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敏霞
摘 要: 文章從流行音樂和教材音樂的對比中分析流行音樂對于中小學生的影響點,引導學生避開流行音樂對他們學習音樂帶來的消極影響,抓住帶來的有利影響,利用這把雙刃劍提高音樂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 流行音樂 音樂教學 利與弊
流行音樂中,有因低俗和惡搞而一夜走紅的歌,也有流行多年仍魅力不減的經典曲目。教材中的音樂多被奉為經典,因而被應用于中小學生的學習中。流行音樂的受眾不分年齡大小,年輕受眾更多,在中小學生之間更是廣為流傳。因此,其成為中小學生音樂學習中的一把雙刃劍。
一
中小學生對流行音樂的偏愛已經成為普遍現象,從流行音樂對中小學生音樂學習的弊端來說,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流行音樂大行其道,干擾了學生對其他歌曲旋律的把控。
學生常在課下聽流行歌曲,KTV里的流行音樂是必點曲目,校園廣播站更青睞于播送流行音樂,同學之間互道祝福也常為對方點送流行歌曲。比如,這兩年大火的少年組合TFboys,以其洋溢的青春和才華,在學生中形成一種流行風潮。學生課上課下都在討論組合中的成員,并以唱好他們的歌作為炫耀的方式。一首《青春修煉手冊》的旋律縈繞學生耳邊,揮之不去,頭腦在經過多次渲染重復后,對這種節奏進行記憶深化和加固。在這種既有模式的干擾下,學生的學習空間受到限制,難以擁有自己的音樂靈感和特色。老師在課堂上教授音樂時,學生頭腦中不時冒出《青春修煉手冊》的旋律,失去對教材中音樂的旋律的把控,學習效率顯著降低。
(二)大眾對流行音樂的熱愛,間接影響到學生對各類別音樂的好惡。
教材上的音樂年代久遠,脫離了現實生活,相對顯得不易被大眾普遍傳唱,不像流行音樂一樣,人人都耳熟能詳。學生處于這種偏好環境下,增大了改變其對這兩種音樂認知的幾率。比如,小部分同學從小對音樂的審美要求較高,喜歡聽貝多芬、柴可夫斯基等大音樂家的作品,而大部分同學基于對流行音樂的熱愛,想要吸納更多人跟他們一樣,因而嘲諷小部分同學呆板、裝樣子。在求同心理下,部分學生會改變自己的喜好迎合大眾,對教材中音樂學習的熱情大幅度降低。真正熱愛其他音樂門類的學生,在同學之間得不到認同感,缺乏學習交流的機會,只能獨自練習,音樂學習進程被迫放緩。大環境間接帶來小個體對音樂學習的態度和選擇上的改變。
(三)流行音樂創作隨意,拉低學生欣賞水準。
部分流行音樂如雨后春筍般快速出現,為了獲取大的曝光率和經濟效益,作品內容迎合大眾趣味,創作隨意,創作者和制作商都放松了對音樂旋律、歌詞、意境、內涵等的把控。比如鳳凰傳奇的成名作之一《月亮之上》,歌詞中寫道:“我在仰望,月亮之上,有多少夢想在自由地飛翔……看見的看不見的,瞬間的永恒的,青草長啊白雪飄揚。”這樣的歌詞營造不出具體畫面感,出現的意象凌亂,沒有內容和主體,只是在消費大眾對自由和夢想這兩個詞的向往和追求,歌詞讓人不知所云。學生容易被這類歌的表象迷惑,降低自我對音樂的欣賞水準。
(四)學生因為對流行音樂的過分喜愛,而排斥別的音樂門類。
學生因為對某一位明星的歌曲極度喜愛,達到不容其他歌曲出現在耳邊的極端現象。在音樂的選擇上,類別少,空間狹隘,久而久之,風格單一,曲目循環播放,學生只了解一兩位歌手的作品,對其他音樂作品和類別一無所知,極度排斥,最終造成音樂學習總體程度的下滑。
二
同時,流行音樂從不同層面對中小學生音樂學習有一定的正面影響,我們可以去其糟粕取其精華,轉換成音樂學習資源。
(一)在惡俗流行音樂的襯托下,經典音樂更引人入勝,吸引學生學習。因惡俗而流行起來的歌,如《QQ愛》、《香水有毒》,其間歌詞充滿了性暗示,難登大雅之堂。再如《求佛》這首歌,由狼的嘶吼和瘋狂開始,結尾轉變成奈何橋頭的哀求,帶有不正確的愛情觀和人生觀,充滿消極意味,既不利于學生身心健康,又會引起聽眾的不適感。對比之下,經典音樂辭藻雅致,表達含蓄,內涵豐富,更易為人所接受。如教材中的曲目《藍色的雅德朗》,僅前奏就帶給聽眾歡快的氣氛,歌詞優美流暢,有一種搖曳的感覺,凸顯了南斯拉夫民歌的特色,具有其鮮明的民族特征,收聽者經久難以忘懷,客觀上促進學生在音樂學習上的成長與進步。
(二)教材中音樂年代久遠,而流行音樂貼合時代發展,更能對學生的心智成長起到作用,有助于學生在心智成熟的基礎上,更好地發現每首音樂的精華所在,并對其反復理解吸收,直至學生自己能結合現實,讓本身更透徹地理解、唱好這首歌曲。
(三)流行音樂也給學生對音樂的學習帶來正面的向導作用。
1.周杰倫的《稻香》,從始至終帶有積極的教育作用,歌詞中提出:“不要這么容易就想放棄,就像我說的,追不到的夢想,換個夢不就得了。”整體表露了豁達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李克勤的《月半小夜曲》,一開始就營造出音樂劇的現場即視感,因此作為經典曲目經久不衰,傳唱至今;2015年被廣泛傳播的民謠《南山南》,因散文美一樣的歌詞和旋律而動人,中間還穿插了戲曲,這樣的形式提醒學生可以從戲曲等多方面學習、完善音樂。學生會從中認識到,像這兩類優秀的流行音樂之所以流行,在于音樂本身具有的非凡意義和特色,進而有助于學生向著這樣的學習目標前進,直至唱出自己的特點。
2.學生越是喜歡某首流行音樂,就越不滿足于僅停留在對它的欣賞階段,他們會更愿意用自己的聲音唱出來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在一遍又一遍的練唱中,學生不知不覺地就提高了唱功,在更透徹地理解這首音樂的本質之后,最終演繹出自己的味道。長此以往,經過更多曲目的練習,從量變達到質變,從而輕松地駕馭更多類型歌曲,得到音樂學習上的總體提升。
3.流行音樂的流行,為真心熱愛音樂的學生提供了一個明確的發展前景。流行歌手因流行曲目的大火,為學生折射出了自己的未來。當他們能看到充滿希望的未來時,他們會意識到,只有打好了基礎,才有可能創作出更多膾炙人口的歌曲,并為自己創造出更好的學習和創作環境。這種認知會持續鼓勵和刺激他們在當下投入更多精力和時間學習音樂。因此,流行音樂的流行,變相鼓勵了學生做好基本功,跟隨音樂教師認真地學習教材中的經典曲目,為自己奠定一個良好的音樂基礎。
總體來說,面對中小學生的音樂學習,流行音樂作為常被收聽的音樂類型來說,是同時伴隨利與弊的。教師在實施開展音樂教學的途中,可以趨利避害,選擇適當的流行音樂作為輔助,輔導學生完成對音樂的個性化學習,實現總體上音樂學習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