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衛
一、BOPPPS教學模型簡介
BOPPPS教學模型將教學過程分為6個部分,每部分約15分鐘。依次為導入(Bridge-in)、目標(Objective)、課前測試(Pre-assessment)、參與式學習(Participatory learning)、課后測試 (Post-assessment)、小結 (Summary)。
二、動態網頁制作(PHP)課程簡介
動態網頁制作(PHP)課程是一門綜合實踐課,培養學生動態網頁的開發能力和數據處理能力,要求學生有HTML語言、數據庫技術、網站設計等基礎,通過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使學生具有完成實際應用的能力。
該課程具有實踐性強,對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要求較高,為了取得好的教學效果,在具體課堂教學中選用BOPPPS教學模型。
三、BOPPPS教學模型在動態網頁制作教學中的應用
BOPPPS教學模型是一種組織教學流程的方法,能有效地設計與講授一堂課,提高學習者的參與度。本文以動態網頁制作課程中“向數據庫中添加記錄”課題為例,探討如何使用BOPPPS設計一堂課。
1.從手動添加記錄導入使用PHP添加記錄
動態網頁制作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教師可以容易根據教學目標導入。以添加記錄一節為例,可以向學生提問,學過哪些向數據庫中添加記錄的方法?每個用戶是否都能方便操作?是否有安全隱患?從而引出用戶需要在網頁中進行相關操作,于是我們選用PHP添加記錄。總之,引入方法要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引起學生的思考。
2.明確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對課堂教學有導向功能,指引教學過程,指導教學結果的測量與評價。添加記錄這節的教學目標設定為學生可以利用教師給定的范本編寫自己的程序,完成向數據庫中添加記錄這個功能。這個教學目標包括了“誰”“在什么條件下”“學到什么”及“學得如何”等要素。但這并不是設定教學目標的難點,難點在于教學目標的清晰、可量化、易評測。如“掌握使用PHP向數據庫中添加記錄的方法”,這個教學目標就不清晰,學生可能并不理解什么叫“掌握”。但“完成……功能”就較易評價。
3.課前測試
在學習添加記錄之前,學生要會數據庫的添加操作。在課堂講授前,通過練習的方式,要求學生向數據庫中添加幾條記錄。如果學生可以完成,則可以繼續教學;但如果學生不能完成這些操作,則需要引導學生復習,為學生對后續內容的理解和學習打好基礎。
4.課堂教學
采用參與式學習形式,鼓勵學生多與教師互動,多與同學互動。在課堂中,教師可以采用多種形式去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本節采用的方法是,讓學生分析現有程序,找到自己需要使用的部分,對自己的程序做出修改、調試,查看結果是否是自己需要的。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分析討論,加深學生對程序的理解和掌握。可以編寫類似的功能。
5.對教學效果進行檢測
課后測試是對教學效果的檢驗。圍繞教學目標,制定出可量化的檢測內容,根據本門課程的實際,課后測試安排課堂進行。針對添加記錄這一節,在這部分,讓學生完成向數據庫表中添加記錄。完成這個任務就可以說明學生已經掌握了相關內容,并可用于實際工作。
6.總結教學內容
根據檢查學生的課堂練習和學生提出的問題,在總結部分有針對性地分析教學內容,強調重點,總結學生易出錯,易遺漏的知識點,也可以讓學生自己寫總結,然后老師再進行補充等多種形式。如添加記錄這節,通過檢查發現,出錯多在數據庫名不對,字段名不對,變量名不對等。對這些再多做練習,使學生學會本課的內容。
經過實踐,BOPPPS對提高動態網頁制作教學的效果有良好的作用。使用BOPPPS,教師會有意識地去考慮程序設計、數據庫理論如何在PHP中應用。挖掘學生的學習動機,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有限的課時內,完成學習目標,做到學以致用。實現學生主動學習,達到提高教學效果,培養可用之才的目的。
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