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協同創新視角下農類營銷高技能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2016-03-05 12:01:35李海瓊
南方農村 2015年6期
關鍵詞:高職院校

李海瓊

摘 要:本文構建了基于協同創新的高職院校農類高技能人才培養的綜合模型,同時提出了農類營銷高技能人才協同創新培養模式、激勵約束機制和協同創 新戰略轉化為行動的實施方案。文章認為,對于農類高職院校而言,“互聯網+”時代的營銷人才協同創新培養是重要的歷史機遇,能夠為高職院校培養更有競爭力的畢業生和農業企業乃至農業產業的發展提供更多的操作性、實踐性和基礎性人才。

關鍵詞:協同創新;高職院校;農類營銷;人才培養模式

中圖分類號:C9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2697(2015)06-0068-07

一、研究背景

“協同創新”的思想由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的胡錦濤同志在慶祝清華大學建校10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正式提出,他指出:“要積極推動協同創新,通過體制機制創新和政策項目引導,鼓勵高校同科研機構、企業開展深度合作,建立協同創新的戰略聯盟,促進資源共享,聯合開展重大科研項目攻關,在關鍵領域取得實質性成果,努力為建設創新型國家做出積極貢獻。”2012年3月,國家教育部強調,要將胡錦濤同志提出的“高校要與科研機構、企業開展深度合作,建立協同創新的戰略聯盟”的思想作為落實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重要舉措,強化探索建立“校校協同、校所協同、校企協同、校地協同、國際合作協同”等開放、集合、高效的高等教育新模式。這就意味著,“協同創新”已經超越了“產學研合作”的校企聯合模式,為今后高校產學研合作辦學和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指出了新的方向。

根據教育部“2011計劃”重大需求的劃分,協同創新中心分為面向科學前沿、面向文化傳承創新、面向行業產業和面向區域發展等四種協同創新類型。就面向行業與面向區域發展的協同創新而言,農業產業與廣大農村的發展可能最需要協同創新提供的強大動力了。中國社會穩定與長遠發展都需要來自農村基層社會穩定與發展的支撐,需要從根本上解決困擾我國現代化進程的“三農”問題,從而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宏偉目標。而“三農”問題的歷史性解決,歸根結底需要大量的優秀的農業人才扎根農村、扎根農業才能實現。因此從這個角度講,農業類人才的茁壯成長對中國夢的實現具有特殊重要的戰略意義。然而另一方面,和其它行業的人才儲備與人才培養來說,農業類人才在培養機制、培養模式和培養效果等方面仍然存在很大的差距。其中,農業營銷人才在培養機制建設和培養模式方面更是處于探索性階段,有關的研究還相對比較少(彭克明,張金鑫等,2001;楊英姿,章喜為,2004;邱訓榮,2007;梁潔,2009;陳方麗,王陽,2011;邵林衡,2013;丁四祎,2014)。“協同創新”學科建設戰略的實施給協同創新農類營銷人才的培養機制、培養模式提供了非常好的機遇。

農業企業是農業科技進步的微觀載體,農業企業的發展是新農村建設的根本保證。而對于農業企業的發展而言,營銷人才的能力和水平決定了企業在市場上的競爭力,決定了技術創新在市場上的價值體現,甚至最終決定了企業的命運。從這個意義上講,農業企業需要的營銷人才應該具備兩個基本特點:一是必須具有農業類專業知識,二是必須具有實戰性強的市場營銷知識與技能。這兩個特點決定了農業類高職院校可能要比農業類本科院校更具有協同創新培養農類營銷高技能人才的條件,因為這兩個特點正好是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定位與要求。“協同創新”強調了多學科、多部門、多單位、多區域的合作與創新,保證人才培養與人才實踐在同一過程中實現有機統一,最大程度地發揮協同創新的效果。但是,現有有關高職農業類營銷人才的協同創新培養問題的研究基本上還是空白。因此,對這一問題進行深入系統地探討,不僅具有批量培養農類營銷高技能人才,助力提升農業企業競爭力,服務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等方面的實踐意義,還具有提供創新研究素材、完善創新理論和人力資本理論等方面的理論價值。

二、國內外研究現狀

從2000年到2015年,在中國期刊網上(CNKI)核心期刊中,有關協同創新的主題論文共有200多篇,有關高校協同創新的主題研究論文只有20多篇,有關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模式的主題論文有80多篇,而有關高職農業類人才培養模式和有關高職院校協同創新培養農業營銷類人才的論文一篇也沒有。這說明,本課題討論的話題得到的關注很少,對此話題展開深入討論的文章還不多見。但相關話題的研究可以為本課題的研究提供一些經驗借鑒。

為了加深對相關內容的理解以便于深入研究,本課題再以中國學術文獻網絡出版總庫、EBSCO、Ei Village、IEL和SpringerLink等數據庫為檢索源,以“協同創新”、“Collaborative innovation”、“Cooperative innovation”等為主題詞,進行中英文文獻檢索。結果發現,現有的有關協同創新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協同創新實現途徑方面,國內外學者主要圍繞內部協同創新與外部協同創新開展研究。內部協調創新研究主要圍繞與企業內部創新相關的核心要素(如技術和市場),以及若干支撐要素(組織戰略、組織文化、內部管理等)的協同創新模式、機制及過程模型、影響因素及效應等方面展開研究;而外部協同創新研究則主要圍繞橫向協同創新(主體橫向協同創新模型與運行機制、模式、績效等)與縱向協同創新展開研究。但這些學者基于不同研究視角與研究主體構建的相關模型,相對于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特征與目標而言比較復雜,雖然可以借鑒,但卻不太適合直接套用。

(一)有關協同創新方面的研究

協同創新(Collaborative Innovation)的概念與另外兩個經常使用的創新名詞緊密相關,一個是產學研合作創新,另一個是系統創新。有關協同創新,有人認為這一概念最早由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斯隆中心(MIT Sloans Center)的研究員彼得·葛洛(Peter Gloor)提出,Gloor指出,所謂協同創新是指“由自我激勵的人員所組成的網絡小組形成集體愿景,借助網絡交流思路、信息及工作狀況,合作實現共同目標”。由于協同創新的概念很容易發生爭論,因此對于協同創新的理解至今仍有很大分歧,甚至有人認為,協同創新與產學研創新、系統創新或集成創新其實并無本質上的區別(嚴雄,2007;張力,2011;薛傳會,2012;唐書影,2013)。但更多的研究者認為,協同創新的概念具有更豐富的內涵與更廣泛的外延(Lee Y S.,1996;Ireland, R.D., Hitt, M.,1999;Ketchen, D., Ireland, R., Snow,C.,2007;饒燕婷,2012;何郁冰,2012;舒童麗,2014)。協同創新打破了以往的各種創新形式、創新內容與創新活動的邊界,由單一主體進行的創新擴展到多部門、多環節、多形式的創新組合,創新資源與創新要素實現了最大化價值的整合與融合,形成真正意義上的“創新統一體”(饒燕婷,2012)。按照這種理解,研究者們給出了以下協同創新的分析框架:endprint

第一,從協同類型的角度來看,協同創新氛圍主體協同、目標協同、組織協同、體制機制協同和環境協同等類型。其中,主體協同是產學研協同創新的核心;目標協同是產學研協同創新的前提和基礎;組織協同是產學研協同創新的支撐平臺;體制機制協同是產學研協同創新的制度保障;環境協同是產學研協同創新的堅強后盾(饒燕婷,2012)。這一協同創新模型綜合考慮了協同創新的主體差異性以及各自的功能,在操作性方面比較強,本論文認為,可以借鑒運用到農類營銷高技能人才協同創新培養的模式構建上。

第二,從協同創新可能的影響因素以及這些影響要素對協同創新績效影響的角度看,協同創新可以分為戰略協同、組織協同、知識協同等。此外,由于創新主體的異質性,必須考慮不同創新主體的激勵與約束機制問題,也就是各創新主體對創新活動的成本與收益權衡問題(何郁冰,2012;申明明,2014)。尤其是戰略協同方面,與以往的產學研合作會有很大不同,各創新主體必須事先制定一整套的協同創新方案,明確創新目標以及各創新主體承擔的權責,甚至需要考慮創新活動的順序和節點(何郁冰,2012)。這一協同創新模式與理念也很有啟發意義。對于高職院校的農類營銷人才培養而言,除了在學校學習書本知識以外,政策知識、法律知識、實踐知識都有很大的差異性,需要學生在協同創新培養過程中全面、系統地學習,因此設計好協同創新方案就尤為必要。而對于不同的協同主體而言,必須能夠在協同創新中找到他們需要的“痛點”才能激發協同的積極性。因此,戰略協同、組織協同、利益分配機制等設計為本課題協同創新培養農類營銷高技能人才的激勵約束機制研究提供了比較好的借鑒。

第三,從協同創新的內容和對象來看,主要包括集群的協同創新研究、技術的協同創新研究、供應鏈的協同創新研究、客戶的協同創新研究、知識的協同創新研究、全面協同創新研究、協同論應用研究等(楊睿,2012)。顯然,這一協同創新的視角主要針對的是企業層面的協同創新,而且將協同創新進行了模塊化,例如把技術協同創新與供應鏈的協同創新區分開。這種協同創新分析框架不太適合應用于人才培養方面。

第四,從不同層面的協同創新來看, 主要包括內部協同創新和外部協同創新兩大類。按照熊勵等人(2011)的看法,所謂內部協同創新,指的是組織內部各要素協同創新模式、各要素協同創新機制與過程模型、各要素協同創新要素及效應等;而外部協同創新則包括橫向協同創新與縱向協同創新等(熊勵等,2011)。橫向協同創新更多地存在與業務模式相同或相近的組織之間合作創新,面對的問題具有異質性;而縱向協同創新則多發生在產業鏈或上下游的關聯業務之間,面對的問題具有同質性。從知識結構與人才培養的角度來看,農類營銷高技能人才的協同創新培養應該是復合型的協同培養,既需要內部協同與外部協同的結合(如學校內部與學校外部),還需要橫向協同與縱向協同的結合(如不同農業院校之間與不同的企業、政府、事業單位之間)。

(二)有關高校協同創新問題的研究

目前,有關高校協同創新的研究文獻并不多見,本課題能夠檢索到的有價值的參考文獻只有張力(2011)、朱凌等(2012)、薛傳會(2012)、張永康與莫紀平(2012)、王麗榮與朱奎(2013)等十幾篇文章討論了高校之間協同創新的問題。有關農業院校之間協同創新的研究只有一兩篇。其中,歐金榮和張俊飚(2012)直接以農業院校為例討論了農業知識源頭協同創新的理論構建及對策研究問題,作者提出了一個基于農業知識源頭協同創新互動關系框架,主要包括農業院校、涉農企業、政府、農村基層組織和農民等四個主體,四個主體都圍繞居中的技術創新和知識創新展開互動:政府給農業院校提供政策支持,實現制度的協同,農業院校完成政府交付的知識傳播的使命;政府、企業和農村基層組織、農民通過政策支持、技術采納、知識運用開展協同創新研究;農業院校和企業最主要的協同是資源的整合、技術創新。但是,對于具體到某一專業領域的人才協同創新培養到底應該采取何種機制與模式,目前還沒有搜尋到類似的討論出現。

(三)有關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模式及其創新的研究

從總量上看,有關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尤其是協同創新培養問題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2000年以來核心期刊論文年均不到5篇,有關高職院校農業人才培養的論文甚至不見一篇;非核心期刊上,有關農業院校和農業高職院校的營銷人才培養也只有楊英姿和章喜為(2004)、彭克明和張金鑫等(2001)、邱訓榮(2007)、梁潔(2009)、陳方麗和王陽(2011)、吳初程(2014)等幾篇論文而已。而這些研究中,除了傳統的“校企合作(任俊峰,2012)”、“半工半讀、(王慧,2012)”、“工學結合”、“工學交替(朱彥熙,宋士福,2012)”等培養模式外,基本上沒有特別新的提法。相對而言,在高職院校中系統提出按照“產學研”結合的思路培養學生的研究目前僅見黃鵬和張寧(2012),他們指出,在高職院校開展產學研合作培養人才的過程中,可以采取堅持產學研結合實現“雙贏”,共同發展、拓展國際化辦學,挖掘優勢,辦出特色、將創新創業教育納入高職教育人才培養體系、實施“雙導師”,“雙證書”制度、構建創業平臺和孵化基地,為高職學生初試身手,展示能力提供機會、構建多渠道,立體式就業平臺,為高職學生提供優質高效的就業服務等措施。但虞希鉛和李小娟(2012)也指出,多元參與高職院校人才培養可能存在的問題以及困境,包括政府政策制定落后、財政投入不足、行業專業管理滯后、職業培養乏力、企業實訓缺乏深度、技能培養不夠、教育資源缺乏有效共享平臺、溝通渠道不暢等。

總之,協同創新已逐漸受到國內外學者的關注,充分顯示其理論研究價值和實際意義。有關協同創新方面的研究成果將構成本項研究重要的研究基礎。但國內對協同創新培養農類營銷高技能人才方面的研究基本上還是空白。尤其在戰略層面,協同創新培養首先需要建立一套理論模式,從頂層設計層面解決多組織協同的機制問題。endprint

三、高職院校協同創新培養農類營銷高技能人才的綜合模型

(一)協同創新培養農類營銷高技能人才的總體框架

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強調操作性和實踐性,因此,特別復雜、費解的協同創新模型都不適合在高職院校中應用。尤其是有關農業類人才的培養更應該立足實踐需求,強調對理論的轉化與踐行,才能與農業企業管理水平較低、領導與員工素質不高、現代化企業制度不健全的總體狀況相適應。因此,和以上文獻回顧中提到的各種協同創新的理論模型相比,華南理工大學校長提出的觀點更值得借鑒。王迎軍校長(2012)指出,創新人才培養是個系統工程,培養的主體具有多元化特征,除了高校外,科研院所、行業企業也都擁有自身獨特的人才培養優勢和條件,創新人才培養的資源分別掌握在不同的創新主體手中,任何一個創新主體都不能夠有效掌握創新人才培養所需要的全部資源,必須依靠其他的主體提供支持,形成協同效應,共同達成人才培養目標。因此,創新人才培養需要突破制約創新人才培養的內外部機制障礙,建立多機構、多部門、多單位協同創新機制。

不過,協同創新最大的制約就是如何協同的問題,而協同問題的首要問題就是戰略的協同,即各單位在聯動創新機制中必須遵守統一的規則,這一規則首先需要制訂得到一致認可的戰略目標。在戰略目標的約束下,各協同單位各司其職,有序而動,才可能保證步調一致。其次,高職院校在國民教育體系中的定位偏重于實踐,對于理論的要求和訓練通常不高,因此在進行實戰訓練前,需要對知識結構進行提升和充實,這就需要在“校校合作”中尋求解決辦法,通常有三種院校可以提供合作支持:國內綜合性院校、國內農業高校和國內農業高職院校。再次,農業企業的行銷與工業品相比,可能對國家政策的敏感度要求更高,更需要掌握國家在質量監控、質量安全等方面的要求,因此各級農業主管部門可以為農業營銷人才培養提供宏觀政策層面的訓練。最后,所有營銷知識和技能都必須落地到企業實戰經營方面才能得到最終的檢驗,因此,農業龍頭企業的實踐基地必不可少。此外,專業性的營銷咨詢管理公司和農業企業管理顧問公司的訓練也是非常重要的。

將以上分析綜合起來,可以得到協同創新培養農類營銷高技能人才的框架:

圖1 協同創新培養農類營銷高技能人才的框架

(二)協同創新培養農類營銷高技能人才的模式選擇

根據以上的分析框架,在協同創新培養農類營銷高技能人才的模式選擇上可以確定為以下幾種:

第一,單一協同模式,即高職院校僅僅選擇以上多單位中的一家簽訂合作培養農類營銷高技能人才的模式,可以僅選擇與綜合性院校聯合培養,也可以選擇與農業主管部門或市級及以上農村合作經濟組織聯合會(農合聯)聯合培養農業營銷人才,也可以選擇與綜合性農業龍頭企業聯合培養農類營銷高技能人才。

第二,多家單位協同模式,即高職院校可以同時選擇兩家以上的合作單位聯合培養農類營銷高技能人才。

第三,全通道式協同模式,即高職院校同時與政府、企業、中介、院校簽訂聯動協議,協同培養農類營銷高技能人才。

以上三種模式中,國內一些高職院校大多采用類似“單一協同模式”的校企合作的產學模式進行人才培養方面的探索,但學校與企業方面的合作大多屬于淺層合作、點對點的合作,常停留在校企簽訂學生實習就業協議、教師到企業掛職鍛煉、聘請企業人士來校兼課等,企業大多缺乏積極性與主動性,屬于“企業參與型”。

本文認為,針對傳統的“企業參與型”產學模式的不足,在協同創新農類營銷該技能人才培養模式的選擇上,應重點研究高職院校如何與政府、與農業企業、與其他院校、與中介機構等彼此滲透、相互融合,使協同創新活動在更加廣闊的組織空間內進行,使協同創新不再是簡單的線性創新,而是由多個組織或部門參與的非線性創新,以促進資源的整合與流動,實現協同創新價值的最大化。

必須指出的是,到底選擇哪一種協同創新的模式選擇取決于高職院校自身的實力、資源和戰略定位。在選擇協同創新模式之前一定要進行充分的論證,切實全面地考慮方案的可行性。

圖2 協同創新培養農類營銷高技能人才模式

(三)協同創新培養農類營銷高技能人才的激勵約束機制建設

每一種協同創新的模式都需要創建相應的激勵機制和約束機制才有可能落地和保證方案得到執行。不同的組織單位對于約束條件和激勵條件的期望是不同的,因此,在正式進行協同創新培養農類營銷高技能人才之前,必須與各協同單位充分溝通與交流,照顧各方面的利益訴求,考慮各方面的特點,這樣才能使得協同創新順利進行。

圖3 協同創新培養農類營銷高技能人才的激勵、約束機制

(四)協同創新培養農類營銷高技能人才的實施方案

在戰略目標明確、協同創新單位簽約、激勵約束機制明確的情況下,協同創新培養農業營銷專業人才的戰略可以轉化為實際行動。實際行動包括兩個部分,一是將人才培養機制固化為實施方案,作為各方協同創新合作的行動指南;二是將指南轉化為各方的實際聯動,通過對人才的聯合培養實現協同創新的戰略目標。考慮到全通到協同創新的困難,戰略轉化為行動需要分步驟執行。首先,簽訂一家或兩家協同創新的合作單位,選擇一批優秀學生進行重點培養,摸索經驗,總結教訓,等到一年或兩年以后再大規模地按年級整編制地對高職學生進行聯合培養。

圖4 協同創新培養農類營銷高技能人才實施方案

四、結論和建議

“協同創新”是國家創新工程中的一項重要指導思想,也是構建“創新型國家”的一項重要抓手。在人才培養創新方面,普通高校的協同創新培養已經開始啟動,如2015年教育部實施的“國家治理研究青年人才培養計劃”。但是,農業高職院校的人才協同培養還相對比較落后,至今仍停留在“校企合作”、“產學研研究”層面,對于多單位、多環節、多形式的協同創新培養人才模式還很少有嘗試。而另一方面,高職院校的定位是培養操作性、實踐性和基礎性人才,書本知識學習固然重要,但是書本知識的檢驗以及操作性經驗的學習都需要通過協同培養才能夠實現。從這種意義上講,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更需要引入協同創新培養機制。endprint

農業人才的缺乏是解決“三農”問題的主要瓶頸之一。其中,專業的農業市場營銷人才更是農業企業實現企業價值的關鍵因素。尤其是在“互聯網+”的時代,農業企業要想擺脫“豐產不豐收”、“好吃賣不掉”等傳統的季節性和空間性瓶頸,必須充分利用電商平臺,做足、做好基于互聯網技術的整合傳播營銷,才能有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和更持久的生命力。而互聯網營銷系統知識與能力的培養,不僅需要與普通農業高校、綜合性普通高校的合作培養以進一步突破高職院校教育大綱的限制,還需要涉農的國家和事業單位提供相應的指導和訓練,還需要在農業企業和農業企業專業咨詢機構中直接踐行。換句話說,高職院校農類營銷高技能人才的培養更需要考慮全通道式的協同創新培養機制,“互聯網+”的時代為高職院校提供了難得的歷史發展機遇。在世俗觀念里,高職院校尤其是農業高職院校總是比普通院校差,高職院校的學生畢業出來找工作也總是感覺要低人一等。其實,國民教育體系設置的依據并非知識本身存在高低的標準,而是為了適應社會需求的差異性而已。農類高職院校具有自己的社會定位和教育特點,如果能比其它高校更科學、更有效地利用好人才協同創新培養機制,將會更能凸顯農類高職院校畢業生的特色。而在設計全通道式的協同創新培養模式和培養機制時,最重要是做好頂層設計,在實現戰略協同的前提下制訂各創新協同單位的激勵約束機制,更有效地將戰略轉化為實際行動,這樣才能使得高職院校的農類營銷高技能人才更具有就業競爭力,才能在操作性層面為農業企業乃至農業產業的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1]張力.產學研協同創新的戰略意義和政策走向[J].教育研

究,2011(7):18-21.

[2]嚴雄.產學研協同創新五大問題亟待破解[N].中國高新技

術產業導報,2007-03-20.

[3]饒燕婷.“產學研”協同創新的內涵、要求與政策構想[J].

高教探索,2012(4):29-32.

[4]何郁冰.產學研協同創新的理論模式[J].科學學研究,2012(2):

165-174.

[5]薛傳會.論高等學校的協同創新及其戰略重點[J].高校教

育管理,2012(6):24-29.

[6]楊睿.我國協同創新研究熱點探索[J].科技視界,2012(23):

5-7.

[7]熊勵,孫友霞,蔣定福,等.協同創新研究綜述[J].科技管理

研究,2011(14):15-18.

[8]朱凌,常甲輝,徐旋.從構建產學合作平臺到實現產學協同

創新[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4):59-66.

[9]張永康,莫紀平.協同創新,探索人才培養的有效機制[J].

高校教育管理,2012(4):4-6.

[10]歐金榮,張俊飚.農業知識源頭協同創新的理論構建及對

策研究[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2(16):55-59.

[11]王迎軍.構建協同創新機制 培養拔尖創新人才[N].中國

教育報,2012-04-23.

[12]黃鵬,張寧.基于產學研結合的視角構建高職創新創業人

才培養體系[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2(8):120-122.

[13]虞希鉛,李小娟.多元主體參與高職高技能人才培養的困

境與出路[J].前沿,2012(17):145-147.

[14]Lee Y S.Technology transfer and the research university:

a search for the boundaries of university-industry

collaboration[J].Research Policy,l996,25(6):

843-863.

[15]Ireland R D,Hitt M.Achieving and maintaining

strategic competitiveness in the 21st century:

the role of strategic leadership[J].Academy of

Management Executive,1999(13):43-57.

[16]Ketchen D,Ireland R,Snow C.Strategic entrepreneurship,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and wealth creation[J].

Strategic Entrepreneurship Journal,2007(1):

371-385.

(責任編輯:石大立)endprint

猜你喜歡
高職院校
高職院校教師發展中心的功能及運行機制研究
職業(2016年10期)2016-10-20 22:11:48
城鎮化背景下高職院校教師培訓探析
職業(2016年10期)2016-10-20 22:09:41
新時期下高職院校如何為學生心理健康保駕護航
科技視界(2016年21期)2016-10-17 19:15:26
新時期高職院校學生黨建工作現狀研究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5:16:26
高職院校創客文化的發展模式
考試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25:20
“一帶一路”戰略與鹽城高職院校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思考
考試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2:05:08
淺析紅色文化與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考試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1:59:13
高職院校大學生頂崗實習存在法律問題的成因分析
大學教育(2016年9期)2016-10-09 09:02:26
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初探
科技視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2:58:21
全球化背景下高職院校韓語專業畢業生就業現狀分析
科技視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2:56:14
主站蜘蛛池模板: 91福利免费视频| 成年人视频一区二区| 5388国产亚洲欧美在线观看| 亚洲免费毛片| 99久久99视频| 色吊丝av中文字幕| 国产人碰人摸人爱免费视频| 亚洲AV成人一区二区三区AV| 亚洲精品国偷自产在线91正片| 国产日韩丝袜一二三区| 日韩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亚洲大学生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国产天堂久久综合226114| 欧洲av毛片| 国产一线在线| 久久夜夜视频| 亚洲水蜜桃久久综合网站 | 欧美一级片在线| 日韩大乳视频中文字幕| 精品国产一区91在线| 国产福利小视频高清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高清国产三级囯产AV| 中文字幕首页系列人妻| 毛片国产精品完整版| 欧洲熟妇精品视频| 米奇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激情,国产精品| 99成人在线观看| 亚洲A∨无码精品午夜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区网红主播在线观看| 精品无码日韩国产不卡av| av一区二区无码在线| 亚洲熟女中文字幕男人总站| 国产日本欧美亚洲精品视| 久久semm亚洲国产| 久久性视频| 亚洲动漫h| 日韩av无码精品专区| 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99| 午夜不卡福利| 国产区人妖精品人妖精品视频| 一级毛片网| 亚洲一级毛片在线观播放| 免费福利视频网站| 国产手机在线ΑⅤ片无码观看| 熟女视频91| 亚洲热线99精品视频| 97视频精品全国免费观看 | 五月天久久综合国产一区二区| 干中文字幕| 久久99久久无码毛片一区二区| 国产成人精品三级| 在线视频亚洲色图| 欧美亚洲国产精品第一页| 国产在线欧美| 亚洲第一视频区| 亚洲AV电影不卡在线观看| 成人免费黄色小视频| 91精品日韩人妻无码久久| 国产一区二区视频在线|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品视频 | 国产精品国产主播在线观看| 久草青青在线视频| 四虎国产永久在线观看| 亚洲愉拍一区二区精品| 丁香五月亚洲综合在线| 久久久久久午夜精品| 天天干天天色综合网| 国产精品无码影视久久久久久久| 国产精品任我爽爆在线播放6080| 国产一区自拍视频| 久久黄色毛片| 伊人久久婷婷| 美女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真实国产乱子伦视频| 国产最新无码专区在线| 夜夜爽免费视频| 最新国语自产精品视频在| 99在线视频免费| 国产真实自在自线免费精品| 婷婷伊人久久| 国产最新无码专区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