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儉,莫麗平,戚 林(玉林市衛生學校,廣西玉林537000)
?
基于職業能力的中職護理禮儀課程建設實踐研究
李儉,莫麗平,戚林
(玉林市衛生學校,廣西玉林537000)
摘要:目的探索課程建設與教學改革對中職護理專業學生職業能力的影響。方法以護理禮儀課程作為試點,以職業能力的培養為目標,從教學內容選取、教學方式改革、課程資源整合、創新教學效果評價等方面進行實踐探索。結果實施基于職業能力的中職護理禮儀課程建設的2013級學生對課程的滿意度高于未實施護理禮儀課程建設的2012級學生(P< 0.05)。結論加強護理禮儀課程建設有利于提高中職護理專業學生的職業能力。
關鍵詞:中職教育;護理禮儀;課程建設;職業能力
根據《中等職業學校和五年制高職護理專業領域技能型緊缺人才培養培訓指導方案》和《關于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深化中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意見》的宗旨,護理專業人才培養應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護理模式也隨之發生變革,由以疾病為中心的功能制護理轉變為以病人為中心的整體護理,對護理人員綜合素質的要求在不斷提升。護理禮儀已成為21世紀護理人員必備的職業素質,提供優質的護理禮儀服務是當今護理事業發展的必然趨勢。職業能力是職業技術教育理論和實踐的核心,職業能力的培養已成為職業教育界的共識,課程建設與教學改革是培養學生職業能力的關鍵。為探索護理課程建設對中職護理專業學生職業能力的影響,從2013年9月至2014年6月,課題組對我校2013級護理專業的護理禮儀課程進行了以培養護理職業能力為核心的課程建設與實踐教學改革,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現介紹如下。
衛生部2005年8月頒布的《中國護理事業發展規劃綱要(2005—2010年)》中指出,要加快護理教育的教學改革,在護理基礎課程設置中增加社會學、心理學、人際交流與溝通、美學、禮儀等人文和社會科學方面知識的比重。由此可見,護理禮儀課程已經成為護理專業一門重要的專業基礎課程。
1.1課程建設定位與人才培養規格要相符
根據中職衛校人才培養方案的要求,課程教學內容要與護士執業資格考試要求接軌,緊扣護理專業崗位“實用、夠用”的知識與能力要求,總結理論內容,突出技能教學,實現課程教學與臨床實際“零距離”的目標。
1.2課程教學設計要體現職業崗位要求
在教學設計上要落實知識點、工作或技能項目,參照護士執業資格考試標準,形成以工作任務為引領的“教、學、做”一體化教學體系。對教學過程和教學資源做出系統安排,以保證課程教學運行的可操作性。
1.3與行業專家共同開發課程
要進一步加強校院合作,與醫院建立長久良好的合作機制,請臨床一線的護理專家參與課程建設開發,讓學生的職業能力滿足臨床需求。
該課程目標從知識目標、能力目標、素質目標三方面著手,強調培養護理專業禮儀規范,提高職業修養,注重禮儀實踐性,貼近中等衛生職業教育需要,貼近護理專業禮儀要求,使學生能夠有效運用溝通理論和技巧,正確運用護士職業禮儀這一非語言溝通技巧,運用臨床思維分析解決工作中存在的各種紛繁復雜的溝通問題。課程內容由講授模塊、社會實踐模塊與評價模塊組成。
2.1課程目標的設計原則
幫助學生適度把握并有效應對各種人際關系及矛盾沖突,提高學生在護理實踐中的人際溝通能力,培養良好的溝通態度和職業情感,營造良好的工作氛圍,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培養與人合作的精神,提高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和職業勝任能力。
2.2課程目標的達成要求
護理禮儀是護理工作者進行醫療護理和健康服務過程中形成的被大家公認的自覺遵守的行為規范和準則[1]。掌握護理禮儀技巧,可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素養和行為習慣,可為病人提供優質的護理禮儀服務。
2.2.1掌握護理工作的基本禮儀掌握護理工作中的基本禮儀知識及禮儀要求;掌握護理職業形象的規范要求;掌握護理工作中的交流技巧,能夠與病人融洽地溝通。
2.2.2提升學生禮儀培養的興趣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素質和行為習慣,使其具有良好的職業禮儀修養,成為具有良好禮儀修養的護士。
2.3精心設計課程內容
根據21世紀對護理人才的需要和中等職業學校護理專業領域技能型緊缺人才培養培訓指導方案的要求,在“項目導向、任務驅動”的指引下,堅持“以職業能力分析為基礎、以工作過程為導向、以工作過程為能力主線、以職業能力為課程核心、以職業標準為課程內容、以教學模塊為課程結構”[2],本著“實用夠用”的原則,對現有護理專業的護理禮儀課程體系進行優化和整合。根據工作實際安排課程內容,采用項目模塊進行教學,我們在課程中專門設立了社會實踐模塊,課內與課外相結合、校內和校外相結合,為學生實踐所學知識開辟新的途徑。教學模塊和課時安排見表1。
教學活動是實施職業能力培養的重要環節,我們在教學設計上突出能力培養,通過教、學、演、練等方式從單純傳授知識向技能培養方向轉變,利用程序教學法實施互動式、參與式教學,提升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
3.1轉變教學理念,改革教學方式
當今強調素質教育,職業素養形成正是素質教育的體現,其教學結構是學教并重,這種教學結構的核心在于既要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課堂設計要以學生為中心,體現“以人為本”“以學生為本”的理念。課題組針對中職生年齡較小、自我意識較差、缺乏交流能力等特點,在教學中融入體驗式學習,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體現了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使學生能夠主動參與教學,變“要我學”為“我要學”。這種大力推行學生參與教學實施、參與教學評價的教學方式,很好地將教學的科學性和實用性有機結合起來,使課堂教學活動變得更加有趣和生動。
3.2注重實踐操作,規范實踐內容
在護理禮儀教學中重視實踐內容的教學,在實踐教學中應規范實踐內容,使其具有很強的操作性。禮儀動作要求目標明確、步驟清晰,可通過統一操作流程使教學內容簡單明了,達到學生易學易會的目的。同時應充分利用實習醫院,使理論與實踐緊密聯系,保持學習內容與崗位內容的一致性,提升學生的職業能力。
3.3以職業活動項目為載體開展行動導向教學
行動導向的教學組織,目的是培養學生的職業行動能力,使其在未來的職業生涯和社會生活中能進行旨在解決問題的思考并實施勇于承擔責任的行動[3]。為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護理職業能力,在護理禮儀課程中確定了三大教學模塊,實施“教、學、做”一體化的行動導向教學。根據護理禮儀課程標準以及臨床護理崗位職業能力要求,設計教學活動情境,靈活運用項目教學、案例教學、角色扮演等行動導向教學方法,全方位、多角度地鍛煉學生的職業能力。如在講授社會實踐模塊中的“護士工作行為及言談禮儀”這一內容時,可以采用任務驅動教學法。首先由教師向學生提出具體任務(如接待門診病人),這樣有利于激發和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進行相關知識的學習,使他們具有了成就感,從而使他們更積極地學習。在教學中還可以采用案例教學法、角色扮演法等多種教學方法,首先由教師設計臨床案例并導入新課,然后由學生分組進行角色扮演,分別扮演病人、病人家屬和主管護士,護士按新入院病人接待禮儀接待病人,并按新病人入院護理內容進行護理,在治療中采用合理的溝通方式與病人家屬進行解釋溝通。
本課程考核更關注的是學生良好禮儀行為習慣是否養成。課程考核采用考試與行為測評相結合的評價方式,考試包括理論筆試和實踐操作考核;行為測評包括教師評價、學生互評和學生自評。
4.1以職業能力確立評價標準
職業教育的核心在于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而個體職業能力的高低取決于專業能力、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三要素的整合[4]。因此,我們緊緊圍繞護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護理崗位職業能力要求及護理禮儀課程標準,制訂了考核評價方案及編制相關教學評價量表,讓學生對照評價標準進行自評與互評。
4.2采用靈活多樣的考評方法
4.2.1增加實踐考核內容與分值護理禮儀的最大特點就是實踐性。因此我們在制訂考核評價方案及編制教學評價量表時注重對護理禮儀實際應用能力的考核,把崗位所要求的應知內容和應會技能納入考核方案中。
4.2.2通過表演和比賽考核實踐效果學生在課程結束時通過匯報演出和參加學校每年舉行的護理禮儀技能大賽等方式展示學習成果,我們邀請臨床護理一線的專家和校內任課教師組成評審團,通過觀看學生表演和比賽,評價學生能否運用規范的護理禮儀行為和體態語言把“白衣天使”在臨床工作中美好的一面充分展現出來,這些活動還能增進學生間的感情和培養團隊合作精神。
4.2.3評價禮儀知識在生活中的履行效果禮儀更多體現在日常生活的言談舉止中,我們在設計的評價量表中增加了對文明行為內容的考核,讓學生通過平時人際交往禮儀、校園文明行為、課堂文明行為等方面的自評和互評,促進禮儀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利于學生職業素質的培養。
為評估護理禮儀課程建設后的實踐效果,我們分別在2012級(未實施課程建設教學)、2013級護理專業各隨機抽取5個班級,其中2012級321人(女生297人,男生24人),2013級342人(其中女生308人,男生34人),采用自行編制的“學生對護理禮儀課程滿意度調查表”對學生進行了調查。調查以無記名方式進行,2012級發放問卷321份,回收有效問卷316份,有效問卷回收率為98.44%。2013級發放問卷342份,回收有效問卷335份,有效問卷回收率為97.95%。具體結果見表2。結果表明:實施課程建設教學的學生(2013級)對護理禮儀課程滿意度更高(P<0.05)。
本課程遵循“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以滿足職業需求為課程目標、以行業職業標準為課程內容、以職業能力為課程核心”的中職護理專業建設原則,將職業能力的培養引入護理專業的護理禮儀課程建設。我們采用“教、學、做”一體化模式編寫了教材和禮儀實訓流程。調查數據表明,實施課程建設的護理禮儀教學效果得到了學生、教師及護理行業專家的一致好評,該課程的建設發揮了示范引領作用。實踐證明:中職護理禮儀課程建設優化了護理課程體系,提高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有利于護生職業能力的培養。
參考文獻:
[1]劉宇.護理禮儀[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
[2]張麗英.基于職業能力的高職服務禮儀課程建設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2(22):763.
[3]姜大源.職業教育的教學組織論[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7(11):1-6.
[4]姜大源.職業教育的學習目標論[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7(28):20-21.
基金項目:廣西教育廳教育教學改革項目一級立項“護理禮儀品牌課程建設研究”(桂教職成2012-35)的成果論文;本文系全國第五屆“人衛社杯”衛生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征文獲獎論文
中圖分類號:G423.0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1246(2016)02-009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