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榮劍
【摘要】在初中數學教學活動中推廣小組合作學習模式,除了能迅速提高學生的數學成績,更能使學生養成團結互助的合作精神。目前,小組合作學習在我國中學的實際操作過程中存在某些缺陷,這就需要我們分析問題,并提出合理解決方案,從而確保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施及其效果,更好地實現數學課程的教學目標。
【關鍵詞】小組合作學習 初中數學 應用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1-0162-01
一、初中數學小組合作學習中存在的問題
1.分組不合理
部分學校雖然已經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實施了小組合作學習,但是效果差強人意,究其原因,是沒有合理組建學習小組。小組組建不合理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第一,人數分配不均勻。合作學習小組組建之初,要么有的小組人數過多,這導致部分成員沒有機會發表自己的見解,并且組內成員也無法進行充分的溝通交流; 要么成員過少,無法聽取更多人的見解和想法。同時,小組的數目過多,也無法實現即時答疑解惑,無法有效管理。第二,組與組之間成員的學習能力差別太大,有的小組學生學習能力強,成績好,而有的小組學生學習能力差,小組學習的效果不理想,這就使得小組之間缺失競爭力,無法公平比較,無法充分激發學生的動力,吸引學生的興趣。第三,小組在劃分時沒有將學生的座位考慮進去。有的小組成員分散于教室的不同位置,這使得他們無法開展討論,有問題無法及時溝通解決。
2.教師沒有找準位置
在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處于絕對的主體地位,課堂教學以教師的講授為主,這就壓制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得學生的學習變為填鴨式,學生無法發揮主觀能動性,無法自主開展學習,從而導致學生沒有學習熱情和積極性。而教師在小組合作學習中的位置,本應是引導和輔助,是配角,然而一些教師仍秉承著傳統的教學模式,對學生做了諸多限制,有的還直接參與了小組合作學習,并對其學習過程加以管制,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活動的自主開展,無法充分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優勢,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并沒有進步。
3.無法充分合作
在小組合作學習開展之初,教師沒有對學生及時進行合作學習的引導和教育,使得學生對合作學習的認知不足。部分學習好的學生覺得自己就可以學好,自己就可開展學習,根本不需要浪費時間和精力進行合作學習,另一方面,那些學習不好基礎弱的學生覺得自己會拖小組的后腿,拉低小組的水平,即使遇到問題也不敢請教其他同學,更不敢參加討論。
二、初中數學小組合作學習應用對策
1.對合作學習小組進行合理劃分
在進行學習合作小組劃分之前,需充分考量初中數學教學大綱的標準,將教學內容和教學設備等相關現實狀況相結合,然后再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及其在教室的位置,進行合理分組,同時還要貫徹“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確保小組水平基本一致,從而公平競爭。小組劃分合理,不但可以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而且因為競爭力均衡,每個學生都需要努力才能不拖小組后腿,從而使得每個學生都能在和諧的競爭氛圍中得到長足發展,這就是小組合作學習給予每個學生的動力。
2.教師要找準位置
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應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體作用,而教師則應以指導為主,必要時給予適時協助。只有教師找準了自己的位置,做到了教師該做的,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中的學習效率才能得到提高。教師可在小組合作學習進行之前給予指導,然后分配小組任務,并在必要時協調組內成員的關系使每個小組的合作學習有組織有紀律地進行下去,確保學生注意力的集中。
3.增強合作意識,培養合作技能
作為一種新型的學習方法,小組合作學習是新課改的一項重要要求。新生事物被人理解和接受,都需要一個過程,小組合作學習也是這樣的,最初學生開始參與時,必然缺乏合作,所以教師需著重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教師首先要使學生意識到合作學習的作用和重要性,認識到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是非常必要的,同時還要指導學生學會與組內其他學生開展溝通與交流,從而發揮教師的協助和指導作用,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4.對學生的合作學習進行合理評價
小組合作學習結束時,教師要及時進行總結評價。教師進行評價時,不但要關注學生的成績,更要將學生平時在小組合作學習中的表現作為重點,表揚與獎勵表現好的學生,鼓勵學習能力薄弱的學生,使他們敢于開口發表自己的意見。同時,組內學生也可互相評價,學生之間的評價因其了解深刻,評價反倒可能真實客觀。
三、總結
小組合作學習作為一種全新的學習模式,在開展之初必然存在一些問題,初中數學的教學也不例外。雖然目前小組合作學習的效果不理想,然而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會努力推行下去,小組合作學習的優勢必然越來越明顯,最終會被每個學生和教師接受,學生的學習效率和成績會跨越式提高,它對教育工作者的意義必然越來越重大。
參考文獻:
[1]徐國綱.初中數學教學中如何開展小組合作學習[J].中國校外教育.2015(09)
[2]王殿星.淺談初中數學合作教學[J].科技視界.2015(2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