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英梅
摘 要: 初中物理教育教學中要實現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教師必須對教學思想和教學方法進行徹底改變,摒棄傳統教學中包辦代替的思想和行為,發揮教師課堂教學的引導作用,指引學生學會獨立思考、獨立解決實際問題、合作探究。這種從傳統的以知識傳授向謀求實現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有效過渡是一項系統工程,教師作為這項工程的引領者,要走在學生前面,發揮好引導作用。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擺脫傳統教學的桎梏,突破傳統教學的種種束縛,實現學生的合作探究學習,把學生的學習引入科學探究的正確道路上,是時代賦予初中物理教學改革的重任。
關鍵詞: 初中物理 合作探究 解決實際問題
新課程教育教學改革還原了初中物理作為一門研究性學科的本來面目。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有效突出學科的研究性質,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不僅是由物理學科的研究性質所決定的,更是由新課程改革所指明的培養學生研究能力和全面發展的目標所決定的。在初中階段的物理教學中擺脫傳統教學的桎梏,突破傳統教學的種種束縛,實現學生的合作探究學習,把學生的學習引入到科學研究的正確道路上,是時代賦予初中物理教學改革的重任。
一、教師的引導是實現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的關鍵
現在的教學與傳統的教學相比發生了根本性變化,這種變化是根植于教學思想和教學方法內部的。要實現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教師必須對教學思想和教學方法進行徹底改變,摒棄傳統教學中包辦代替的思想和行為,發揮教師的課堂教學引導作用,指引學生學會獨立思考、獨立解決實際問題、合作探究。
在學習電路的初步知識的時候,新課改下的教學和傳統教學有本質上的區別,同時產生了截然不同的結果。由于是學生學習電學知識的開始,在傳統教學中,教師往往會遵循自己對知識結構的理解,組織教學活動,讓學生觀察各種電器,然后引出電路的概念和電路的組成結構。之后針對電路的各個組成部分進行講解,闡明電路連接中出現的三種不同形式(通路、開路、短路)。這是在傳統教學中教師通過對知識的分解,逐項地把知識講給學生的一種既定形式,忽視了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不利于學生能力發展。在新課程教學背景下,教師的授課則是以引導和實現學生的合作探究為出發點,組織教學活動的。首選需要解決的就是學生的探究興趣問題,只有興趣才是學生主動進行探究的動力。所以,我在教學時的激趣引入階段,用多媒體播放趙本山的小品《今、明、后》中的有關家用電器——手電筒的搞笑片段,引得學生哄堂大笑。接下來不失時機地引導學生對家用電器——手電筒展開研究。并通過多媒體給學生展示了各種手電筒的圖片及內部構造的照片,引導學生認識手電筒的工作離不開的各個部分,從而讓學生通過討論、交流、合作自主地歸納出電路的概念和電路的組成部分。在這一教學過程中,教師的作用不再是知識的講授者,而是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引導者。
所以,在初中物理教學中要實現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離不開教師的組織和引導作用。這種從傳統的以知識傳授向謀求實現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有效過渡是一項系統工程,教師作為這項工程的引領者,要走在學生前面,發揮好引導作用。
二、學生自主合作探究過程的環節要以客觀事實為依據
初中物理的合作探究教學需要遵循一定的教學程序。在教學中,我們發現有的教學環節中出現天馬行空的手筆,學生的猜想和想象完全脫離物理事實,這與物理以事實為依據的學科特點相違背。所以,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一定要以客觀事實為依據組織學生的合作探究。
在一次聽課的時候出現了這樣的情況:在學習平面鏡成像的時候,教師通過激趣引入,讓學生明確了平面鏡的概念,之后讓學生猜想:平面鏡中所呈現的像有什么樣的規律和特點?學生在沒有經過教師有效引導的情況下,對平面鏡中所呈現的像進行了天馬行空式的猜想,學生的想象非常豐富,可是沒有把猜想的落腳點放在平面鏡中所呈現的像和實物的大小關系、距離關系、性質關系上。導致教師的教學出現一定的混亂局面,甚至一度失控。究其原因我想是因為教師在教學中,對學生以客觀事實為依據展開猜想和假設的教育不夠,另一方面是由于教師在教學組織過程中,忽略了學生思維形成的客觀性。要讓學生對平面鏡的成像特點進行猜想,教師必須尊重學生的思維規律,給學生鋪設思維方向。可以讓學生通過觀察自己在平面鏡中的像,展開猜想和假設。這樣學生的猜想和假設就有了客觀事實依據,就不會出現天馬行空的想象。
可見,在學生的合作探究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都影響著研究性教學的效果,物理教學不同于人文學科,教師的教學一定要符合客觀事實規律和學生的思維規律。
三、通過合作探究解決實際問題,激發探究活力
學生的合作探究一定要有價值體現,才能有效激發學生的探究活力。用初中物理知識探究解決實際問題,使得這種價值的體現成為現實。
在學習了運動有關的知識之后,開展對物體的運動快慢的探究和學習,對于速度這一概念的理解是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為此,我在教學時讓學生觀看百米賽跑的視頻,并組織學生到操場上進行分組比賽,當第一名學生沖過終點的時候,我問學生:誰跑得最快?為什么?學生回答:第一個沖過終點的跑得最快,因為相同的時間他跑的距離最長。接著我又問:都跑過終點以后,怎么看誰跑得最快?為什么?同學們回答:第一個沖過終點的最快,因為相同的距離所用時間最少。可見,教師把物理教學和學生的實踐有效結合,突出了合作探究的有效性和既有價值。
綜上所述,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實現學生的合作探究,需要教師以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為出發點組織教學活動,從教學的思想、行為、組織形式等方面做出系統性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