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懿
【摘 要】高職工科類專業語文教學存在教材落后、學生對語文課程缺乏興趣、語文教師對學生的專業了解不夠等問題。教師應在保持相應課程體系和個性的基礎上,結合專業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用一些高職工科類專業語文教學嵌入專業教學的實踐探索案例,為高職語文教改的理論研究提供新思路。
【關鍵詞】高職語文 工科專業 現狀 對策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6)01C-0091-02
高職院校學生是有著鮮明自身特點的社會群體,入學伊始他們即面臨著社會選擇的現實問題。眾多企業都要求高職畢業生除了具備過硬的技術本領,還要有全面的綜合素質。但是,不同職業群對從業者的職業素質有著不同的要求和側重,而高職院校的綜合素質教育尤其是工科類專業語文課程教學缺乏職業針對性,已成為普遍且突出的問題。忽視行業、企業對高職對人才的需求,沒有把這些需求轉化為高職語文教學中的具體目標,難以培養不同專業群學生的從事該行業的綜合素質。
一、高職工科類專業語文教學的現狀
(一)現行高職語文教材落后于職業發展需要。教育部高教司《大學語文大綱(征求意見稿)》指出:“在全日制高校設置大學語文課程,其根本目的在于充分發揮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和基礎性特點,適應當代人文科學與自然科學日益交叉滲透的發展趨勢,為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培養具有全面素質的高質量人才。”而高等職業教育的目標是:“為生產和服務第一線培養具有綜合職業能力和全面素質的高級實用型人才。”兩者對比可知,大學語文課程,重點強調的是人文性,同時也要注重它的工具性和基礎性。而高職語文教材除了要選擇一批內容深刻、智慧理性、深刻反映歷史與社會現實的經典作品,作為學生人文精神的導引外,更需要體現的是職業教育的特點。在選文上應多補充一些具備時代氣息、反映行業企業文化、透視社會未來發展趨勢、關注職業前景又貼近生活的文章。例如,《海爾:何以真誠到永遠》《多媒體—— 改變我們生活的“天使”》《輝煌的汽車發展史》《成功者必備的工匠精神》《凡客倒下,值得很多創業公司反思》,等等。而現行語文教材已連續使用多年,選文明顯落后于時代發展。故此務必加速選文更新速度,最好能每年補充新文章,才能適應學生的學習需求。
(二)高職工科學生普遍對語文學科缺乏興趣。眾所周知,高職院校工科類專業的學生,課程難度大,課業任務重,閑暇時間少,由于長期接受邏輯推理訓練,與管理服務類專業的學生相比,他們語文基礎相對較弱,在人際交往和溝通交流中活躍性和創造性顯得不足,且自我保護傾向明顯,尤其對口語表達信心缺乏,主動性差。同時,受專業特點影響,男女比例不平衡,人文氛圍缺乏, 社交活動少,生活圈子封閉,不善表達情感,許多男生熱衷于上網、游戲、瀏覽粗制濫造的小說,沒有形成健康的閱讀品味。還有很多學生雖然對實際操作充滿興趣,但對語文課程的學習覺得用處不大,興趣淡薄。許多家長甚至專業課老師也認為到高職院校是為了學習技能,公共基礎課可有可無。這些認識偏頗都給了高職語文老師很大的壓力,造成語文課堂氣氛沉悶。所以,把握其學習心理,突破傳統教學模式,激發學習興趣,精心設計活動,吸引其熱心參與,克服畏難情緒,是工科類專業語文課的首要任務。
(三)高職語文教師對學生的專業了解不夠。高職院校語文教師絕大多數為中文系畢業,對職業教育課程的立體性、綜合性、應用性的認識不足,原有學科知識體系觀念強,眼界局限。教師們幾乎沒有與專業教學系部深度合作的機會,也很少有機會到企業參觀、調研、掛職,教學工作多在封閉環境下開展,教學內容與學生專業剝離,使本來對專業寄予厚望的同學感到與中學語文內容相似,從而喪失興趣。由于評職稱壓力巨大,許多教師忙于做課題,撰寫論文,與專業課教師幾乎沒有溝通,不清楚語文在所教專業中有何實際應用。甚至有些語文教師對機電一體化、數控、模具等專業完全沒有概念,當然也無法讓學生感受到語文課程對將來學習與工作的積極推動作用。要從根本上改善這一點,教師必須更新觀念,擴大視野,補充一定的專業基本知識,形成“開放式教學觀”,從學生未來發展的需要出發,創新教學設計,增強教學的學科滲透性,與專業、與實踐、與生活廣泛結合,引導學生探求未知。除此之外,學校也應形成基礎課教師與行業專家、專業課教師交流互動,共同開發課程資源的良好機制。
二、高職工科類專業語文教學嵌入專業教學的嘗試
盡管高職語文作為素質教育基礎課程,必須走為專業人才培養服務的改革之路,但是不應喪失其自身具有的內在體系和個性,如以“讀”、“說”、“寫”,或以“文章欣賞”、“交際與口才”、“應用文寫作”等模塊構建內容體系。每個模塊本身也應結構合理,循序漸進,課程整體應保有語文特色。成人學習法則中的聯系法則提示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應構建貼近現實生活、工作的情境,教學設計緊扣高職學生人生經歷,專業課學習進程、實習實訓安排等,以培養語文應用能力為核心,突出應用性和針對性,注重技能實訓與能力培養,不斷開發出緊跟時代、構思新穎、操作性和實用性較強的語文活動項目設計。
(一)求職面試自我介紹。工科類高職學生口語表達能力較差已是一種普遍現象。表現在面對眾人分享觀點時常常不能清晰地重點鮮明地傳達自己的思想,有的含糊其辭,語句不通,語無倫次;有的口若懸河,卻讓人不知所云。不少同學都不能簡潔明了地介紹自己,語言流暢地向招聘人員說明自己的基本信息、學業經歷、專業特長。
針對這種情況,在課堂上創設面試場景,教授一些職業口才技能,強調基本知識理論與實際訓練相結合,養成特定的職業口語風格與從業規范。要求學生在上臺介紹時語言大方,儀態得體,音量適中,內容完整、通順,盡量避免結巴和卡頓。教師可先給出幾個工科學生自我介紹的文本范例供學生參考和模仿,比如從個人基本情況、學習經歷、所獲榮譽(技能證書)、職業態度等四方面依次介紹。鼓勵同桌練說、角色扮演、交流互評,鍛煉在人多的環境下大膽介紹自己,還能梳理回顧實訓(實習)經歷,所獲技能證書,表明事業心,又學習了職場禮儀,訓練了口才,一舉多得。雖然在教學中還有部分學生較為拘謹,但絕大部分均能挑戰自我,展示自我,在寬松的環境中體驗到交流的快樂。
(二)機電產品說明書改進。工科類專業的語文教學,重點要培養學生分析問題,有條理地說明事物的習慣。比如能恰當地運用適合的說明方法、準確的說明語言,介紹某種產品的用途、原理、性能、使用和保養方法等,讓人讀后能對產品有一個全面的了解。
在教學實踐中,我們嘗試讓學生去對一些家用機電產品的說明書進行改進,比如洗衣機、自動掃地機、轎車等,要求注意重點說明讀者亟須了解的內容上,刪去可有可無的內容,精簡扼要。盡可能更加通俗易懂,深入淺出,一般不用或少用專門術語和技術符號。學生對這種打破常規的修改寫作方式非常感興趣,有的發現說明書中模棱兩可的表達,認真改正了一些差錯和疏漏;有的則是將程序性的條款說明更加醒目化、清晰化,或者繪制圖形、表格,易于消費者閱讀和操作。
這樣寫作(修改)說明文,既結合了專業知識,又練習了實用文體寫作,同學之間還共同討論,一絲不茍,反復修改,直至拿出最佳方案。這樣的活動提起了職業興趣,增進了學生之間的溝通,提高了寫作水平,很受學生歡迎。
(三)行業楷模故事分享。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一大批優秀的行業先鋒用自己的樸實、勤勞和無私付出,在社會上發揮了自己的光和熱。引導學生在課堂上進行行業楷模故事分享,能極大地鼓舞和振奮莘莘學子,激發同學們學習典型、爭當先進的熱潮。特別是各院校自己的優秀畢業生故事,既能充分說明職業教育在社會經濟發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展示本院的辦學成果,又能在弘揚職業院校優秀畢業生自強不息、愛崗敬業、敢為人先的精神,激勵職業院校在校生充分認識到技能型人才在國家發展建設中的重要作用。
在這個活動中,講述故事的同學很好地鍛煉了搜集信息的能力、表達能力、演講能力,學會了如何用通俗淺顯,準確生動的語言講述人物故事,分享自己的觀點,深入思考人生內涵;傾聽故事的同學也聚精會神,表現出極濃的興趣,逐漸品味與領悟敬業與樂業精神。很多同學表示深受感染,從故事中體悟到“每一職業之成就,都離不了奮斗,一步一步的奮斗前去,從刻苦中將快樂的分量加增”(梁啟超),才能真正地實現人生的價值。大家紛紛感言,要以模范典型為榜樣,用堅定的信念、出色的技術、優良的品質和無私的奉獻的精神,嚴格要求自己,爭取成為一名優秀畢業生,將行業楷模的精神融入到自己將來的工作和生活當中,感恩父母,回報社會。
基礎課程教學嵌入專業教學并非易事。即使同為高職工科類專業,不同專業間也是特色迥異,要根據各專業特性對語文教學的需求因地制宜地編排教材,不斷進行教學創新,在提高學生語文能力的同時,一并提高學生的專業能力,為公共基礎課服務于專業教學創設良好氛圍。
【參考文獻】
[1]胡洪彬.專業服務視角下高職公共基礎課教學模式創新研究[J].長春大學學報,2012(10)
[2]何惠.面向職業發展的高職學生語文素養培養[J].文學教育(中),2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