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玉燕
【摘 要】將微課應用于學校的課程教學中,充分地體現了現代信息技術與學校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本文結合目前中職《學前兒童衛生與保健》課程教學的現狀和存在問題,分析了在該課程教學中應用微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對微課在該課程中的具體應用進行了積極的探析,以期最大化發揮微課在該課程教學中的應用優勢。
【關鍵詞】微課 中職《學前兒童衛生與保健》 課程教學 應用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6)01B-0078-02
近年來,建立于現代信息技術基礎之上的微課越來越多地被應用于學校的課程教學中,深得廣大教育者和學者們的青睞。《學前兒童衛生與保健》這一課程,是中等職業學校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必修的一門專業核心基礎課程,為該專業學生將來從事幼兒教育工作提供了專業的衛生保健、保育教育知識和技能,對培養合格的幼兒教師人才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充分了解該課程的教學現狀和存在問題、分析在該課程教學中應用微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探析如何有效地將微課應用于該課程的具體教學當中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
一、中職《學前兒童衛生與保健》課程教學現狀及存在問題分析
該課程的內容多,涉及面廣,教、學任務重,尤其隨著中職學前教育專業招生的不斷擴大,該課程的教學現狀更是不容樂觀,主要問題體現在:
1.學生多,師資少,教學設施不配套,教學質量難以保證;2.教學方式手段陳舊單一,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低;3.課程內容多而廣,課堂教學任務重、效率低;4.實訓場所和器械有限,實訓實操受制約,阻力大成效低;5.學生自身原因(學習基礎薄弱,學習習慣養成不好),影響學習效率等。上述這些現象和問題,均在不同程度上影響了該課程的教學質量,從而影響到合格幼兒教師的培養。
二、將微課應用于中職《學前兒童衛生與保健》課程教學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分析
微課又名“微課程”,是“微型視頻網絡課程”的簡稱,它是以微型教學視頻為主要載體,針對某個學科知識點(如重點、難點、疑點、考點等)或教學環節(如學習活動、主題、實驗、任務等)而設計開發的一種情景化、支持多種學習方式的新型網絡課程資源。因而,將微課應用于中職《學前兒童衛生與保健》課程教學不僅切合了我國教育信息化的要求,同時,也在極大程度上解決上述存在的問題。
(一)將微課應用于該課程教學可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微課具有教學時間短、內容少,資源容量小、構成“情景化” 的特點,所以它能夠充分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方便學生隨時隨地下載、重復播放使用,使得學生對課程的學習不再受時間和空間的約束,學習變得生動有趣,更具個性化,更能激發學生參與課程教學的積極性,便于學生自學,提高學生學習的效果。
(二)將微課應用于該課程教學可更好地促進教師職業素養的提升,實現有效教學。要制作出優秀的微課,首先要求教師更新自身的教育教學觀念,更充分地研究學情,靈活地處理教材,熟練地掌握現代信息技術,豐富教學資源,這在無形之中迅速提升了教師的教職素養;其次,微課使得教師的教學更具有針對性,指導性更強,有效地提高了教師的課程教學效果。
(三)將微課應用該課程教學可以有效地促進學校教學設施以及教學信息化的建設。由于微課使得學生的學習不再受學習時間地點的限制,從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因教學設施相對不足給教學帶來的影響,同時,微課的制作與使用,使得學校數字化的教學資源更豐富,有效地推進學校教學信息化的建設。
三、微課在中職《學前兒童衛生與保健》課程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要充分發揮微課在中職《學前兒童衛生與保健》課程教學中的作用,具體可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在引導學生做課前預習中應用
學生做好課前預習,可以初步理解學習的內容,提高學習興趣和課堂聽課效果,是上課做好接受新知識必不可少的準備過程。但是,讓當下的中職學生對著課本主動地進行預習,幾乎是不可能的。所以,教師可以在課前找準預習要點,精心制作好微課并發送給學生,讓學生在課前通過觀看微課視頻從而達到預習的效果。例如,在進行“學前兒童運動系統的特點”這一內容的教學前,教師可將因衛生保健工作做得不到位所造成的不良后果做成微課呈現,通過直觀的動畫視頻,學生很容易便能理解在幼兒園做好相關的衛生保健工作的重要性,掌握運動系統的衛生保健要點,并能激發學生自主去探索“幼兒運動系統的發展特點”,大大提高學習的有效性。
(二)在教學過程中應用
將微課應用于《學前兒童衛生與保健》的課程課堂教學之中,使之成為課堂教學的有效補充。
1.在新課導入中應用
新課導入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個好的導入往往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盡快地全身心投入到新課的學習中去。微課作為一種動態性的視頻資料,直觀形象,畫面動感性強,而且具有針對性,所以,教師可以在設計教學活動時,利用微課創設情景,設疑引思,激趣導學。例如,在進行“學前兒童常見傳染病及其防治”這一內容的課堂教學時,教師可將幼兒在園發生“手、足、口病”并迅速漫延的過程制作成微課,直接在教學的導入環節中播放,通過對工作情景的創設,學生很容易便了解傳染病是如何發生和漫延的,并會產生“為什么傳染病會產生?為什么會傳播感染?”等一系列的疑問,從而起到設疑引思、激趣導學的作用,提高學生主動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2.在實訓操作的教學過程中應用
(1)利用微課創設幼兒園的工作場景。為了使學生在實訓過程中得到社會實踐性的模擬訓練,實訓操作教學要求在與實際工作等同的環境里進行。然而,許多中職學校由于受到設施不足等種種條件的制約,實訓課大多數是在教室中進行的,學生無法去感知幼兒教師或保育人員的工作場景,實訓操作效果大打折扣。所以,為了達到實訓操作的目的,教師可以利用微視頻來幫助學生構建幼兒園的工作場景。例如,在“兒童體溫測量”項目的實訓操作中,由于缺乏真實的工作場景體驗,學生在模擬訓練時往往只對“一抬二夾三抽四讀數”這四個動作進行機械操的模練,“幼兒”這時便成了乖巧聽話的“木頭人”,這跟幼兒園的真實工作場景完全是相反的,這樣實訓出來的學生,往往到了真實的工作情景中便會手忙腳亂,不知所措。所以,教師可通過微課把幼兒在接受測溫時的種種真實反應呈現出來,讓學生懂得在該種情景下教師的處理技巧,這對提高學生的實踐實操能力是十分有幫助的。
(2)利用微課示范演示實訓操作的技能技巧。在實訓操作過程中,有些項目的操作訓練是比較復雜的,這時,如果教師現場示范演示,一方面耗時比較多,另一方面學生往往很難全部記住,再者,如果班級人數多的往往有很多學生看不清,這樣勢必會影響實訓的效果。這時,教師可以將項目的具體操作要點作分解,并制作成微課讓學生隨時觀看,操作練習。例如,在“胸外心臟按壓”項目的實訓操作中,教師可將該操作分解為四個要點:①如何仰臥平放;②如何找準按壓點;③如何按壓;④如何與人工呼吸同時進行。這樣一來,學生對整個過程的操作便了然于心,即使再不清楚,還可以重復播放學習,實訓的效果自然就提高了。
(三)在引導學生進行課后復習中應用
課后及時地進行復習,有利于對所學的知識鞏固記憶,同時也能起到加深理解、溫故知新的作用。然而,讓當下的中職學生對著課本或枯燥的習題來主動地進行復習,幾乎也是不可能的。所以,教師可以把《學前兒童衛生與保健》各章節的重點和難點內容,包括教學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內容制作成為微課及時提供給學生課后自主學習使用,以滿足不同層面學生的學習需求,提高學生自主復習的興趣和效率。
【參考文獻】
[1]國家教育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R].2010
[2]林秋雪.淺談微課在中職中專教學中的作用[J].《新課程(上)》,2013(10)
[3]張一春.微課建設研究與思考[J].中國教育網絡,2013(10)
[4]周青政.微課程的內涵、特征及應用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3(11)
[5]胡鐵生.微課的內涵理解與教學設計方法[J].廣東教育(綜合版),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