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素娜
摘 要:主要介紹在對中職學生進行德育過程中,以班會作為載體,如何采用活動體驗式開展班會課,結合中職學生的特點及品德形成的規律,從而破解德育低效的難題,提高德育的實效性,促進學生品德的自我建構,使學生健康快樂地成長。為了增強說服力,以親自實踐過的班會課為例,介紹了如何采用活動體驗型的德育模式,促進學生品德的自我建構,打造中職高效性德育班會課的可行性。
關鍵詞:班會課;體驗;活動;德育;自我建構
活動體驗式班會課采用形式生動、富有教育意義的體驗型活動,以活動為載體,以體驗感悟為中介,以促進品德自我建構為目的。傳統型的班會課“知行脫節”的低效德育模式需要突破。根據“活動—體驗—感悟—升華”的品德形成規律,活動體驗型的德育模式,以學生為主體,體現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通過環環相扣的活動體驗,巧妙地讓學生積極主動、身心愉悅、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地參與到班會課中來,進行品德的自我構建,從而提高德育的高效性和深刻性,促使學生健康快樂地成長。
一、班會課現狀
中職學生具有自卑、敏感的心理,缺乏積極主動接受知識的特點,不善于思考,甚至對德育存在抵觸心理。所以,如何調動學生主動愉悅地參與到班會課中來,值得班主任思考探究。根據行為心理學和教育心理學原理“聽過的忘記了,看過的記不住,做過的就理解了”,所以,如何調動學生積極主動、身心愉悅、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地參與到班會課中來,進行品德的自我構建,值得班主任思考探究。
活動體驗式班會課就是圍繞某一主題,針對學生的特點和品德形成的規律,采用形式生動、富有教育意義和育人的體驗型活動,以活動為載體,以體驗感悟為中介,以促進品德自我建構為目的,以設計出具有高效德育意義的班會課。活動體驗式具有主體性、參與性、情境性、感悟性、操作性、實效性等特點,符合“活動—體驗—感悟—升華”的品德形成規律,從而實現了學生“內生外化”的品德自我建構過程。
以我設計的一堂《相信自己,我能行》主題班會課為例,闡述如何采用活動體驗型的德育模式,促進學生品德的自我建構,突出活動體驗型德育模式的意義和對學生的影響。
二、以活動體驗型的德育模式促進自我建構的實踐探究的教學案
(一)活動準備
1.便簽條、糖果、剪紙、剪刀、鉛筆、信封
2.寫出自己的5大優秀特質
(二)活動過程
1.“我行我秀”,自我找自信,引出主題
(1)“我行我秀”,引人入勝
通過舉行“我行我秀”節目,為學生提供舞臺,學生大膽展現各自的特長,亮出自己的風采,挖掘自身的優勢從而增強自信心。
(2)表演學生進行思考,自我評分并列出自己最自信的3點理由!
(3)教師點撥,引出主題。每個人身上都有自己的優勢,要相信自己能行。
2.小組活動:“尋亮點,攢自信”,幫他人找閃光點
(1)活動規則:本環節6~7人為一個小組,背對背圍成一圈,用便簽條寫出組內成員最讓你佩服的一點,并偷偷放一顆糖在對方口袋,表達自己對對方閃光點的欣賞。
(2)采訪學生,分享感受:與自己寫的五大優點進行對比;最讓你驚訝的自己沒察覺到的優點是什么;其他的啟發。
(3)教師點撥,更好地定位自己,增強自信,欣賞和學習他人身上的閃光點。
3.剪紙活動:“你真的行嗎?”成功體驗“我能行”
在認知上“相信自己,我能行”后,本環節在幾分鐘內學會剪紙,檢驗大家從“沒信心—不會”到“我相信—我會”,獲得成功的體驗,從而加深確信“相信自己,能行”!
4.看視頻:“自信創造奇跡”,榜樣的力量
(1)播放尼克的視屏,從正能量的榜樣中,激勵學生,在挫折困難中,我們更加要相信自己,我能行!
(2)學生反思,討論分享:思想碰撞激勵后,讓學生認識到身心健全的自己,只要自信努力,沒有什么不能,奮發向上。
5.“夢想信封”,我行點亮夢想
本環節是主題的總結升華部分,寫出自己的遠期目標、中期目標、短期目標以及今天的目標,讓學生認識到“相信自己,我能行”的信念要與未來的生活工作聯系起來,武裝放大夢想,從而付諸行動。
班會課實踐證明,活動體驗型的德育模式不僅滿足了學生的發展和成長的需要,真正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的發展為本,而且有助于德育實施者德育目標的實現,既凸顯了人文關懷的理念,充分關注學生的精神成長,也符合品德發展形成心路歷程的規律,從而有效地促進學生品德的自我建構,破解中職德育低效難題的創新之道。作為教育者,我們既要重視活動體驗型班會課的效果,又不能迷信其效果,要注意活動效果的延伸和落實,還要開發活動體驗型德育模式在其他教育領域的運用。
參考文獻:
[1]付國亮.班主任專業化指南[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李季,梁慧剛,賈高見.小活動大德育:活動體驗型主題班會的設計與設施[M].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2012.
編輯 薛直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