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增
摘 要:各地藝術設計專業的教學課堂紛紛對藝術設計的教學模式加以改革,創新教學方式。立足于高職高專藝術設計專業教學現狀,主要分析了實施數字化互動教學模式的必要性以及具體的實施策略,希望能夠找到促進高職高專藝術設計專業課程教學質量不斷提升的可靠途徑。
關鍵詞:高職高專;藝術設計專業;數字化教學;互動教學
中國的藝術設計專業起源于20世紀80年代初期,我國從德國等西方國家吸收了“立體構成、平面構成和色彩構成”三大構成要素,引進到藝術設計專業課堂教學中,改變了我國傳統的藝術設計專業課的圖案教學的單一模式。這種模式在引進初期,對藝術設計專業的教學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但長期以來,其弊端也逐漸顯現。
一、高職高專藝術設計專業實施數字化互動教學模式的必要性
(一)高職高專藝術設計專業運用數字化互動教學模式的背景
隨著經濟與科技的不斷發展,當前社會已進入數字化信息時代,對于藝術設計專業的技能學習,教師在起到一定引導作用的同時,高職高專的學生也可以通過多種手段自發自主地進行學習,例如通過計算機、手機網絡等。因此,高職高專院校在對藝術設計專業學生進行培養時,不應僅僅是對學生的基本學習技能加以培養,還應注重對學生的學習能力、創新能力等能力和素質的綜合培養。
(二)高職高專藝術設計專業運用數字化互動教學模式的內涵
“互動教學模式”是指在課堂教學中,在教師對教學內容進行引導時,突出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在教師與學生的課堂互動中,順利地完成課堂教學任務,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而在高職高專藝術設計專業運用數字化互動教學模式,即是在藝術設計專業的課堂教學中,教師以現代新型的數字化產品作為課堂教學的主要輔助手段,通過互動教學模式完成藝術設計的教學任務。
二、高職高專藝術設計專業運用數字化互動教學模式的策略
(一)有效利用互聯網,實現高職高專藝術設計專業數字化互動教學
在互聯網高度密集、普遍適用的今天,很多學校已開發了用于自己內部計算機使用的互聯網內網。在高職高專的藝術設計專業教學中,充分運用好互聯網的內網和外網,完成數字化互動教學。例如,在校園內網中,學校可以為每位教師和每個學生分配各自獨有的賬號和密碼,教師登錄自己的賬號,將自己研究出的教學成果分享到校園內網上,包括課堂中使用的教學課件和課下搜集的一些資源進行共享,和其他老師之間溝通交流,取長補短,共同進步。對于學生而言,可以課下登陸內網下載教學資料,節省上課作筆記的時間,而且,可以在內網對老師的課堂教學效果進行打分評價,也是對老師教學的監督。
(二)與傳統教學相結合,實現高職高專藝術設計專業數字化互動教學
藝術設計專業的傳統學習模式是使用畫筆,然而,設計靈感是隨時閃現的,隨身攜帶畫筆很不方便,而且,作畫時間較長。如果采用現代的數字化繪圖軟件來完成,那么將會大大提高作畫效率,省去了使用燃料作畫的時間。同時,修改方便,節省了修改時間,有利于學生創作靈感的發揮。但是,數字化教學模式不能脫離傳統教學模式,例如,在雕塑的創作設計中,學生可以先通過做圖軟件將靈感中的圖形立體化,再根據作出的圖像進行雕刻,實物化。
實現高職高專藝術設計專業數字化互動教學模式是大勢所趨,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改進課堂教學方法,為實現藝術設計專業教學的再一次改革助力。
參考文獻:
[1]金蕾.基于高職院校藝術設計專業精品課程的數字化教學平臺實施探索[J].常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01).
[2]洪嬋.互動式教學在藝術設計專業中的創新應用研究[J].西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08).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