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欣茹++王亞萍
摘 要: 《C程序設計語言》是一門編程語言,本文總結了學習過程中常見的誤區及走出誤區的方法和途徑。
關鍵詞: 《C程序設計語言》 誤區 感悟
《C程序設計語言》課程是電子信息工程專業開設的第一門程序設計類課程。該課程在本專業的課程體系中處于承上啟下的地位,對于學習后續高級編程語言具有很好的導引作用。筆者經過一個學期的系統學習后感覺受益匪淺,不僅學到了基礎的編程語言知識,更重要是的掌握了邏輯性較強的編程思想。為了讓更多學生很好地學習這門課程,筆者借此文總結出《C程序設計語言》課程學習時常見的誤區,并給出解決上述誤區的方法和途徑,供廣大同仁借鑒。
一、學習《C程序設計語言》課程時常見的誤區
1.只注重寫程序,而忽視讀程序。
很多學生在剛學習這門課程時就希望自己能夠獨立編寫出一些程序,但實際情況大相徑庭,此時挫敗感油然而生,甚至一些學生因為這種挫敗感產生對這門課程的厭學情緒。其實就筆者的學習經歷而言認為剛開始學習時,不要急于自己編程,因為此時你還沒掌握好基礎知識,不可能獨立完成程序的編寫,認真研讀別人的優秀程序才是學習該課程入門最快,也是最好的方法,在讀別人程序的過程中慢慢領悟別人的編程方法和思想。
2.沒能將理論學習和上機實踐進行有效銜接。
《C程序設計語言》課程的教學分為理論講授和上機實踐兩個環節,因為學校主客觀原因的限制二者之間存在一定的時間間隔,但二者在內容上又是相互連貫的。時間上的不連貫和內容上的連貫性會使得一些學習不主動的學生不能將理論課上老師所講的知識和技能在上機實踐中得到有效的驗證和消化。因此,一些學生在上機實驗時面對老師布置的作業會覺得無從下手,學習興趣就會大大降低。而C課程的知識是承前啟后的,前一部分知識沒有掌握好,后面章節內容的學習也會大受影響,這樣就進入了一個惡性循環。最大的問題是這部分學生不僅自身學不好內容,而且會影響其他學生,這樣班級的整體學習效果就會大打折扣。
3.缺乏一定的邏輯思維能力。
很多學生錯誤地認為C程序設計語言就是變量、控制結構、函數、過程、數組的簡單結合,認為只要掌握這些就可以編寫出良好的程序了。其實不然,真正優良的程序是需要靠自己的邏輯思維對變量、控制結構、函數、過程、數組這些要素進行創造性的整合。所以C程序設計語言是一門鍛煉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課程。當你具有抽象邏輯思維能力和弄清楚了變量、控制結構、函數、過程、數組相關知識后,編寫C程序就是易事。
二、走出上述誤區的方法
1.端正學習態度,充分認識到本門課程的重要性,并保持良好的學習心態和學習習慣。
《C程序設計語言》是很多高校學生接觸的第一門編程語言,該課程對于培養學生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導引作用,而邏輯思維對于處于信息社會的大學生而言是必不可少的,但是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又不是一朝一夕的,需要持之以恒地努力。對于學生而言,只有從內心認識到這一點才可以使自身在遇到學習困難時迎難而上。對于一些偏文專業的學生而言,在學習初期肯定會覺得一些概念晦澀難懂,與自己的思維方式存在差異,此時千萬不能有畏難情緒,一定要相信自己,在自身努力、同學幫助和教師引導的三方努力下共同渡過難關,而自身的認真努力是首要的。課前一定要認真預習,對自己通過預習不能理解和解決的知識點和概念進行標記,上課時當老師講授到這部分內容時要認真聽講,如果通過教師的講解依然不能理解,千萬不能就此擱置,一定要及時向老師和同學請教。C程序設計的入門學習并不難,卻是一個十分重要的過程,因為程序設計思想就是在這時形成的,良好的程序設計習慣也在這個階段養成的。
2.學習時要注重理解一些重要的概念,勤于動手編寫程序,并借鑒別人編寫的好程序。
C程序設計課程就其本質而言并不是很復雜,其核心無非就是變量、函數、過程、數組、控制結構(順序結構、選擇結構、循環結構)、文件和數據庫等概念和相關操作。但這些概念雖然一些同學在數學課程中聽說過,感覺似曾相識,但此概念非彼概念,二者還是有所不同,要真正理解這些概念就必須多動手、多思考。程序設計是高強度的腦力勞動,不是聽會的,也不是看會的,而是練會的。因此在學習過程中要勤于自己獨立編寫一些小程序,在編寫過程中肯定會犯一些錯誤,在錯誤的解決過程中可以提升自己的編程能力,在能力提升的同時增強自身對該課程的學習興趣。對于初學者而言,一方面要自己獨立編程,但由于自身編程知識儲備不充分,也要借鑒別人優秀的解題思路與方法,探究別人的思維過程,增強自己的思維能力,然后結合自身實際嘗試實現或者說模仿著實現。
3.在學習過程中要避免孤軍奮戰、單打獨斗,注重團隊協作和互助。
筆者所在學校C程序設計課程的教學遵循先理論講授后上機實驗的步驟。一個教學班的學生人數在30至40人,實驗課和理論課都只有一個教師。理論課和實驗課之間的時間差會使一部分基礎較薄弱的學生在實驗課上會碰到各式各樣的問題,而基礎較好的學生在實驗課上會很自如地完成老師布置的實驗任務,因為只有一個老師進行輔導,如果那些基礎不是很好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問題后請教老師,老師此時可能正在輔導另外一個學生,在這種情況下就可以選擇向身邊基礎較好的同學請教,這樣既可節省時間又可加深同學之間的交流協作。經過半個學習基礎知識的學習,老師會布置一些綜合編程題讓學生融會貫通并有效應用以前所學知識,筆者認為此時同學之間可以以團隊形式進行答題,這樣可以達到取長補短的效果。
參考文獻:
[1]馬麗潔.高職計算機和軟件專業語言類課程改革探析——以C程序設計語言為例[J].電子商務,2015(07).
[2]曲珍,扎西加.淺析非計算機專業“C程序設計語言”課程的教學方法[J].西藏科技,2009(12).
[3]曾毅,李延鵬.淺析民辦高校《C語言程序設計》教學[J].福建電腦,201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