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坤++曲磊++石琛

摘 要: 本文從信息化教學的實際出發,經文獻研究和專家評議,確定信息技術與教學深度融合的評價指標及權重,包括一級指標4項、二級指標9項和三級指標21項。在信息技術與教學深度融合的評價指標中,評價的一級指標基本涵蓋教學的基本環節,并據權重值確定關鍵節點。
關鍵詞: 信息技術教學 關鍵節點 評價指標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長期以來都備受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視,是教育技術應用于教育實踐的主要形式之一。隨著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深入發展,許多學者提出了推動信息技術與教學深度融合,以加快推動信息技術的融合應用。這無疑對教師在課堂中使用信息技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信息技術在課堂中的融合應用還沒有形成一個標準體系并確立關鍵節點。
一、國內外研究現狀
國外評價信息技術與教學融合的研究相對比較成熟,國際教育技術協會已經從官方出臺了一些評價工具,而且有些評價工具已經可以在線免費使用。國外對信息技術與教學融合的評價研究近幾年文獻數量相對較多,這是因為國外在教育信息化這一研究領域本身比國內起步早,進入常態化教學的時間自然也較早。國外的研究相對比較關注課堂,研究比較細致,給出的評價指標比較詳細,存在的問題是理論支撐不足,國外多數是教育技術領域的組織和機構出臺的評價指標體系,其理論依據沒有詳細闡述[1,2]。但是不可否認,國外研究給出的許多關于信息技術與學科融合的具體指標和指標內涵非常具有說明性,即能夠把課堂內部的因素考慮得比較全面和細致,這些指標非常具有參考價值。
信息技術與教學融合關鍵節點的識別、分析、確認研究在國內外都鮮有報道,但關鍵節點對信息技術與教學融合的控制起到關鍵的作用,需要我們進行深入的研究。
二、信息技術與教學深度融合的關鍵節點及評價指標的確定
(一)信息技術與教學深度融合的評價指標的確定
本文從我國高校信息化教學的實際出發,在研究大量相關文獻資料和專家訪談的基礎上,提取影響我國高校信息化教學質量的因素。以發展性評價理論、后現代評價理論、多元智能理論、形成性評價理論為基礎,并結合信息化教學質量評價的原則,采用文獻研究、專家評議相結合的方法[3],確定信息技術與教學深度融合的評價指標及權重,包括一級指標4項、二級指標9項和三級指標21項,具體內容如下表所示。
表 信息技術與教學深度融合的評價指標及權重
為了便于表達,用A1表示一級評價指標的權重表識,用A2表示二級評價指標的權重表識,用A3表示二級評價指標的權重表識,滿足的原則如下:
1.0 2.各項一級指標的權重標識之和為1,隸屬于同一個一級評價指標的所有二級評價指標的權重標識之和為1,隸屬于同一個二級評價指標的所有三級評價指標的權重標識之和為1。 3.指標權重計算方法如下: 一級評價指標的權重=該評價指標的權重標識; 二級評價指標的權重=它隸屬的一級評價指標的權重標識×該二級評價指標的權重標識; 三級評價指標的權重=它隸屬的一級評價指標的權重標識×它隸屬的二級評價指標的權重標識×該三級評價指標的權重標識; 要對信息技術與教學深度融合進行合理、科學和全面的評價,對不同的評價指標都應該選擇合適的評價主體和評價方法。根據多元智能理論,多元評價是更科學合理的教學評價,筆者根據教學的實際情況,把信息化教學的評價主體定為:學生、教師和教學管理者。 對于信息技術與教學深度融合的評價結果計算:先為三級指標評分(學生評價×0.5+教師評價×0.3+教學管理者×0.2),二級指標得分由其下的每個三級指標得分乘以相應的權重,加權求和而得,一級指標得分與二級指標得分的獲得方法是相同的,即一級指標下的每個二級指標乘以相應權重,加權求和而得。最后得出不同的評價主體的評價結果。各項指標的評分標準按優秀5分、良4分、中3分、合格2分、不合格統計。 (二)信息技術與教學深度融合的關鍵節點的確定 在信息技術與教學深度融合的評價指標中,評價的一級指標基本都比較全面,涵蓋教學的基本環節。評價的一級指標包括信息資源、教學設計、教學過程和教學效果。信息資源是基礎,權重0.2;教學設計是前提,權重0.2;教學過程是關鍵,權重0.4;教學效果是驗證,權重0.2。 由上述指標和權重可以發現,在教學環節中,教學過程是關鍵節點,教學過程包括3個二級指標,分別為:信息化手段,權重0.3;學習互動,權重0.4;內容組織,權重0.3。相比較而言,學習互動這個過程更重要一點,因為教與學之間應建立良好的溝通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學習互動又包括3個三級指標,分別為:學生與信息技術的交互,權重0.4;教師與學生通過信息技術交互,權重0.3;教師通過信息技術與教學資源的交互,權重0.3。相比較而言,學生與信息技術的交互這一過程更重要一點,因為學生是信息化教學過程中學習的主體,需要充分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才能順利完成“學”的過程,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結論與建議 經文獻研究和專家評議,確定信息技術與教學深度融合的評價指標及權重,包括一級指標4項、二級指標9項和三級指標21項。在信息技術與教學深度融合的評價指標中,評價的一級指標基本涵蓋教學的基本環節。據權重值確定了關鍵節點,在教學環節中,教學過程是關鍵節點,其中學習互動在教學過程比較關鍵,在學習互動中學生與信息技術的交互這一環節尤為關鍵。 根據以上結果,對信息技術與教學深度融合的關鍵節點及評價建議如下: 1.在建立信息技術與教學深度融合的關鍵節點及評價體系時,要以相關的教育評價理論為依據,各項評價指標要含義清晰、科學準確,而且指標的采集、處理方便、科學。 2.充分體現以學生為本的理念,把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充分發揮出來,使學生的創造精神與實踐能力的培養真正落到實處。 3.教師從信息化技術與教學質量評價的反饋中了解自己在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對自己的教學活動及時反思和改進,促進自己教學水平的發展,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岳秋.從整合到融合:信息技術環境下中小學課堂教學評價指標體系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4. [2]梁潔,馬秀芳.信息技術與課程融合視角下的教學互動[J].教育信息技術,2014(2):3-8. [3]高鵬飛.高校信息化教學質量評價[D].南京師范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