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福龍
摘 要: 文章針對高中體育教學中學生個性發展展開了較深入的研究,總結出了可行性較高的應對措施,以期為我國高中體育教學水平的提高提供具有價值的參考意見。
關鍵詞: 高中體育 體育教學 個性發展
在重視知識且充滿競爭的信息時代,每個人的實力與能力決定了自身的價值和社會地位。在高中體育課程中,教育者應當對傳統類型的教學理念與教學方法做出適當的調整,從最初的“階段性體育”發展成為“終身體育”,由之前的“應試教育”轉變為“素質教育”。基于此,在日后的高中體育教學課堂中,教育者要盡可能多地為學生創造一些有助于他們個性發展的學習機會,在不斷提高教學能力的同時為學生的健康成長與學習進步打下良好的基礎。
一、在體育教學中學生個性發展的影響因素
(一)積極因素
首先,體育教學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參與積極性。體育事實上是一門可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課程,由于其具有反復性與自發性的特點,因此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會讓學生在強健體魄的引導下而主動參與。如果教育者在原有的基礎上再進一步提高課堂內容的趣味性,就更有利于學生的個性發展與成長;其次,體育教學可以促進學生成熟心理狀態的形成。簡單而言,心理特征所指的級即為某人在經歷事件時所表現出來的穩定與沉著。由于高中學生對于社會與日常生活的認知概念還尚未形成,會在遇到問題時表現出不一樣的狀態。體育運動的開展可以經常性地激發學生的主觀意識,在不斷的反刺激循環狀態中讓學生的心理特征趨向穩定,進而認識到肯定自我和展示自我的重要性和樂趣;體育教學能夠強化學生的自我意識。學生的自我意識指他們對自身心理活動所作出的客觀評價,在不斷發現自身優點和缺點的同時找到最適合的提升方法。教育者可以通過建立運動技能學習場景的方式逐漸強化學生的自我意識,幫助他們更主動且融洽地加入學習群體中。
(二)消極因素
首先,我國的高中教學模式過于傳統和落后,仍然受到傳統思想的束縛和禁錮,十分不利于學生個性的保留和發展;其次,很多教育者在授課過程中忽略教學實踐的重要性,只是一味地向學生灌輸知識而沒有為學生留出足夠的成長空間;再次,很多體育教育者都沒有設置應有的課程導入與銜接環節,讓學生愈發覺得體育課程枯燥和乏味;最后,教育者因過于重視學生的達標成績而忽視了對他們的個性培養。
二、引導學生個性發展的相關措施
(一)注重學生之間的差異性
新課改明確表明,國內的高中體育課程必須充分考慮到每位學生的性格特點與個人愛好,盡可能地尊重學生之間客觀存在的差異性,并在此基礎上對原有的教學內容與教學模式做出適當的調整和改善。由于在高中班級中,很多學生都是來自于不同地區和成長背景中的學生,它們本身的身體素質、性格愛好和體育技術都存在較大的差距,教育者不能夠強制性地要求所有學生都朝向一個共同的學習目標努力和發展。基于此,在日后的高中體育教學活動中,教育者要學會根據學生的特點與實際情況安排教學任務和制訂教學計劃,盡可能讓每位學生在保證自己特長被充分挖掘的基礎上達到提高體育教學水平的目的。
(二)加強師生之間的溝通
在實際的體育學習過程中,很多學生十分明確哪些體育活動是適合自己的,還有很多學生卻并不了解自己到底喜歡哪種體育項目,在參加體育活動時總是顯得力不從心和漫不經心。為此,為了能夠從根本上提高高中生的個性化發展速度,教育者要嘗試通過多種學習比較喜愛和容易接受的方式盡可能多地與他們溝通,并懂得站在與學生平等溝通的條件下同學生交朋友。只有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教育者的交流誠意,學生才會愿意將自己心中所想毫無保留地告訴老師,進而為教學方法的創新積累更多有價值的信息。
(三)建立合理的激勵機制
激勵機制是高中體育教學中十分重要的教學環節,教育者應當針對班級中那些學習積極性較高且體育成績比較優秀的學生展開全面且客觀的評價,并根據不同層次中學生的學習進步給予他們適當的激勵。此種方式不僅可能大幅度增強學生的自信心,還十分有利于學生良好個性的形成。然而縱觀我國高中體育教學現狀,很多體育老師的教育理念仍然停留在“嚴師出高徒”的階段,尤其是在學生出現錯誤時不分場合就對他們進行嚴厲的批評。在日后的教學工作中,體育教育者一定要徹底改變此種教學模式,為學生營造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促進學生個性的不斷發展。
參考文獻:
[1]劉猛.淺析體育教學對學生個性發展的重要性[J].考試周刊,2013(96):102.
[2]趙建誠.高中體育教學中學生個性發展的引導與實踐[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2,7(3):140-141.
[3]陳衛平.高中體育教學中學生個性發展的引導及實踐分析[J].時代教育,2013,8(20):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