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曉琴
摘 要:衍生于“慢食物”(slow food)運動(倡導健康生態可持續地飲食,抵制快餐(fast food)的運動)的慢旅游,在最近五年的發展中,在不同方面有不同的解讀。在這里,我們討論的是Dickinson and Lumsdon(2010)提出的低碳慢旅游概念,它的三要素有:有限的旅游目的地,交通方式的選擇以低碳為主,與當地社區融合。而國內現有的常見旅行形式:組團和自助游,都是以參觀、游覽、體驗為主,鮮少與非旅游業的當地人交流,也鮮少與當地社區長時間融合。本文將從一位獨自旅行的大陸女性視角,聚焦融入當地社區式的旅行形式,以慢旅游接受度較高的澳大利亞為例。
關鍵詞:旅游英語;慢旅游;旅游文化
一、研究方法
筆者以單身女性身份,注冊Helpx(Help exchange)平臺,填寫個人簡歷并瀏覽宿主信息,為使實踐多樣化和體驗最大化,決定在澳洲打工換宿一個月并停留三個城市。作為慢旅游的研究城市,考慮多元文化、城市交通、人口多少、旅游信息和氣溫氣候等因素,最終將旅行城市確定為悉尼、大堡礁附近的小鎮和布里斯班。
首先在一線大城市的悉尼,社區融入優勢體現在社區人口多,常常遇見熟人;交通方便,便于驅車去看望親朋。在見到72歲的女主人Jackie的上午,就在路邊遇到了送報紙的Sophie和她的小狗,Jackie把我介紹給Sophie,隨后午飯又結識了Jackie的兩位好友,我們在花園一邊吃午飯一邊聊中國的獨生子女、交流環境問題和老年人是否應該和孩子一起住等話題。比如Jackie認為女生一直到33歲也是年輕的,不應該被打上“剩女”的標簽,而男生到30多歲才剛開始成熟。她同時也認為老年人自己可以一個人生活,不依靠兒女。如果不是因為Matt,她估計也會在丈夫早逝之后,自己一個人生活。三位老人對各個話題各抒己見,讓初到乍來的我感受到了文化交流的趣味。隨后的幾天,還結識了Jackie的親人,她的二兒子,她的三兒子一家,以及她的好友們,曾是高中數學教師的Mike和機械師Jack。在接觸中,他們對我這個外來者都抱有歡迎友好的態度,對中國和我的家鄉都抱有好奇,這一切都應該歸功于女主人Jackie開放的姿態。從她身上,我不僅學習到悉尼人熱愛DIY的精神,也在生活哲學的探討中看到中西方文化的很多差別。這樣一個知識分子家庭給我的體驗是獨特而極有意義的,為我打開了深入了解澳洲的大門。
其次,第二戶宿主在大堡礁附近的一個小鎮旁邊的山地上,讓我對鄉村小鎮的社區的構成和業余活動有了大致了解。上午工作完成后,下午時間自己支配。臨近的公交車站在5公里之外,不會開車的我,第一次出門借了自行車。但是騎行一個小時,我不僅騎得氣喘吁吁,還離小鎮很遠,一路上一個人都沒有,全是汽車在耳邊呼嘯,騎行也顯得危險起來。第二次徒步,還是上一次的線路,這一次把路邊的建筑看得更清楚,也了解到這里的每家每戶都養了狗,每次路過一家門口,都會聽到狗叫,而如果是沒有柵欄的小戶,看家狗更是跑來吠叫。就這樣,我基本上和周圍的住戶都見過面了,打過招呼了。住戶一般都很理解,但多數是一種疑惑,我想大概是因為一路上連騎行的人都很少,怎么會有人出來散步。鄰居都隔得太遠,基本沒有來往。因為駐地離城區太遠,偶爾去一趟小鎮也只是閑逛為主,對社區的了解只限于駐地周圍5公里的散步距離。這一次經驗讓我懂得,這也是一個在車輪上的國家。
最后一戶位于布里斯班,在這里,我得到了有關教育方面的知識。其中一個原因就是我的工作是給兩位混血小女孩(4歲和5歲)當保姆,包括做作業和玩耍。這也讓我有機會了解到一個澳洲核心家庭的生活情況,大到澳大利亞的幼兒教育系統,移民政策,小到房屋水電收費情況和超市購物選擇。在交流中了解到她們就讀的學校提供兩種教學系統:普通教學法和蒙臺梭利教學法,各自側重點不一樣。另外和國內一樣的是,即使公立學校3點下課,孩子還是需要去上各種興趣班和補習班,以這戶長女為例,每周三和周四下午要學芭蕾舞,周五下午還要學中文。除了了解澳洲基礎教育之外,適逢大學開學招生,我去參加了一所大學開放日,了解到技校、職業院校的學生在澳洲的就業前景一般都不錯。澳洲的教育理念確實和大陸不太一樣,他們更注重因材施教、動手能力和團隊參與能力的培養
二、總結
30天的打工換宿,在內陸移動了兩次,每個地點待10天左右。一方面,和其他游客30天游遍澳大利亞相比,交通所產的排碳量極低;另一方面,出行都是公共交通,并無特別不方便,反而有機會深入體驗一個城市的公共交通系統,從而了解城市規劃和定位。而慢旅游的最后一點:和社區融合。毫無疑問,helpx的平臺借助宿主的在地關系,以最直觀的方式讓參與者體驗在地生活,當地人每天吃什么,關心什么,是否和書本上介紹的一樣。當不再像一個游客,拿著攻略,走馬觀花地看完拍完,就趕完下一個目的地時,我開始享受當下,慢慢地品嘗飲食,在前廊上邊讀書邊曬太陽,像當地人那樣生活。這樣的旅行方式讓我結識了當地的朋友,他們幫我從不同的角度,多方面地了解這個國家。
本次實踐研究雖然盡力拍照取證、采訪宿主以保證信息真實性,但是難免有主觀性太強、缺乏大量數據支持等缺陷。同時,相比之下,國內在這方面實踐少,研究也較少。隨著最近幾年的國內青年旅社開始提供打工換宿的活動,意即義工每天工作半天,另外半天可以自行安排。打工換宿旅行的理念也在80后,90后之間慢慢普及,然而這群年輕人多是以經濟考慮為主,對環境議題的關注,對社區融入的關注,和對慢旅行的認識,在全社會中得到推廣仍然有很長的路要走。希望今后實踐,研究慢旅行的人會越來越多,將這一可持續發展的環保旅游形式推廣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