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娟
摘 要:高中學生多是十五歲到十八歲之間的青少年,這個時間段是人一生之中的黃金階段,也是學習意識最強的階段。然而學生要面臨升學的壓力,致使很多學生都忽視了體育鍛煉的重要性,沒有體育鍛煉的意識,更不要說終身體育意識。教育部將體育設置成一門學科的目的,也是希望學生在學習的同時能掌握各類體育運動的方法,科學合理的進行體育鍛煉,強健體魄。因此,在全面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培養高中生的運動興趣和愛好,對奠定高中生終身體育意識有著重要的作用。體育教師應該激發學生的運動熱情,使學生能夠自覺主動地進行體育鍛煉。
關鍵詞:高中生;終身體育;體育意識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5-018-01
健康問題已引起了社會極大的關注,健康逐漸成為人們的第一需要。隨著終身教育思潮的興起,終身體育也逐漸成為各國體育發展的一個熱點。高中體育教育作為基礎教育的一部分,對培養學生的終身體育鍛煉習慣將起著基礎、指導作用。高中體育教學應以終身體育為主線,向學生傳授體育的價值觀念、知識與技術,教會學生如何學習,使學生學會選擇學習對象、機會及鍛煉方法,同時培養學生終身不間斷的學習習慣,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與能力。
一、高中生終身體育意識的現狀
1、高中生沒有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中國學生從小接受的教育思想就是以學業為重,無論在哪個教育階段,中國的學生都比較"忙",忙著學習,對于體育這種"副科"給予的重視度不夠,導致學生從小就不愛進行體育鍛煉,甚至認為沒有必要進行體育鍛煉,沒有養成體育鍛煉的習慣。
2、高中生體育鍛煉意識薄弱。缺少堅持體育鍛煉的恒心。許多高中生都認為體育鍛煉較為辛苦,不愿意主動進行體育鍛煉,被動接受體育鍛煉時也不能好好配合訓練的內容;
3、高中生心理變化較為復雜。高中生的身體發育基本成熟,身體變化較大,心理也變得復雜,在體育鍛煉時的顧慮也越來越多。一方面不敢嘗試一些新的體育項目,怕在眾人面前出丑;另一方面,在上體育課時也會表現出懶惰的一面,不愿意跟著老師做一些運動,怕累怕臟情緒嚴重。最終使得高中體育教學效果較差,達不到課程標準規定的要求。
二、高中體育教學中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
1、提高學生運動意識和參與激情。在教學工作中,學生體育運動意識與教師教學方式有著密切的關系。體育教師應當大力發揮體育教學中存在的優勢,使得學生在體育學習中能夠獲得快樂,這樣對于提高學生的體育運動意識有著良好的效果,同時也能夠緩解學生學習壓力。教師可以利用高中生好勝心強的心理特點,多組織各種形式的體育競賽,激發學生進行體育鍛煉的興趣。第一,教師在平常教學過程中,就可以采取小組競賽或個人比賽等形式,檢查學生體育鍛煉的效果,進而提高體育教學的質量;第二,教師可以根據學生課程學習計劃,多組織一些大型的體育競賽活動,如運動會、拔河比賽,并對于獲勝的一方給予物質和精神獎勵,從而激勵學生進行體育鍛煉。最后,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敢于創新。體育教學形式和內容一成不變,容易讓學生感到枯燥乏味,從而失去體育鍛煉的興趣。因此來說在體育教學中,教師應當多設計學生渴望的體育項目,進而增加學生對運動意識的認識,也提高學生的運動激情,在這種教學方式之下,學生在不知不覺之中提高了自己的訓練意識,也可以說培養出了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
2、培養學生自我鍛煉能力。引導學生養成體育鍛煉的習慣是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基礎。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情況,引導學生形成自我體育鍛煉的意識。首先,要加強學生的體育鍛煉思想教育。讓學生明白體育鍛煉對于學生學習、生活的重要作用,從而促使學生開始形成體育鍛煉的意識。其次,社會各方都應為學生營造體育鍛煉的氛圍。體育鍛煉不一定就要在體育課上、在專門的體育訓練場上進行,隨時隨地都可以進行體育鍛煉,只是體育鍛煉的形式和強度不同而已。有了體育鍛煉的氛圍自然會影響學生體育鍛煉意識的形成,促使學生積極參與到體育鍛煉中。最后,教師還應對學生體育鍛煉的效果進行指導評價。了解學生在體育鍛煉中存在的問題和取得的成效,進而更好的指導學生進行體育鍛煉,并通過表揚學生的運動成果促使學生更好地進行體育鍛煉,從而使學生形成終身體育鍛煉的意識。
3、加強理論教育,轉變學生體育觀念。首先,體育教師要加強體育理論教育,轉變學生的體育觀念,讓學生具備正確的體育意識,從而進一步,使學生積極、自主地投入到體育鍛煉中。當然,在培養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的同時,教師還應讓學生明確鍛煉身體應符合身身體的運動規律,而且鍛煉方法必須科學有效。因此,體育理論教育不可缺少,教師務必按質按量完成理論教學,為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打下良好的基礎。
總之,培養和發展學生從事體育活動的能力和學習的主體積極性,讓學生在學生時代有"一技之長",養成與掌握終身進行體育鍛煉的習慣和意識,讓學生認識到體育的價值,生活中離不開體育,體育給他們帶來無窮的樂趣。體育教師應該充分利用主客觀條件有意識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教育,挖掘學生自己潛在的動力和運動中內在的情感因素,充分合理地利用學生在校的活動時間,積極引導使學生思想意識提到一定高度,又有良好和過硬的作風,他們就會站在一個較高的思想境界,更加自覺、更加主動、更加積極、更加持久地參與體育鍛煉,使他們逐步培養終身體育意識,為終身體育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郭利杰. 高中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對策研究[J]. 散文百家(新語文活頁). 2015(06)
[2] 殷征輝. 關于高校體育教學中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J]. 文體用品與科技. 2015(04)
[3] 程洪濤. 終身體育理念與高中體育結合性思考[J].當代體育科技,2014,4(23):179-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