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玉茂
近年來,我校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以德育科研為先導,以地方文化為載體,致力傳承泥火文化,踐行生命活力德育理念,彰顯特色,激發活力,全力打造活力德意體系。
一、“泥火切入”,尊重生命,確立德育理念
楓溪是中國瓷都的龍頭,“泥火文化”是我們的傳統文化。在中華傳統文化中,泥土象征著生命、母親,火象征著光明與希望、激情與活力,泥火相融的結果具有強烈的創意思想、強大的創造力和廣泛的個性活力,這是“泥火文化”的傳承價值所在。德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引導學生追求生命的終極意義和價值的重要途徑,也是提升學生生命質量的重要途徑。在實踐中,我校以“人本”教育理念為基礎,以陶瓷“泥火文化”為啟迪,確立了“”激揚生命、自主提升、和諧生長、幸福生活的生命活力德育理念,德育必須以學生生命為出發點,依據學生生命的特征,遵循學生道德生命發展的要求,不斷地為學生道德生命的成長創造條件,引導學生道德生命全面而和諧、自由而充分、創造而富有活力地發展。
二、“泥火相融”,激發活力,優化德育管理
1. 課程育人“重感悟”
在課程育人過程中,我們尊重學生生命的自主性、差異性、生成性,引導學生自主感悟、合作提升、動態生成,不斷加強學科教學研究,編寫地方《泥塑》等校本教材,改進教學方法和形式,強化思品學科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整合,為每個學生創造充分感悟的機會,很好地促進學生道德生命的發展。
2. 班主任工作“重活力”
近年來,學校以把創建“活力校園”、“活力班級”作為德育工作的中心任務,并將之落實到班主任工作中。每學年,學校都選派優秀教師擔任班主任,定期組織做好對班主任的培訓工作。通過設計豐富多彩的班級活動,構建活力班級文化。如本學期的班級文化布置以“24字核心價值觀”為內容,任選一要素,進行班級整體布置;定期檢查評比,在期末對班主任的工作進行專項考評,對構建活力班級工作成效突出的班主任進行表彰和獎勵。
3. 少先隊工作“重體驗”
在少先隊工作方面,我們在積極開展“南粵少年雛鷹行動”的同時,廣泛開展隊員“核心價值觀體驗活動”和“假期體驗活動”。學校利用班隊活動課、升旗禮講話、道德講堂、紅領巾小廣播等,根據學生道德生命發展的需要,結合家鄉泥火文化,定期向學生開展榮辱觀教育、核心價值觀教育、生命教育等各種主題教育。經常性開展道德講堂活動。配合上級主管部門舉行“泥火煉厚德”德育展示活動等。每逢假期,少先隊大隊部都制訂隊員體驗活動指南,并以致家長一封信的形式發給家長,讓家長根據指南組織孩子開展豐富多彩的體驗活動。
三、“泥火天成”,自主創新,打造德育特色
1. 構建生命活力德育模式
近年來,學校以省級課題《生命化教育理念下小學德育模式研究》為載體,以“人本”教育理念為核心,以“生命活力”德育理念為指引,努力創設“三方互動”的德育網絡,建立“三位一體”的德育途徑,實施“多點共線”的德育管理,優化德育內容,改革評價體系,全面實踐嚴謹、和諧、靈動、自主的生命活力德育模式,不斷增強德育工作的時代性、針對性和實效性。該課題的研究成果被省教育廳評為“優秀”等次,現已被區、市很多兄弟學校廣泛采用和借鑒。
2. 形成學科教學新策略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針對信息技術條件下的這些作用學科教學的特點,我們申報了省級課題《信息技術和小學品德科教學整合的研究》,在研究過程中構建了“自主體驗——合作整理——展示交流——互動提升”的信息技術和小學品德科教學整合的模式。實踐證明,該教學模式的實施,小學品德教學涌動著濃濃的生命氣息,學生的積極性、參與度和教學目標的達成度遠遠超越傳統的課堂教學。(該課題的研究成果參加廣東省小學品德課成果交流活動獲二等獎。)
責任編輯邱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