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金月 張征超
摘 要:會計基礎工作在會計行業中十分重要,是會計人員最為基本的工作內容,但是也能夠體現會計人員的基本素質,所以企業在發展的同時,要注重企業內部的會計基礎工作。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不斷變化,會計環境也在隨之改變,會計環境和會計基礎工作之間相互影響,也相互作用,所以本文就企業的環境適應性對會計基礎工作的影響作出簡要的分析,并闡述了幾點兩者相互適應的策略。
關鍵詞:環境適應性;會計基礎工作;理論基礎;解決對策
在會計工作中,會計基礎工作是其中一項最為基礎的環節,也是保證企業正常運營的重要因素,所以企業需要建立相關的監管機制,幫助會計基礎工作的順利進行。只有將會計基礎工作的作用完全的發揮出來,才能保障企業的經濟效益。本文就企業環境適應性和會計基礎工作之間的關系和影響作出相應的敘述,說明企業只有提高會計水平,規范其工作行為,讓會計基礎工作標準化,是會計行業目前最需要提高的部分,也是我國企業提高內部控制水平的主要任務。
一、環境適應性和會計基礎工作的相關概念及理論基礎
1.環境適應性和會計基礎工作的基本內容
環境適應性是一種企業在不同環境下的適應能力,換句話就是不產生不可逆損壞和能正常工作的能力。環境適應性對于一個企業來說是十分重要的,這決定了企業能否在不同環境中生存的基本保證。企業生產出的產品是要被消費者所接受的,而消費者對產品的使用也不盡相同,所以這就對產品和企業有較高的要求,能夠在不同的情況下,保證企業和產品的正常運營和生產。企業能夠順利運營是因為社會環境及企業內部環境穩定,幫助企業在經營的過程中,降低企業風險,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目前市場經濟的變化,不僅是外部環境,企業內部環境也在不斷的變化,所以企業的環境適應性至關重要。會計基礎工作是會計工作的基本環節,基礎工作保證了經濟管理工作的正常運營,所以企業會計要對基礎工作方面做出一定的關注,所謂的基礎會計工作就是指管理會計檔案,編制會計報表,辦理會計交接,填制會計憑證等方面的基本工作。我國從建立新中國以來,就十分注重會計基礎工作,并且制定了很多的規章制度,以保證我國會計體系的規范和穩定。
2.環境決定論
會計基礎工作就是在一個大環境下進行的,所以環境的改變對會計基礎工資來說,有直接的影響。環境就是指周圍的情況和條件,社會環境就是社會不斷進化的基礎和因素,而所謂的會計環境就是指在對會計理論和實踐中,所受到的外部因素,就被稱為會計環境,會計環境包含了很多的方面,有經濟,政治,社會,科學技術等。會計環境能夠從外部對會計基礎工作進行影響。現如今的會計系統并不是一個獨立的系統,它和社會及其他外部環境有密不可分的關系,只有將各個要素相互融合,才能保證會計基礎工作的順利進行。會計基礎工作將不同的信息進行整理和整合,同時還受到外部環境的制約和沖擊,所以會計基礎工作在操作的時候,要積極的遵守相關的規章制度,這樣才能保證其工作穩定性。我國在建國后也頒布了很多的法案,如《會計基礎工作規范》,經過了長時間的會計基礎工作調查了解,在1997年正式頒布,同時也廢止原有的《會計人員工作規則》,保證會計基礎工作形成標準化,幫助會計基礎工作制度相關的管理機制,以保證會計基礎工作和外部環境相適應,促進會計基礎工作的順利展開。
3.制度變遷論
所謂的“制度變遷論”是在20世紀70年代被提出的,在對經濟增長的研究中,很多的學者和研究人員都在考慮不同的因素,最終舒爾茨,戴維斯等幾個學者將制度因素作為解釋經濟增長的原因,當制度變遷論傳入中國的時候,對我國會計工作有相當大的影響,制度變遷論在對會計制度的制定起到了極大的作用。制度通常就是指對人的一種規范,這種規范主要表現在人類的行為方面,確保人類在制度的要求下,按照一定的行為規范進行工作和生活。制度就是以一種較為穩定的機構約束人類,進而較少一些不確定性因素的出現。制度變遷也是制度的創新,對原有的制度產生懷疑,并且對新制度進行制定,并推廣。制度的出現能夠保證社會的健康發展和良好穩定,利于社會資源的有效配置,但是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原有的制度準則就會跟不上現有社會環境,所以制度的創新也是社會發展的產物。制度變遷論的出現,就是想要將社會成本降低,進而提高社會經濟的整體效益。我國將原有的《會計人員工作規則》廢除,頒發新的會計基礎工作制度,就是因為原有的制度已經開始阻礙會計的正常發展,需要新的制度促進會計基礎工作的進步,所以制度變遷論能夠促進社會的進步,保證會計的健康發展。
二、環境適應性對會計基礎工作的影響
1.環境適應性和會計基礎工作之間的關系
對于會計工作來說,會計環境和會計基礎工作中間,有很大的關系。隨著會計環境的發展,會計基礎工作也會受到影響,并且會計基礎工作需要為會計環境的發展做出貢獻,提供相應的服務。另外會計環境發展就意味著會計基礎工作需要不斷的完善,才能跟隨上會計環境的腳步,所以會計環境的變化能夠直接影響會計基礎工作的開展,企業在會計環境不斷變化的同時,根據企業環境適應性,承受會計環境變化帶來的損失或是收益。當企業的環境適應性良好時,才能在會計環境中快速的發展。在改革開放后,我國逐步進入市場經濟體系中,逐漸和國際接軌,但是當今市場經濟還不是很穩定,體系也在不斷的變化和革新,所以對于企業來說,環境適應性是至關重要的,這樣才能更好地保障企業會計基礎工作的順利實施。
2.經濟環境的改變對會計基礎工作的影響
經濟環境對于會計基礎工作來說,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因為會計基礎工作的業務操作的基本就與經濟有著最為直接的關系,所以經濟環境的改變,對會計基礎工作有著很大的影響。同時在近幾年的經濟市場中可以看出,我國的經濟已經得到了很好的發展,從經濟方面看,已經在國際上占有很重要的位置。GDP已經進入全球第二,國內的企業規模也在不斷的壯大,產品的質量也是越來越好,很多的企業開始嘗試上市,以賺得更多的利益。從一方面上來講,經濟環境促進了資本市場的擴大和復雜化,讓更多的經濟市場和體系涌現出來,另一方面,隨著企業開始上市,更多的利益糾葛,大量的會計問題也會隨之而來,所以會計環境的改變,能夠促進我國經濟的發展,但是也帶來了很多的隱患,對于會計基礎工作來說,有更多更高的要求需要會計人員進行遵守和履行。經濟環境的改變,還促使國家對會計行業的重視程度提升。會計環境和會計基礎工作相互影響,相互制約,致使會計人員的整體素質提高,會計電算化應用技術不斷發展,會計內部控制機制進一步完善。
3.社會環境的變化對會計基礎工作的影響
自從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社會環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社會穩定,政策完善,社會保障制度逐步健全,每家每戶的生活更加的充裕。國內的企業也越來越多,有更多的會計工作需要去完成,所以會計基礎工作所覆蓋的內容也是越來越廣泛,所以說,社會環境的改變,就會導致會計基礎工作規范增多,要求增高。但是目前為止,我國會計人員還是需要更多的關注,從會計人員整體的素質方面提高,才能從基礎上提高會計基礎工作。我國的基本國情隨著社會的發展,逐漸增強,在國際上已經有了很高的地位,經濟體系也十分的完善,所以日常工作中的物質利益也越來越多,某些會計人員會喪失自身的職責道德,進而損害了國家和企業的利益,這也使大眾對會計人員職業有很深的誤解。我國經濟體制的建設,代表我國真正的開始走向富強之路,所以對會計基礎工作也要嚴格的要求,對會計人員的任用,以及對會計人員的監管,都要形成規范化和標準化。我國會計行業有一個很明顯的特征,就是保密化,會計人員對自身企業會計工作有很強的保密傾向,但是隨著企業在不斷的發展,開始上市之后,有很多的數據和信息必須公開和透明,才能保證企業生存和發展,所以社會環境的改變,對會計基礎工作來說,有很重要的意義,因為社會環境改變的落差,會對會計基礎工作產生強烈的沖擊和挑戰,這也是未來會計行業急需解決的問題。
4.會計內部管理對會計基礎工作的影響
目前,從對會計基礎工作的分析上來看,會計內部管理是影響會計基礎工作的最主要因素。當前會計內部管理有幾大特點,首先就是會計內部管理是一種能夠提高市場競爭力的管理方式,通過對會計部門的管理,能夠保證會計工作的穩定和準確。會計內部管理還能緩解管理者的壓力,幫助管理者對會計人員更好地管理,會計內部管理主要從以人為本出發,因為即使經濟體制改變多少,都改變不了會計工作的主觀性,因為會計工作的核心就是人,只有將“以人為本”的管理模式合理應用,才能保障企業經濟利益的提高。會計內部管理通過這么多的特點,就會對會計基礎工作產生很大的影響,會計基礎工作需要與會計內部管理機制和國家的宏觀調控相結合,會計基礎工作在內部和外部之間不斷融合,才能使會計基礎工作發展更加完善。由此看來,會計內部管理機制的制定,會在內部對會計基礎工作進行相關的影響,合理的對會計基礎工作內容和規范進行調整,這樣才能夠保障企業利益和內部穩定。
三、增強會計基礎工作環境適應性的對策
1.充分發揮出國家監管部門的作用
我國大部分的企業都存在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就是會計信息失真,或者是會計人員缺少職業道德的現象,這是一個十分普遍的現象,使大眾對會計行業有很多的不滿或者對其有很差的評價,這些問題時常的出現,就可以從中看出我們國家的監管部門還存在很大的漏洞。國家的監管部門沒有很好的監管機制或者沒有發揮出部門應有的作用。因此,國家監管部門要及時的制定相關的監管機制,并且合理有效的增加監管的力度,保證企業會計人員工作的準確性,保持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在監管的時候,要嚴格的按照國家的相關法律進行要求,不能出現漏洞,這是對企業和人民的負責,也是對國家經濟發展的負責。同時當發現其不法的行為,要根據其所犯的錯誤進行相應的處理,所以制定相應的監管機制十分重要,同時還能保證違法人員得到相應的懲罰。
2.會計基礎工作進行規范化操作
企業在運營的過程中,要保證會計人員工作的標準化和規范化,這是國家對會計人員最基本的要求。所以為了保證會計基礎工作的正常運作,企業要制定合理有效的會計工作制度,這個內部的會計工作制度,是企業按照國家相應的規定,再結合自身企業的特點,制定出的會計工作制度,以保證企業內部的會計基礎工作。同時還要從整體上提高企業會計人員的素質,從學校方面,國家就應該有相應的管制,要求學校教育方面,注重培養優秀的會計學生,當企業引進優秀人才的時候,還要對其進行有關的引導和培訓,幫助新員工快速融入企業,學習企業文化,提高人員素質。因此,會計基礎工作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會計人員堅持原則,遵守規范,時刻學習會計相關知識,不斷的充實自我。
3.引進精英人才,保證人力資源充沛
我國的市場經濟正在飛速的發展,企業想要真正的發展起來,就需要引進人才,培養會計基礎工作的專業人才,提高會計人員的素質。人才是一個企業發展的基礎,特別是會計基礎工作十分基礎并專業性的知識,更是需要專業的人才提供有效地操作。企業要對會計基礎工作人才的引進產生足夠的重視。為了立足于發展,在引進人才之后,還要進行相關工作的培養,進一步推動企業會計基礎工作的規模,同時,有關的政府還要對會計基礎工作人才的培養進行支持,鼓勵有關院校開設相關課程,及時補充知識點,跟上時代的發展腳步。通過各式各樣的發展方式,整體提高會計初級人員的素質。企業還需要對企業內部管理層的人員進行培訓,幫助人員提高業務素養,完整的掌握企業的管理知識。整體的提高企業工作人員的整體素質。同時,還要保證人力資源的充沛,全國以及國外的精英人才要積極引進,并安置在合理的崗位上,保證人員的合理利用。
4.建立健全會計內部控制機制
企業內部會計控制機制的建設,能夠有效的對會計基礎工作產生良性影響。會計控制機制能夠很好地避免會計人員違規操作行為。傳統的經濟業務處理需要幾個部門共同進行完成,每個部門之間還存在相互監督的作用,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會計系統的合理應用,極大程度上的節約了人力資源,讓原有復雜的過程,變成一個部門或者一個人就能完成。但是會計基礎工作還是擺脫不了人的主觀性,一些數據的輸入需要人的操作。所以企業內部的會計控制系統十分重要,不僅可以防范會計人員不該犯的錯誤,還可以制止會計人員的違法行為,進而加強企業內部會計控制行為,從監管方面提高了企業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總而言之,會計基礎工作是會計人員最基礎的工作內容,但是也是會計人員最高的要求,會計基礎工作是影響企業經濟管理重要的因素,所以將會計基礎工作做好,才能保障企業的經濟效益。如果企業會計基礎工作環節較弱,就會給企業帶來財務風險,對企業的發展產生極大的影響。企業的外部環境和內部環境都可以影響到企業會計基礎工作,所以合理地依據環境改變,增強企業環境適應性至關重要,也是未來企業會計行業所面臨的挑戰。
參考文獻:
[1]袁杰.會計基礎工作與環境的適應性研究.湖南工業大學,2013,05.
[2]趙愛儂.會計基礎工作與環境的適應性研究.企業改革與管理,2015,04.
[3]高玉清.會計基礎工作規范化研究.山西財經大學,2014,03.
[4]袁杰.環境對會計基礎工作的影響分析.現代商業,2013,01.
作者簡介:葛金月(1994.05- ),性別:女,民族:滿族,籍貫:遼寧省沈陽市,渤海大學管理學院會計系,財務管理專業,在讀本科生;張征超(1982- ),性別:男,民族:漢族,籍貫:遼寧省錦州市,工作單位:渤海大學管理學院,副教授學歷,博士,研究方向:財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