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媚
【內容摘要】現今,英語老師在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德育培養,對于培養學生思想品德修養的作用至關重要。因此,英語教師們必須采取多種教學手段來提高學生的德育水平。
【關鍵詞】英語教學 ?德育 ?教學滲透
現在是素質教育時代,強調以發展學生的各方面素質為核心,德育是素質教育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滲透到學生全面發展的各個方面。在實現教學目標的各科教學中,英語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具有特別的意義。因為英語它不僅是一門學科,更是一門語言,是信息的載體。德育教育對于一個學生的終身發展至關重要,需要英語老師轉變思想觀念,將德育教育列入教學計劃中,不要因為自己不是英語老師就放棄對學生德育的培養。老師對學生進行德育方面的培養,是不應該因為學科差異而有所區別的。德育教育不只是思想政治老師的個人任務,應該是所有在校老師的共同目標。所以,英語老師進行德育教育責無旁貸。下面筆者就在此談一下英語老師如何對學生展開德育教學。
一、趣味英語德育教學法
英語老師只有培養學生對德育的興趣,才有利于更好地開展德育教學。如果英語老師能夠讓自己的課堂變得趣味盎然,就會非常容易地培養學生的良好品德。沒有培養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培養學生德育的英語老師。老師可以給大家講一些英文小故事,或者給學生放一些英語電影,讓學生從中得到啟發,以便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品德,從而達到“超以象外”的教學境界“——‘超以象外說的優點,是引導人們突破作品特定形象的直接性、有限性,從直接中看到間接,從有限中尋求無限①。”
英語老師應該意識到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自學能力,可以給學生安排一定的德育任務,讓學生獨立完成,更好地完成德育教學任務。老師應該多聽取學生對于德育教學工作的意見,更好地開展德育教學工作,不要總是憑著自己的感覺去教學,那樣只會事倍功半。
英語老師可以讓學生講一些自己知道的德育故事,讓學生進行交流。只有學生進行交流,才能產生新的思維火花。因為老師就算是再博學多才,也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也不可能知道所有關于德育的故事。只有學生和老師共同努力,才能逐步提高學生的德育水平,這對于老師的德育提高也是非常有利的。因為英語老師對學生進行德育教學的同時,也會大大提高自身的專業水平和身心發展。英語老師應該意識到德育教學并非是一日之功,必須進行長期的努力和奮斗,所以英語老師必須具有足夠的耐心開展德育教學。
二、利用外國文化進行德育教育
一個人的發展和進步,離不開對外國文化的學習和掌握,英語教學也是如此。英語老師如果想培養學生良好的德育水平,必須首先讓學生學會了解外國的禮儀和文化。因為英語教學的最終目的就是應用,如果學生學習了英語知識但是不會應用,那么老師做的教學工作就是徒勞的。所以,英語老師必須學會讓學生能學以致用,前提就是給學生多介紹一些外國的德育知識,或者讓學生看一些英語文章。老師要引導學生學會把握英語文章的作品意境——“意境即是藝術形象,是對情景交融、主觀與客觀結合的產物②。”
許多外國人都是非常講究禮儀和文化的,因此,英語老師對學生進行禮儀培養是非常重要的。英語老師可以對學生分組,各組之間開展比賽,提高學生的德育水平和禮儀知識掌握度。英語老師也可以讓一些專家給大家講一些禮儀講座,這樣可以讓學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對禮儀知識。英語老師也可以讓學生多看一些外國的報刊雜志,讓學生進行更好地交流和合作,從而創造更好的未來。
讓學生當小老師,給大家搞一些關于德育方面的講課,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德育水平。學生對于這樣的教學方法一定會感到新鮮有趣,也會大大提高英語學習興趣,有利于培養學生好的品德。只有經過特殊訓練的學生,才能在遇到問題的時候游刃有余地處理好突發事件。因此,老師在平常的教學活動中多讓學生進行一些特殊訓練,對于學生的身心發展是有利無害的。
三、課前備課就要融入德育教學
好的備課可以事半功倍,德育教學工作與眾不同,所以老師應該在上課之前運籌帷幄,才能在上課的過程中決勝千里。如果老師不做好備課工作,就會在課堂教學中無法處理遇到的突發事件,無法取得好的教學效果。
英語老師應該首先意識到英語教學與漢語教學的不同之處,更好地開展英語教學的德育培養任務。老師應該學會把德育教學穿插在英語教學過程中,不能顧此失彼——既不可以為了德育教學偏廢英語教學,也不能夠為了英語教學而放棄對學生德育的培養。好的老師不應該只一味局限在自己本學科的教學中,應該把視野放的大一些,既有利于學生水平的提高,也有利于老師教學任務的完成。
英語老師在上課前,首先準備好上課時學生應該學習的字詞句和相關的語法和課文,然后再把相關的德育活動穿插在教學過程中,這樣就可以不動聲色地培養學生的德育,從而潛移默化地提高學生的思想品德水平。
總而言之,英語老師應該利用現有的教學資源,對學生開展德育教學,大大提高學生的德育水平和思想道德水平……
【注釋】
① 蒲震元. 中國藝術意境論[M].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
② 張少康. 古典文藝美學論稿[M].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8年.
(作者單位:甘肅省白銀市靖遠縣北灘鎮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