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雨
摘 要:習近平強調,工會是黨聯系職工群眾的橋梁和紐帶,工會工作是黨的群團工作、群眾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黨治國理政的一項經常性、基礎性工作。新形勢下,工會工作只能加強,不能削弱;只能改進提高,不能停滯不前。習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為新時期工會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指出了工作的新方向。當前,國企改革正處在深水區和攻堅期,也給國企工會工作帶來了新的機遇與挑戰。新常態下,如何加強國企工會工作是每位國企領導者面臨的嶄新課題。
關鍵詞:國企;工會工作;新途徑
一、當前國企工會工作面臨的困難
一是維權難度增大。隨著企業分配制度的不斷改革,過去的“平均主義”和“大鍋飯”已被徹底打破,現在國企普遍實行的是經營者年薪制、股權制或和職工的崗級制或持股制,同時資本、技術等要素進入分配領域,國企內部分配方式和工資檔次呈現出多樣化。在當前競爭異常激烈的市場經濟條件下,國企更加注重人才和知識,為了吸引和留住高級管理人才和科技人員,在分配上制定出一系列向管理、科技人員傾斜的政策,這使得國企內部不同職工群體之間的收入差距拉大,大多數從事一般工作的普通職工群體處于低收入狀態,而這個群體一旦遇到天災人禍,就會陷入困難或特困之中。在這樣現實面前,工會無論從經濟實力上,還是方法手段上,都沒有力量解決提高收入等根本問題。
二是維權能力弱化。在國企機構改革中,一些黨政領導對工會工作仍存有“有之不多,無之不少”的偏見,甚至有的個別行政領導認為“工會工作干的越少越好,省得添亂”的思想,沒有認識到工會在企業改革、發展、穩定中所發揮的作用。雖然有《工會法》作保障,許多企業工會仍然成為第一個被合并、精減的組織,工會干部幾乎全部轉為兼職,有的身兼數職。基層工會干部由于兼職過多沒有時間和精力研究和思考工會工作,工會成為了黨群工作部里的一塊應付差事的“牌子”,工會工作越來越難展開。
二、新常態下加強國企工會工作的新途徑
一是提升組織能力是關鍵。首先要以積極探索工會干部直選和職工群眾評議制度為突破口,不斷推進企業工會的群眾化、民主化進程。保證基層工會干部的直選工作,切實體現黨的領導,切實保證工人階級和工會組織的團結統一。也可以制定政策,從企業工會經費留成中拿出一定資金,落實工會主席崗位待遇,以增強工會干部的榮譽感和責任感,推動企業形成工會干部爭著當、工會工作爭著干的良好局面。要以創新的思路和辦法,進一步加強基層工會組織領導和職工入會工作,要適應職工成分的多元化,切實把不同身份的職工組織到工會中來,最大限度地把員工組織到工會中來。其次要在增強職工的會員意識上下功夫。通過對職工的宣傳、引導和服務,增強職工入會的熱情和內在動力,把上級推動建會與職工自覺入會結合起來;要在建立工會工作制度上下功夫。通過建立健全會員代表大會、廠務公開、工會干部述職、會員民主評議等制度,吸納會員代表參與工會日常工作,不斷增強會員的責任感和歸屬感。要在依靠會員開展工會活動上下功夫。通過深入開展建設“創先爭優”、“崗位明星”、“四型小家”等活動,發揮會員建家、評家、管家的作用,開展職工喜聞樂見的文體活動和服務職工群眾的互助互濟活動,積極營造健康向上的企業文化。
二是提高維權能力是重點。要堅持提高工會組織維權能力與提高職工自我維權能力相結合。首先要從建立評價考核機制和維權保障機制入手,著力增強企業工會干部的維權能力。要建立同級黨組織、上級工會考核與職工群眾評議相結合,以職工群眾的意見為主的考核評價機制,對在工作中作出突出成績的工會干部給予表彰獎勵,對維權乏力的工會干部進行通報批評、責令改正。要建立維權保障機制和維權保障基金,對因履行維權職責受到打擊報復的工會干部提供法律援助和經濟支持。其次要從提高職工法律和政策水平入手,著力增強職工的自我維權能力。要增強職工的法制觀念,以合法有序的方式表達利益訴求。另外要堅持建機制與強實效相結合。要抓住平等協商這個關鍵環節,把崗位工資標準、勞動定額和計件單價、股息紅利、企業經營者年終獎與職工工資增長水平等內容作為簽訂集體合同和勞動合同時的協商重點,切實保證職工工資收入隨經濟效益的提高逐步增加。抓住規范運作這個關鍵環節,積極推行以職代會為基本形式的職工民主管理制度,切實落實職工的知情權、參與權、評議權、監督權和決策權。抓住群眾監督這個關鍵環節,推行廠務公開控制程序,切實做到真公開、全公開、常公開。抓住督促整改這個關鍵環節,著力推行工會勞動法律監督整改意見書和監督處理建議書制度,切實增強工會勞動法律監督的工作實效。抓住預防預警這個關鍵環節,有效地發揮企業工會作為勞動爭議調解工作“第一道防線”的作用。
三是健全工作機制是基礎。企業工會針對人員少、任務重、難度大的客觀實際,必須以建立完善各種工作機制來確保工會重點工作落到實處。要民主管理機制。就是要根據企業的實際,不斷豐富和充實職代會內容,創新職代會組織形式,特別要探索國有控股、參股企業實現民主管理的途徑和方式,重點處理好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與黨委會、工會和職代會之間的關系。要職工經濟權益保障機制。就是要建立平等協商、集體合同制度,把平等協商作為簽訂和履行集體合同的法定程序和關鍵環節,根據不同單位的具體情況,不斷充實和調整集體合同的內容,使合同條款與企業生產經營實際、與職工關心的經濟利益緊密結合。同時要加強對集體合同的履約監督,依法追究違約責任。
總之,企業工會是黨的工運方針在基層的組織者和落實者。新常態下,國企工會組織要認真落實習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積極探索工會工作新思路和新途徑,進而維護職工權益,推動企業的健康穩定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