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霞,沈 慧,沈志雷,王曉黎,黃俊龍
(第二軍醫大學,上海200433)
?
營養與食品衛生學教學改革與實踐
李紅霞,沈慧,沈志雷,王曉黎,黃俊龍
(第二軍醫大學,上海200433)
摘要:隨著社會和經濟的發展,人們對營養與疾病的關系以及食品安全等問題越來越關注。為適應新的社會發展需求,培養具有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高素質醫學人才,提高營養與食品衛生學的教學質量,對該課程的教學內容進行精煉和更新,使其更貼近社會,與時俱進。采用案例式、辯論式和現場教學等多種手段,充分發揮學員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同時對實踐教學嘗試實行新模式,采用研究型實驗教學方法,進一步提升學員的創新精神和科研能力。
關鍵詞:營養與食品衛生學;教學改革;食品安全
營養與食品衛生學是預防醫學專業的一門主干課程,包括營養學和食品衛生學兩大學科內容,主要研究飲食與健康的相互作用及其規律、作用機制以及據此提出預防疾病、保護和促進健康的措施、政策和法規等,是一門具有很強專業性、社會性和實踐性的學科[1]。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高血脂、高血壓和糖尿病等營養相關疾病的發病率快速增長以及三聚氰胺、地溝油、蘇丹紅等食品安全事件的頻繁發生,引起了人們對營養與食品安全問題的高度關注,同時也對新時期醫學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適應新的社會發展需求,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醫學人才,我們對該課程的內容和教學方法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現總結如下。
在教學過程中,合理的課程設置對于優秀人才的培養至關重要。近年來,隨著相關學科的快速發展,營養與食品衛生學的知識和內涵也得到了極大的豐富。為了提高教學質量,體現課程的社會性和實踐性,有必要及時更新授課內容。課程內容的設置要根據學科和社會的發展,密切聯系我國當前營養和食品衛生的現狀,與時俱進,舍棄陳舊過時的內容,增加學科發展前沿的新知識。
隨著醫學的發展和疾病譜的轉變,人們對于健康的觀念從臨床治療逐漸轉為疾病預防,作為與人的飲食健康密切相關的營養與食品衛生學,在醫療和預防工作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因而,課程內容的設置也必須與此相適應,如增加了飲食與肥胖、心血管疾病、癌癥等疾病預防的相關內容,補充了食品營養標簽內容的解析等。此外,由于課本知識相對于學科的研究現狀存在一定的滯后性,因而學員僅從課本獲取理論知識遠遠不夠。在課程教學中,教員可以大量瀏覽相關學科的研究論文,將最新的研究成果融入教學中,以開闊學員視野,滿足學員的求知欲望,并為學員以后開展研究奠定基礎。
2.1案例式教學法
案例式教學法最早起源于美國哈佛大學,是指在教師指導下,根據教學目的的需要,采用具體典型案例來組織學生進行學習、研究,從而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一種教學方法[2]。案例式教學重在對學生分析能力和決策能力的培養,其本質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互動式教學。營養與食品衛生學是一門科學性、社會性、綜合性很強的學科,其中的許多內容具有很強的實踐性,涉及較多實際案例,在講授相應內容時,采用案例式教學法,讓學員在具體的情景中體驗事件過程,深入分析案例,探尋問題產生的原因,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真正實現所學與所用相結合的目的,顯著提升教學效果。
例如在講解“食品添加劑”這一章節時,教員會給出影響廣泛的瘦肉精事件、紅心鴨蛋事件、飲料塑化劑事件等案例,將學員按每組4~5人進行分組,學員需要查閱資料以全面了解案例,小組討論分析案例中存在的問題,歸納總結出解決方案,并準備好PPT。針對案例,學員不僅要查閱有關食品添加劑的概念、種類、在食品工業中的意義和作用,還要了解目前有關食品添加劑存在的各類安全問題、可能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問題以及食品添加劑的管理方法,最后發表自己的觀點和看法,提出預防措施。學員討論匯報結束后,教員對學員的發言進行點評和總結,并對其中涉及的疑難問題進行詳細分析和講解。在案例教學過程中,教員只是啟發和引導,學員始終處于主導地位,從被動接受知識轉為主動學習,大大提高了學員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提升了學員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有助于提升其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
2.2現場教學法
現場教學法是理論聯系實際的重要教學方法之一,教員根據教學內容,帶領學員到相關場所開展教學活動,脫離教室和純理論的學習環境,將實際事物直接作為教材,學員面對真實事物學習,將所學知識直接運用于實際[3],有助于加深學員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從而提高學員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例如在講述“食品生產加工過程的衛生管理”這一內容時,我們采用現場教學的方法,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由于該內容涉及一些法律法規和標準規定等內容,相對單調枯燥,不易記憶。在授課之前,教員首先聯系了在食品安全管理方面口碑較好的上海某食品有限公司,并提前進行現場調查以熟悉環境,結合教學大綱,制訂授課內容。授課當天,教員帶領學員進行現場參觀和實地了解,并觀看了瓶裝飲料生產的全過程,在參觀過程中講授“危害分析與關鍵控制點”等內容,學員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現場提問非常積極,并總是能提出自己的見解。現場教學具有課堂教學無法比擬的優點,即現場性和直觀性,學員身臨其境去感受和理解這種本來枯燥乏味的標準和規范,加深了理解和記憶。
2.3辯論式教學法
辯論式教學法是以學員為主的教學方式,在某一教學內容中以問題為導向,根據問題展開廣泛的討論、分析及辯論,從而獲得學習專業知識的方法[4]。與傳統的課堂教學相比,辯論式教學更注重學員學習的過程與方法,在課堂上引入辯論賽,營造競爭與合作的氣氛,更能培養學員團結協作的能力。
在營養與食品衛生學教學中,對于一些有爭議的內容,我們采用辯論式教學方法,如食品新技術中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問題。教師提前把辯論的題目和相關的規則告知學員,設計好辯論的程序和環節。學員通過翻閱大量的圖書和資料,整理歸納,選取支持自己觀點的材料,通過小組討論制訂策略,在課堂上進行辯論,不僅要努力表達自己的觀點,還要隨機應變反駁對方的觀點。在整個教學中,教師只是組織者和協助者,起導向作用,只對辯論內容和效果進行點評和總結;學員是主角,始終處于主體地位,課堂上的熱烈辯論充分喚起了學員學習的熱情,大大增強了他們的自信心,同時也培養了學員積極向上、競爭與合作的精神。辯論式教學是課堂教學的拓展與深化,有利于學員對疑點、難點知識的理解,有利于活躍教學氣氛、增強教學活力、提高教學效果。
理論是實踐的基礎,實踐是理論最好的體現,實踐教學能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和研究創新的能力。為了加深和鞏固學員所學的理論知識,必須進一步加強實踐教學。而以往的營養與食品衛生學實驗多為驗證性、模仿性實驗,學員只需根據實驗講義的步驟操作就可以完成,限制了學員自主學習能力、分析解決問題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的發展。為了提高該課程的實驗教學質量,我們對營養與食品衛生學實驗教學進行了改革與探索,采用研究型實驗教學模式,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實驗前教員根據教學內容,結合本教研室的研究方向和科研成果,設計實驗課題和研究內容;學員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課題并進行分組,通過查閱文獻資料設計實驗方案,匯報并討論實驗方案可行后再實施,實驗結束后整理數據,用PPT匯報結果,并撰寫論文。研究型實驗教學不局限于一堂課,有可能貫穿于整個學期,讓學員有充分的時間查閱資料、設計和修改實驗方案,提高其實驗操作技能并讓更多的學員廣泛參與實驗過程,充分發揮學員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其創新意識和科研精神,提高其綜合能力,同時也實現了教學、科研的相互促進和融合。
在科學技術和知識文化迅猛發展的今天,大學生要在激烈競爭的社會環境中不被淘汰,僅僅依靠課堂所學遠遠不夠。為了豐富學員的課外知識,提升專業知識水平,強化實踐應用能力,我們積極開展第二課堂。第二課堂由感興趣的學員自由報名參加,由兩名教員全程指導,時間為一學期,活動內容實踐性較強,如食堂食品衛生的監督調查、某個班學員的營養調查等,一般分為3個階段:方案制訂、具體實施和整理總結。第二課堂的學習內容與實際生活密切相關,也可能是學員未來工作中所要掌握的技能,學員普遍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和熱情,整個活動過程積極性非常高,在遇到困難時,也總能齊心協力想出解決辦法。
第二課堂是第一課堂的延伸和補充,通過第二課堂的學習,有利于提升學員的動手能力、團結協作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因而受到學員的廣泛好評。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營養與食品衛生是關系國計民生的大問題,培養專業知識過硬、實踐技能過強、綜合素質過高的新時期醫學人才,是國之所需、民之所求。為此,我們對營養與食品衛生學課程教學進行了改革,更新了教學內容,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并強化實踐技能,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今后,我們還將不斷探索、完善和改進教學方法,以更好地培養符合社會需要的高素質醫學人才。
參考文獻:
[1]孫長顥.營養與食品衛生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
[2]周喜,高雪萍,李海燕,等.案例式教學法在食品專業有機化學中的應用[J].山東化工,2015,44(13):130-131.
[3]李紅霞,蔡懿靈,沈慧.設計性現場實踐教學在職業衛生學中的應用[J].西北醫學教育,2010,18(6):1167-1169.
[4]馬森.淺談辯論式教學[J].創新教育,2014(15):155.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1246(2016)04-006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