,仍給膏火,第四日停給膏火,余日不許出院。如有緊要家務,為日遲久者,呈明給假,不給膏火。”[4](P1045)湖南寧鄉玉潭書院于嘉慶時制定規條,稱膏火之設本為聊助居齋者薪水燈油之費,“向例有不居齋者,藉當事取入正課,便領膏火,殊屬非宜”,據此改革,不住齋者降為附課,不與膏火。書院還同時規定對“有一月不赴課者扣除一月(膏火),半月不到者扣除半月”,管理十分嚴格[4](P1129)。

(三)資助的普惠性與競爭性并存。清代書院的資助政策普惠性與競爭性并存的特征十分明顯。所謂普適性是指多數書院對肄業生童統一發放一定數額的膏火費(生員與童生之間有一定的區別,有舉人肄業的書院,舉人與生童又有不同),肄業生童只要遵守學規章程,按月便可領取一定的膏火津貼;與此同時,考課獎賞則為學優者設立,官課、師課成績不同,其排名前列者獎賞豐厚,考劣者則不獲一文,差別十分巨大。四川鹽源縣柏香書院道光年間詳定章程規約,議取正課諸生四名,每名每月給膏火錢壹千文;附課八名,每名每月給膏火錢伍百文。童生正課八名,每名每月膏火錢八百文;附課童生十六名,每人每月四百文。在向肄業生童普惠性一體發放膏火的同時,柏香書院通過每月初二、十六的官課、師課給予成績優異者獎勵,通過競爭的方式給予資助,“官課取諸生超等每名給獎資錢八百文;特等每名給獎資錢六百文。文童取上卷每名給獎資錢八百文,中卷每名給獎資錢四百文。師課獎勵減半給予”[4](P1581)。江西余干東山書院規定:“生員膏火,正課八名,每月給足一千;副課十名,每名六百。童生正課十二名,每名八百,副課十六名,每名五百……生員獎賞,正課第一名六百,二、三名四百,四名至八名各二百。童生正課第一名四百,二、三名至十二名各二百。齋課減半。”[4](P722)清代書院普惠性與競爭性并存的助學措施既保證了寒士不致于因貧失業,同時又鼓勵生童刻苦攻讀,相互競爭,不斷提高科考能力,早躍龍門。

(四)重視資助對象的反哺。清代書院較重視受助對象對書院的反哺,其原因既有經費之需,也有典型示范作用。從總體上講,我國古代書院沒有納入過政府的學制體系,民間襄助是書院長盛不衰的主要原因,清代書院也不例外。雖然從統計上看,有清一代官辦書院的數量較民力為多[10],但在官辦書院中仍然活躍著民間力量。從一定程度上看,由官府或官員出資興建的書院,如果民眾樂捐并參與管理似仍可以認作為私立的教育機構,因為與官學相比,其經費來源、教職身份、生徒對象及出路等仍然有很大不同。因之,清代書院在對肄業生徒資助的同時重視資助對象對書院的反哺,通過反哺既壯大書院的經濟基礎,維系書院的正常運轉,更可以光大書院門墻,擴大影響,激勵更多生童帝君護佑,科場奪魁。如山西清徐梗陽書院于同治二年(1863)規定,“其在院肄業發跡者至拔貢、舉人以上,視功名大小、家資之貧富,量為捐輸,所捐銀兩仍舊發當生息”[4](P79)。萬載東洲書院則要求:“邑人士通籍后,清俸之余宜量加力捐,以助朝廷作養。”①銅鼓奎光書院規定:“由科甲出仕者既經作養于前,轉賴培補于后,其有樂捐清俸者,仍議立主崇祀。”②需指出的是,書院雖重視受助對象的反哺,但和清代一些地方專設的賓興局不同,書院助學功能緊緊依附于教育功能基礎之上,相較于地方賓興組織對接受資助的科舉入仕者,依官階及任官收入規定一定的反哺數額而言,書院對科舉中式生徒的反哺行為更多的是一種溫情脈脈的倡議,并無強制。endprint

助學制度在清代書院的高速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豐富的資助內容、靈活的資助形式,為科舉服務、監管嚴格、普惠性與競爭性并存、重視受助對象的反哺等特點,使這一制度具有相當的現代意義,對當前高等學校的大學生資助工作有著一定的借鑒作用。如清代書院的資助為科舉考試服務,其目的性很強。相較而言,提醒我們要進一步轉變資助理念,實現由資助的保障功能向育人功能的轉變,建立經費資助——精神關懷——成長發展等資助育人模式;同時,清代書院對資助經費監管十分嚴格,有一套完整的辦法,這對于不斷改進高校資助工作方式,克服資助工作中平均主義、好人主義不無幫助;此外,清代書院重視科場取勝生徒的反哺,雖受限于時代的局限,有一定的功利性,但仍不失為一個值得借鑒學習的樣本。高等學校尤其是地方高校應創新思維,充分挖掘校友資源,鼓勵優秀校友通過經費捐助、項目資助等各種方式反哺母校,拓寬資助經費來源,充分發揮校友在助學活動中的重要作用,使助學制度成為各具特色的大學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參考文獻

[1]鄧洪波.中國書院史(增訂版)[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12.

[2]崔來廷.清代書院的社會經濟視角[J].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2010(2):26-33.

[3]湖湘文庫編委會,(清)趙寧.岳麓書院志(卷三)餼田[M].長沙:岳麓書社,2012:258.

[4]鄧洪波.中國書院學規集成[M].上海:中西書局,2011.

[5]胡昭曦.四川書院史[M].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06:233.

[6]陳谷嘉,鄧洪波.中國書院制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

[7]陳東原.清代書院風氣之變遷[J].學風,1933(5):15.

[8]李兵.書院與科舉關系研究[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

[9]周漢光.張之洞與廣雅書院[M].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12:347.

[10]曹松葉.宋元明清書院概況[J].國立中山大學語言歷史研究所周刊,1929(9):115.

(責任編輯 黃建新)

Max Weber's Classroom Teaching Regulation in University

ZHENG Peng ZHENG Si

Abstract: Max Weber is a college teacher who deserves to be learned by the other teachers but seldom people noticed that. He is also an important education theorist. In order to maintain academic freedom and educational responsibility in the era of conflict of gods and make value neutrality as the axis, Weber set five teaching regulations for the university classroom. The five teaching regulations include: without value judgment in classroom; without political selling in classroom; without personal experience in classroom; not in the form of so-called "let the facts speak for themselves" to impart values; resisting the temptation for acting as a student leader or a life coach. Conflict of gods actually constitutes the background of The University Classroom in China which Liaoning Daily reported. What are the mistakes in current China's university classroom? How can we improve them? Therefore, Weber's five teaching regulations also can take as the reference of classroom teaching norms of university in China.

Key words: Max Weber; university classroom teaching; teaching regulation

(責任編輯 黃建新)endprint

猜你喜歡
清代
試論清代滿族統治者對儒學的重視及影響
宗族倫理視野下的清代婚制探微
從《創建蔚文書院官紳士民捐輸碑》看清代清水江流域的書院教育
清代崇明縣鄉村產業交易中“過投”的討論
淺論清代《漁家傲》十二月節詞的嬗變
略論清朝蒙古族“那達慕”概況
武術研究(2016年9期)2016-12-15 22:22:52
永遠的末代皇帝
藝術科技(2016年10期)2016-12-14 22:14:22
清代怎樣整治形形色色的詐騙案
人民論壇(2016年32期)2016-12-14 19:41:06
清代典妻習俗與戶婚制度的競存及原因評析
清代寫真人物略考
戲劇之家(2016年22期)2016-11-30 17:16:40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床戏一区| 无码国产伊人| 成人一级黄色毛片| 又大又硬又爽免费视频| 亚洲香蕉久久| 欧美日韩导航| …亚洲 欧洲 另类 春色|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AV| 丰满人妻中出白浆|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人妻电影| 天堂成人在线| 呦视频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综合激情另类专区| 国产精品成人AⅤ在线一二三四| 91黄视频在线观看| 免费女人18毛片a级毛片视频| 色综合久久久久8天国| 欧美性色综合网| 免费Aⅴ片在线观看蜜芽Tⅴ |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尤物| 久久精品视频一| 波多野结衣第一页|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kt| 天天躁夜夜躁狠狠躁图片| 小说区 亚洲 自拍 另类| 啪啪免费视频一区二区| 久久久久青草线综合超碰| 国产无码在线调教| 蜜芽国产尤物av尤物在线看| 国产三级韩国三级理| 视频二区欧美| 国内丰满少妇猛烈精品播 |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国产主播| 最新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 亚洲成人精品| 亚洲一区二区无码视频| 亚洲免费三区| 亚洲Av激情网五月天| 日韩亚洲综合在线| 精品国产成人a在线观看| 精品无码人妻一区二区| 亚洲色婷婷一区二区| 国产主播福利在线观看| 毛片网站观看| 国产成人成人一区二区| 日韩毛片视频| 美女内射视频WWW网站午夜| 久久综合伊人 六十路| 久久福利网| 国产97公开成人免费视频| 巨熟乳波霸若妻中文观看免费| 国产亚洲男人的天堂在线观看| 鲁鲁鲁爽爽爽在线视频观看| 99久久人妻精品免费二区| 久久96热在精品国产高清| 欧美激情二区三区| 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视频| 乱码国产乱码精品精在线播放| 国产黑丝视频在线观看| 日韩天堂在线观看| www.国产福利| 在线观看国产精品第一区免费 | 日韩无码视频播放| 亚洲色图欧美在线| 久久99国产乱子伦精品免| 欧美精品亚洲精品日韩专区| 美女潮喷出白浆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一级无毛片无码在线免费视频| 国产综合欧美| 国产肉感大码AV无码| 亚洲黄色成人| 久久黄色影院| 免费看一级毛片波多结衣| 国产综合精品日本亚洲777| 婷婷久久综合九色综合88| 国产精品分类视频分类一区| 日本妇乱子伦视频| 日韩av资源在线| 国产精品真实对白精彩久久| 精品视频一区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丝袜一区二区| 国产网友愉拍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