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芳

摘 要: 在解決實際問題中,采用一題多問、一題多解、一題多述、一題多變的方法,幫助學生拓展解題思路,將復雜的問題提煉為簡單問題,多角度思考,在多問、多解、多述、多變的訓練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關鍵詞: 數學教學 形式多樣 創新能力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努力設計適合學生學習的情境,引導學生不斷地探求、探索、探討、探究,在解決實際問題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為培養創新型人才不斷努力著。筆者從以下方面進行了探索。
一、數學教學多樣化的提問,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解決問題教學在于培養學生用發散思維形式思考問題,啟發學生一題多問,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不同方位進行不同層次的思考。要求學生全方位思考,得出開放式結論,一題多問能拓展學生的解題思路,每一道復雜的解決問題的題目都是由簡單的問題復合而成的,因此在教學中鼓勵學生在同樣的條件下多角度提問,以開拓思路,培養學生的解題能力。
比如根據條件,補充不同問題的解決實際問題的題目。出示:六(3)班有女生有20人,男生有25人。學生根據這兩個條件思考,提出不同的問題:1.六(3)班一共有多少人?20+25=45(人);2.女生比男生少多少人?25-20=5(人);3.女生是男生人數的幾分之幾?20÷25=4/5;4.男生人數是女生人數的百分之幾?25÷20=125%;5.男生人數是女生人數的幾倍?25÷20=1.25;6.男生人數占全班人數的幾分之幾?25÷(20+25)=5/9;7.女生人數占全班人數的幾分之幾?20÷(20+25)=4/9;8.女生與男生只數的比是多少?20∶25=4∶5.
二、數學教學多樣化的敘述,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我們在教學中經常會發現有的學生同樣類型的題目,會做這題,卻會在同樣類型的其他題目中出現錯誤,這反映的是學生對題意中的數量關系不理解,這是不能正確解答的根本原因。因此我們要設計不同的情境,用同一個算式解答,數量關系相同的題目,讓學生進行辨析,從而抓住題目最基本的思考過程,達到舉一反三、牢固掌握的目的。這樣,從數學化了的問題里探討生活中的數學原型,從而多角度、全方位地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教師出示算式1÷(1/20+1/30)=12(小時),讓學生編數學題:
1.一項工程,甲單獨完成,需要20小時,乙單獨完成需要30小時,兩人合作幾小時完成?
2.有一個游泳池,單獨開A號進水管,20小時注滿,單獨開B號進水管,30小時注滿,若同時開AB兩個進水管,幾小時注滿?
3.要打印一份文件,李明單獨完成需要20小時,張一單獨完成需要30小時,兩人合作幾小時完成?
4.從甲城到乙,小轎車需要行20小時,客車需要行30小時,兩車分別從甲乙兩城出發,幾小時能相遇?
在學生編寫同一道算式題解的不同應用題時,在生活中他們找到了數學知識的原形,讓數學回歸生活,并在解答時注重分析數量關系,發現數學關系完全相同,明確雖然用不同的情境進行敘述編寫題意,但解題思路相同。
三、數學教學多樣化的解法,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一題多解訓練,需要教師從不同角度啟發和引導學生思考、探究,就是利用不同的思路,采用不同的方法和不同的運算過程,引領學生分析、解答同一個數學問題的練習活動。這樣的課堂需要做到三點:一是要充分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提高他們綜合運用已學知識解答數學問題的技能技巧;二是要鍛煉學生思維的靈活性,促進他們長知識、長智慧;三是要開闊學生的思路,引導學生靈活地掌握知識的縱橫聯系,培養和發揮學生的創造性。
例題:書架的第一層有60本書,拿走1/5放到第二層,兩層同樣多,第二層有多少本?
同學們通過認真分析題意,探索出下列幾種解法:
1.用分數的知識解答:同學們畫線段圖幫助理解題意,將第一層書的本數看做單位“1”,平均分成5份,將其中的1份給第二層,還剩4份,第二層拿到第一層給的1份也是4份,原來只有3份,也就是第二層原來的本數是第一層的3/5,用第一層的本數×3/5=第二層的本數。列式為5-1-1=3,60×3/5=36(本)。
2.用比的知識解答:同樣看剛才的線段圖,可以看出第一層有5份,第二層有3份,第一層與第二層本數的比是5∶3,根據第一層5份有60本,可以求出每份有60÷5=12(本),第二層有這樣的3份,12×3=36(本)。
四、數學教學多樣化的變式,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一題多變”的作業設計,需要對研究問題進行適度“跟進”,這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一題多變,重點在于對某個問題進行多層次、多角度、全方位的探索。一題多變對培養學生發散思維有極大的幫助,是學生創新思維的必備前提,也是一種良好的學習品質。教師設計恰當的“一題多變”練習,在學生的數學學習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