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高職行業英語將會成為未來高職公共英語改革與發展的必然方向,本文詳細介紹了行業英語的概念,并通過分析高職院校的學生需求、學校需求和社會需求,分別從創新教材的選擇、教學方法的更新和師資隊伍的培養等方面探索了行業英語課程開發的方法和路徑。
關鍵詞: 高職 行業英語 課程開發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高職英語作為一門必修的公共基礎課程,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2009年7月7日,中國教育部原高教司司長張堯學在“高等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講座(北京)”上強調指出,高職院校要建立兩個人才培養體系,一個是培養學生實踐動手能力的系統,另一個是培養學生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基礎知識系統,二者缺一不可。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主要體現了對以工作過程為主體的專業課程的要求,而“系統的基礎知識培養”是公共基礎課程應該肩負的職責,要求公共基礎課程既能體現以社會生活為主體又能反映職業生活。然而,長期以來,英語一直被看做是孤立的公共基礎課程,所教授的內容未能與學生的專業有效結合,很難滿足學生未來不同工作崗位的實際需要。這一現狀與培養目標之間的差距,對新時期的高職英語教學提出了新的課題和新的要求,高職公共英語教學改革勢在必行,而改革的方向則是根據不同專業發展需求,在高職公共英語課中引入行業英語,其內容是以行業的工作場景和文化等為載體,進行與實際工作相關的英語語言技能的訓練應用。
一、行業英語的概念
我們經常會聽到專門用途英語(English for Special/Specific Purposes,ESP)這一術語,而“行業英語”與專門用途英語有著一定的聯系。國外不同學者對專門用途英語給出了不同的定義,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韓禮德(Halliday)、麥金托什(McIntosh)和斯特雷文斯(Strevens)[1][2],哈欽生和沃特斯(Hutchinson & Waters)[3],以及羅賓遜(Robinson)等專家的界定。雖然這些定義的內容不盡相同,但其本質特征是一致的:ESP是英語語言教學的一個分支學科,常與某一特定學科或職業緊密相關,是為滿足相關專業或職業需求而開設的具有很強實用性和針對性的英語技能提升課程;ESP是一種教學途徑,關注語言本質和語言學習過程的研究,依據特定學生的學習需求確定教學任務、內容、方法和技術;ESP是一種多元化的教學理念,一方面,需要涵蓋除語言知識外的大量相關專業知識,教學內容趨于多元化,另一方面,不同國家和地區的不同政策和文化導致其教學實施方案的多元化;ESP是一個特定的語言范圍,其語法與常規英語一致,多數詞匯也與常規英語重疊,因此,其不是一種獨立于英語之外的專門語言,而是現代英語在不同領域的功能變體。稱作行業英語,對應譯名可采用“Career English”。高職行業英語是介于普通用途英語或公共基礎英語(EGP/GE)(先修課程)和專業英語或專門用途英語(ESP)(后續課程)之間的“行業泛化英語”,旨在探求一種英語與專業及職業結合的方式,力求用通俗的英語表述各專業領域中一般性的行業知識和各職業崗位一般化的行業用語,具有鮮明的行業導向性、相關性和實用性,突出學生英語應用能力、職業能力和基本語用能力的培養。
二、課程需求分析
任何形式課程的出現和設置都是來源于受眾群體的需求,行業英語的課程的產生和設置也遵循這樣的原則。學生急需更高效的英語學習,學校急需更高效的英語教學,而社會需要更合適的高職英語人才,這時行業英語應運而生。
1.學生的需求分析。
高職院校的學生英語基礎相對較弱,特別是在聽、說和寫三個方面。在對學生英語學習的調查中,我們發現學生在大學里最想學到與自己專業或今后工作有關的英語語言技能,而不是英語的各方面的基本技能。教育部高等學校英語教學指導委員會早在2009年頒發的《高職高專教育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試行稿)中要求高職英語教育要“以實用為主、應用為目的”,明確提出高職英語教學分為兩個階段,即基礎英語階段與行業英語階段。可見,以培養學生基本語言技能的基礎英語教學已不能滿足新的課程要求,也不符合高職院校教育要求。從這個文件的出臺,我們可以看出學生的需求和培養目標是一致的。
2.學校需求分析。
高職公共英語課程設置應該滿足學生的需求,應該在大力提高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同時,提高學生與專業相關的英語技能。學校可以根據學生的需要,設置對應的行業英語。大學之所以為大學,就是要走在社會前面,引領學生,為學生的發展指明方向。大學的使命之一就是滿足學生的需要,滿足社會的需要。學校要明確,學習英語的目的不只是能說一口漂亮的英語,不只是應對四級考試,或能聽懂老外的講話。除了這些,學校還要將學生的未來職業發展與社會的需要相結合,培養更適應社會發展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3.社會需求分析。
隨著經濟的全球化,社會對英語的需求大大增加了,企業對于大學畢業生的要求不再是一般的聽說讀寫能力,而是需要他們有一定的行業和專業英語能力。這種現象可以從近幾年全國職場英語考試的迅速發展得到解釋。高職高專職場英語考試是專門為初、中級英語學習者設計的職業英語能力測試,較為適合高職高專學生和一些在職人士,其測試內容與職場活動聯系緊密,測試結果可以作為考生可否勝任工作崗位英語水平要求的直接依據。社會需求直接影響了高職公共英語的課程設置,高職院校應以引入全國職場英語考試為契機,提高學生職場的競爭力,推動高職高專英語教學改革。
三、基于為專業服務的課程模式
各種需求的分析是為設置外語課程、為外語課程的內容、設計和實施、為外語教學目的和教學方法的確定提供依據。通過分析,我們發現為適應社會和學生可持續發展的需要,行業英語課程是非常必要的。
1.利用行業英語教材,推進行業英語建設。
隨著產學的不斷結合及高職高專英語專業的不斷發展,許多教學及研究部門研發了各種實用、新穎的行業英語教材。如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由向前進總主編、姚嘉五等主編的《新職業英語》系列教材非常適用于商務管理、市場營銷、文秘等經濟及行政管理專業。這些教材非常適合學院各個不同文科專業使用。另外,《新職業英語》也是一套高職高專英語立體化系列教材,其中包括《IT英語》、《汽車英語》、《機電英語》、《土建英語》、《經貿英語》、《數控專業英語》、《模具專業英語》等教材,這些教材非常適合學院各個不同理科專業的應用。
2.改變教學方法,實踐行業英語建設。
興起于20世紀60年代,蓬勃發展至今的新興學科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專門用途英語)可以為探索高職行業英語人才的培養提供一個有效模式。行業英語強調的是從專業需求出發,探求一種英語與專業相結合的方式。行業英語著重分析將來使用英語的場景,以及此場景下的交際內容、方式、途徑及語言特點,即將語言分析與學習者需求分析結合起來,學生用什么就學什么,學以致用、學用結合,這也正是職業學術教育的特點和職業學術教育的生命力所在。由此可見,行業英語課程的設計思想與全國高職教育思想相吻合。通過對行業英語的建設,采用行業英語教學方法,以培養學生職業能力和綜合素質為宗旨,能夠培養出一批既懂英語又了解專業知識的高職高專的復合型人才。
3.培養師資隊伍,落實行業英語建設。
行業英語教師比普通教師要求更高,目前的英語教師難以勝任專業性強的行業英語課程教學。從事高職公共英語教學工作的教師們,如果不經過任何培訓就讓其投入到行業英語教學中,則可能會有一段時間的不適應,相當一部分教師會擔心自己沒有相關的專業背景,甚至缺乏教好行業英語的勇氣和信心。因此,事先對這些教師進行相關專業知識培訓很有必要。此外,高職院校可以將英語基礎好的專業教師經過語言教學的基本方法訓練和語言技能訓練,充實到專業英語教學中。隨著校企合作的進一步深入,學校也可以聘用企業實際工作崗位上英語水平高的專家擔任專業英語教學的兼職教師,既造就了熟悉生產實踐教學的復合型的師資隊伍,又加強了產學合作,可謂一舉多得。
四、結語
基于為專業服務的行業英語課程模式為高職院校的英語教學改革提供了一條有效途徑,結合了學生的需求、學校的需求和社會的需求,是培養出既懂英語又了解專業知識的高職復合型人才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參考文獻:
[1]Halliday,M.,McIntosh,A.&Strevens,P.The Linguistic Science and Language Teaching [M].London:Longman,1964.
[2]單勝江.專門用途英語教學研究:理論與實踐[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2.
[3]黃啟發.對高職院校行業英語課程開發諸因素的思考[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2(29):17-18.
基金項目:2014年泰州職業技術學院教育研究課題:基于為專業服務的高職行業英語課程開發研究(課題編號:ZY201411)。主持人:趙亞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