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生成
摘 要:閱讀與寫作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只有廣泛閱讀,學生才能積累語言,才能提高語言的表述能力和接受能力,由讀到寫,由寫到讀,相依相生,相得益彰。
關鍵詞:閱讀;寫作;關系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5-150-01
閱讀與寫作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只有廣泛閱讀,學生才能積累語言,才能提高語言的表述能力和接受能力,由讀到寫,由寫到讀,相依相生,相得益彰。閱讀是內化,寫作是外化;閱讀是積累,寫作是運用;閱讀是延伸,寫作是提高;閱讀與寫作永遠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當然,閱讀有多種目的,為了學習,為了積累知識,對此,我們在閱讀時,應有選擇有目的有層次的閱讀,看的書越多,視野越開闊,越能辨真假,明優劣,去糟粕,存精華。文章得益于廣泛的閱讀。也只有這樣的閱讀,才會有用武之地,才能讓寫作寫出精彩,寫出新穎!
在多年的農村教學生涯當中,卻發現了這樣一個現狀:學生對課外閱讀缺乏感興趣,難以形成良好的課外閱讀氛圍。尤其在家中,家長不能成為學生課外閱讀的榜樣,由于受自身條件的限制,工作之余,家長很少去閱讀書籍,也較少督促子女去博覽群書,在他們的心目中能自覺完成家庭作業的孩子,就是一個好孩子;再加上學校不能為學生提供良好的課外閱讀氛圍,甚至由于受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一些教師難以打破圍著教科書轉的模式,他們認為,早自修看課外書就是不務正業,浪費時間,很少去鼓勵學生看一些有益的書籍。這樣的理念也直接導致了語文課堂教學與課外閱讀脫節:學生為讀而讀,為寫而寫,沒有去借閱讀拓展寫作思維,沒有借寫作去延伸閱讀的層面,雖然懂得了文章的一些寫作方法卻不會靈活運用,因此寫出來的作文往往是千篇一律,缺乏明顯的個性和靈性,造成課堂所學的方法無用武之處。
一、豐富學生的讀物
課外讀物與生活同在,色彩斑斕,生意盎然。因此要不斷地豐富學生的讀物,不斷地讓學生嘗試到知識的甜頭,不斷地享受到閱讀的樂趣,從而激發起學生主動閱讀的愿望。但由于小學生年齡小,閱歷淺,鑒別能力差,而且如今的課外書包羅萬象,并不都適合學生閱讀。因此作為教師,必須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做好讀物推薦工作。基于對閱讀和寫作的這些認識,身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我談幾點我自己的看法:
1、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善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想方設法通過多種途徑激起學生的閱讀興趣。鼓勵學生按自己喜歡的方式讀出個性,讀出理解,讀出自己的韻味和思考,力爭讀出文章的精彩,從而讓他們個性得到張揚,心靈得到放飛。同時在閱讀中要讓學生融入到故事情節中,充分享受文章的精華,推薦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書籍:課外閱讀作為語文課堂教學的延伸和補充,我們推薦讀物時,可以結合教學內容進行。如上完了《丑小鴨》,我們可以讓學生閱讀《安徒生童話選》,學習了《景陽岡》,可以向學生推薦《水滸傳》等。
2、推薦與年齡特點適宜的書籍:我們推薦讀物時,不能一刀切,必須根據每一階段學生不同的年齡特點,向學生提供書籍名單。如:三、四年級的學生,他們的識字量比較豐富,有了一定的評價能力,我們就可以向他們推薦《格林童話》、《寶葫蘆的秘密》、《兒童科幻小說》、《十萬個為什么》等書籍。
3、推薦與習作要求相關的文章:習作是學生學習的難點,大量的閱讀可以為習作鋪墊。,動員學生閱讀報刊上的新聞報道,進一步明確報道的寫法,為習作打下基礎。
二、學會在閱讀中正確理解
而當今世界已進入了信息時代,作為一名語文教師,要積極拓展閱讀渠道,應讓學生明白要通過各種媒介接受大量信息,我們的課外閱讀也不能極限于書本,除了班級圖書角里的書籍和學生訂閱的雜志以外,還可以學會用各種途徑進行廣泛閱讀。如果沒有上網閱讀的條件,電視中一些優秀的欄目等也是獲取知識的好渠道。我們應為學生的課外閱讀保駕護航,讓老師和家長徜徉給學生閱讀的方法,可以滿足學生多層次、多方面、多角度的課外閱讀需要;可以節省時間,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老師應該要因人而異,抓住學生的不同興趣與愛好,有創造性地引導他們選讀課外閱讀的內容,滿足自我情感的需求,才能提高課外閱讀的效益在書海中,在書的海洋中去積累語言,親近母語,陶冶情操。授之學生讀書方法認為學生在讀書時應掌握“瀏覽”、“博覽”、“速讀”、“精讀”四種方法。
三、在廣泛的閱讀中積累知識
閱讀包含課外閱讀和課內閱讀,而作為積累材料的閱讀,主要指課外閱讀。在學生樂于讀書的前提下,學生會閱讀大量的課外讀物。而課外讀物內容廣博,知識豐富,經驗紛繁,自然現象與社會現象兼容,是前人觀察成果的結晶,更是學生廣泛采擷的素材。所以學生在課外閱讀中既獲取了大量的知識,也開拓了視野。讀書筆記類型很多,摘抄型:即摘抄好詞好句,科學珍聞,生活常識等以豐富語言,增長知識,啟迪思維,陶冶情操。提綱型:即在讀過一本讀物后,把其中的要點或基本內容提綱挈領寫下來,掌握讀物的內容及作者的思路,從中學習表達事物的方法。感想型:即再讀完一本讀物后,結合現實和個人經歷寫出對有關問題的認識及感想和體會,提高分析事物的能力。想象型:主要是續編故事,改寫故事,發展聯想和想象能力,從而培養創新思維。我們要通過提示范例,摘錄講評,交流感想等方式,提高學生做筆記的能力。
新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獨特的理解和感受。學生通過閱讀所得,有了個人情感和個人認識的理解,再誦讀積累,這不僅為下一步的作文教學奠定了基礎,而且還將在獨立閱讀,獨立思考的沃土上,培植創新意識之芽,孕育創新意識之花新課標指出: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獨特的理解和感受。因為“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學生通過閱讀所得,有了個人情感和個人認識的理解,再誦讀積累,這不僅為下一步的作文教學奠定了基礎,而且還將在獨立閱讀,獨立思考的沃土上,培植創新意識之芽,孕育創新意識之花(三)、把閱讀中積累的知識運用到習作中
總之,閱讀和寫作各有自己的目的和任務,但在實踐中又是緊密結合、相互為用,相輔相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