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博玉 孫鵬嬌
摘要:現階段,對于通信類高職人才的培養存在著一定的難度,通信類行業本身技術更新較快,技術要求較高。因此,對于通信人才的培養模式需要進行改革?,F代學徒制最早源于德國,它是產教融合的基本制度載體和有效實現形式,也是國際職業教育的發展趨勢,并且對于人才的培養起這積極的作用。文章通過通信類專業學生基于現代學徒制下的工學交替實踐寫下一點心得體會。
關鍵詞:職業教育;工學交替;人才培養
隨著今天科技的飛速進步,傳統的教學模式,以課堂講解為中心,并且通過一些實驗和實踐的人才培養已經逐漸不能滿足社會和企業的需求,學校引入了現代學徒制,主要有幾個方面:學習與工作的交替周期、教學與實踐內容的選擇和融合、學歷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對接、教學計劃與課程的制定、教學管理與運行機制、校企師資配比和招生與招工一體化運行方案。下面對其中學習與工作的交替周期進行了簡單的闡述。
1工學交替的作用和意義
傳統的教學模式需要課堂上講解大量的理論基礎知識,作為一名有5年教齡的教師,筆者發現對于大量的理論性知識講解要想讓學生深刻的理解是很難做到的,即使一部分學生通過實驗做到,但是隨著繼續的講解,不懂得問題會越來越多,久而久之,形成惡性循環,導致很大一部分學生放棄了本學科的學習。在2015年5月份,筆者對通信類學生畢業工作單位做了一個簡單調查,發現普遍學生反映好多知識都是來公司后才開始學,并且通過不斷的操作進行強化,這樣的效率才是非常高的。而工學交替正是這樣,它把課堂教學和學生上崗實習交替結合,并不是簡單的把兩者相加。每當一部分課程結束,都會進行相應的上崗實踐,通過理論和實踐的緊密結合,讓學生對于所學內容更加深刻的掌握和理解,所以說學徒制下的工學交替是非常關鍵的。并且,它還有如下優勢。
(1)節約了學校的實驗室建設資金。實習企業的設備先進,學生通過工作實踐可以直接學習的最前沿的技術,也使學校不用花費大量的資金去購買相關設備,極大的節約了辦學成本。
(2)加強了“雙師型”教師的組織模式。企業的兼職教師一般都是高級技術性人才,好多在校教師并不具備大量實際工作經驗,通過校企合作,不僅僅培養的學生,也使專業教師獲得了大量的寶貴經驗。
(3)對學生工作能力目標的培養。只有通過企業的實際工作,學生才會理解現實的工作態度、工作能力、工作安全意識和職業素養。并且學生畢業后,馬上就可以投入工作,并不需要進行相關培訓。
2工學交替模式存在問題
(1)校企合作的選擇。企業必須提供專業化崗位,對實習學生給予重視,選取相關專業技術人才進行培訓并上崗,要有配套的設備,可以使學生更加有效的掌握所學內容。要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去約束和較強安全意識,整體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企業的選取會直接影響學生的實踐能力,真正做到畢業上崗。
(2)新的教學計劃的制定。由于打破了傳統的教育模式,學生會有一大部分時間是在企業學習,在三年的學習時間里,如何安排理論學習和上崗實踐就成為了重中之重。在保證3年學制的前提下,適當減少學生寒暑假時間,對教學安排進行細化,每一個環節時間定制在一個月或者一周之內,完成相關內容后在繼續下一個步驟。
(3)校本教材的制定。既然采用了新的模式,那么教材就要滿足工學交替的實際狀況,教材的制定要和學生實踐和理論學習有效的結合。由于目前還沒有相關教材,只能通過企業不斷的完善相關教材,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4)學校教師的培養。這種新的教學模式必然對教師有了更高的要求,除了可以在課堂上進行理論講解,還要有實際工作經驗,做到拿起粉筆可以講課,放下粉筆可以干活的真正的“雙師型”人才,這就需要學校對教師進行相關培訓,并建立有效的考核機制。
3工學交替的構建
工學交替不僅僅是簡單的實踐工作和理論學習相加那么簡單,通過和企業的緊密合作,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和實踐操作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第一,把課程分為2個模塊,基礎部分和專業部分。第一階段,對學生進行簡單的理論介紹,不要求有多深入,夠用就行,使學生腦子里面有一個大致的概況,本階段時間控制在一個學期以內。第二階段,專業化學習階段,這就需要工學交替,通過企業,制定專業化崗位,配套相關設備,把每一個部分的知識點設置成單元,每個單元會有相應的考核機制,通過考核后,才會有分數,逐一完成,由淺到難。
第二,在教學上要實現工學交替,一部分時間在學校進行理論學習,一部分時間到企業上崗實踐操作,如何要做到交替進行?在課程設計的基礎上,對所有專業內容模塊化,每個模塊都要做到理論學習和上崗操作,并且理論內容要依托于崗位,真正做到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實現“學習+上崗+考核”過程。并建立統一的考核模式。
第三,在教學組織上,每個班級人數大約在40人左右,對于實踐工作不可能做到整個一個班同一個崗位。例如,對通信設備的維護,通常設備間的空間非常有限,布滿了很多線,同時進入最多也就4個人,無法做到幾十人輪流實踐。這就需要企業和學校共同制定教學組織,根據不同崗位,制定崗位人數和分組。當某一組按成完成工作內容,就要和其他崗位互換,再次實踐。
第四,在學生管理上有2個方面,教學評價和崗位管理。在教學評價上,除了部分理論成績,主要是實踐操作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學校聘任企業高級技術人才對學生進行上崗操作,企業教師根據學生實際情況打出相應分數,最后,統一到總成績。崗位管理,在學生上崗操作期間,要完全按照企業制定的管理模式,符合員工管理制度,包括基本的安全管理、考勤和實習表現等。
4工學交替探究
4.1現代學徒制工學交替是新型教育體制
不同于傳統教育機制,在校企合作的基礎上,有效的把理論和實踐交替,實現工學結合,開展了教育歷史上新的篇章,是符合中國特色的教育模式,為社會和企業培養綜合性人才。將來,也許會成為職業院校最基本的教育制度。
4.2現代學徒制工學交替是新型教育模式
傳統的教育模式對于人才的培養存在一定的不足。例如,課堂教育考核,雖然很多人順利通過考核,但是對于工作能力的培養幾乎沒有,很多企業反映學校所學內容不足,需要企業二次培訓才能上崗。還有部分同學覺得所學內容根本沒用,不知道工作后哪些能用到,哪些用不上,結果有時是不盡人意的。工學交替可以把學校和企業進行“零距離”合作,培養人才,工學交替和結合,以實踐為主,并建立健全的考核制度。
4.3現代學體制工學交替的探索
為了更好的提高中國高職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政府部門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并在此基礎上推出了現代學徒制,強調學校和企業的緊密合作。由企業和學校共同制定培養方案、培養結構、考核方案和管理模式等,學校和企業要積極的發現和探索新的問題和解決辦法,為現代學徒制更好的貢獻自己的一份力。
5結語
學徒制下的工學交替完美的體現了職業教育的特點,以就業為導向,達到學生畢業就可工作的要求,這種新的教學機制顛覆了傳統,更有效的培養出符合社會和企業需求的人才,一種新的育人模式正在開啟。它實現了學校和企業的雙贏,是未來職業教育的主要發展方針,對人才培養有著積極的作用,是符合現階段中國國情的教育方式,而且必將成為中國教育的發展趨勢,雖然才剛剛起步,面臨著很多困難,我們堅信,隨著不斷的深入,中國的職業教育一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