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潔紅
摘 要:課外活動與英語課堂教學是密切相關的,它是實現英語教學目的的重要途徑之一,也是整個英語教學過程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就英語課外學習活動化的實施,實現課堂內外有機結合進行探討。
關鍵詞:課外活動;活動化教學;自主習得;互聯網
在我國,學生學習英語最主要的場所是課堂,最實際的方法是由教師帶領全班學生學習和練習。而活動化教學理念給予了英語教師更多的思維空間。課外活動的某些項目經過教學加工、要求,可直接構成活動教學,而活動教學的某些內容也需在課外活動中實現。如何把既有聯系又互相作用的兩者有機結合起來,為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服務呢?
一、作業設計創建知識延伸平臺
活動教學倡導的是學生自主完成的任務型驅動。該途徑的特點之一是把課內的語言學習與社會的語言活動相結合。因此,教師可在教授課本知識以后,結合教材內容,根據教學需要,布置課前或課后任務讓學生完成,可以借助電視、網絡等多媒體媒介,以課外任務促進課堂教學的延伸和拓展。
如在學習“restaurant”一課后,教師布置學生在課后搜集各式含英文餐牌、菜單,自己嘗試運用相關資料制作英文菜單,回校后進行展示、評比。這些在教學基礎上布置的任務使學生的英語思維由課內向課外得到延伸,還使他們領略到設計成功的喜悅,達到了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目的,為學生提供了主動發展的時間和空間。這種激發學生探索、內化,進而自主創新的學習模式,真正突出了“學以致用”的理念,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和發現、創新的能力,加深和拓展了課堂教學。
二、日積月累營造濃郁英語氣氛
中職生英語基礎薄弱,學習習慣與能力相對比較滯后,提高他們對英語學習的興趣確實需要花大功夫。首先應該讓他經常接觸英語,培養與英語的感情。而英語課外活動的開展,不僅給予學生表現自己的平臺,更能使校園到處彌漫英語的氣息。英語廣播節目由教師輔導,學生自編自播,內容豐富多彩,有英文歌、英文故事;英語角吸引廣大的英語愛好者齊聚一堂,用英語搭建屬于自己的舞臺;校門口的每日英語欄每天張貼一句英語,讓每天回校的師生伴著實用的句子度過美好的一天,日積月累,體驗成功,激發學生開口講好英語的欲望,從而達到提高英語口語表達能力的目的。
三、活用媒體創設開放語言環境
1.指導學生課外觀看原版電影
原版電影能形成一個生動形象的語言環境。電影方式比較活潑,寓教于樂,擴展課外知識,能使學生的眼耳口手腦等多種感官同時接受刺激,使學生接受純英語的熏陶和感染、學會用英語思維,使其聽、說、讀、寫英語形成習慣,這種語言環境對提高教學質量效果顯著。如Friends以及Forrest Gump等膾炙人口的經典電影,備受許多英語學習成功者青睞。在觀看過程中,能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和掌握語言基礎和文化背景知識,從而提高初步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
2.鼓勵學生讀原版讀物
課堂上讓學生理解、掌握閱讀方法和技巧,而在課外,則可嘗試要求學生進行廣泛的課外閱讀,不斷擴大接觸英語國家文化的范圍,提高對中外文化差異的敏感性。英文書籍可以為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生動有趣的語言輸入,還可以開闊視野、獲取與更新信息、了解文化。簡言之,廣泛閱讀原汁原味的英語報刊文章以及語言優美的英文讀物,體會其中的節奏感,琢磨用詞的精準,是提高語感和整體英文水平的捷徑。
3.利用互聯網,暢游英語世界
電腦的普及和使用,極大地豐富和拓展了英語學習資源和手段,為建構自然與真實的英語語言環境提供了物質基礎。常用工具網站的使用,英語QQ空間、特色英語網站或博客英語專欄、微博成為學生課外活動的依靠。豐富的英語文化知識,優美動人的英語歌曲,互聯網上強烈的文字、圖像和音響效果,可以更好地激發學習者的求知欲望,使英語學習成為需要和樂趣。
四、師生互動建立和諧師生關系
培養學生主體性和自主學習的能力是教育的重要目的。因此英語的課外活動也必然要體現這一特點。在活動課中,師生之間,同學之間處于平等、和諧的關系。學生的自尊心得到滿足,自身的特長得到了發展。他們自己創造了嘗試成功的語言應用環境,從而也獲得了成功的體驗。
課外活動的目的是給學生提供充足的時間和空間,發展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開放性的學習氛圍,和諧的師生關系讓越來越多的學生體驗到學習英語的成功與快樂,每個學生得到了充分的發展,真正提高了學生的英語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有組織、有步驟、有計劃地開展生動活潑的課外活動,努力營造校園英語文化氛圍,有助于學生增長知識、開闊視野、發展智力和個性、展現才能。
參考文獻:
[1]江麗琴.英語課堂教學的活動化模式探究[J].江西行政學院學報,2005(07):78-79.
[2]田慧生,李臣之,潘洪健.活動教育引論[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0.
[3]廖先亮.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理論與方法[M].武漢大學出版社,2003.
編輯 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