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國英
?
基層黨委(黨組)落實主體責任面臨的問題及對策
付國英
四川省社會科學院 政治學研究所
摘 要:有權就有責,權責要對等。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黨委負主體責任,紀委負監督責任,制定實施切實可行的責任追究制度”。十八屆中央紀委三次全會又對此提出了具體要求,“要改革黨的紀律檢查體制,完善反腐敗體制機制,落實黨委的主體責任和紀委的監督責任”。“兩個責任”的提出,明確了黨委和紀委兩個治理主體各自承擔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的職能、權力和責任,是對當前反腐敗領導體制的創新。
關鍵詞:基層黨委;主體責任;對策建議
黨委負主體責任意味著黨委是黨風廉政建設的領導者、執行者和推動者。基層黨委工作在一線,其主體責任是否落實不僅事關工作成效,更直接關乎黨的形象和執政基礎。當前,如何實現從“全面領導責任”到“主體責任”的轉變,是擺在各級黨委(黨組),尤其是基層黨委(黨組)面前一項緊迫而重要的任務。
當前,一些基層黨委(黨組)在落實主體責任過程中,由于思想認識、機制體制等多方面原因,仍然存在著責任意識不強、責任邊界不清、管黨治黨不嚴等問題,黨風廉政建設工作面臨“講起來重要,抓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的尷尬。
(一)主體責任表面化
一些基層黨委(黨組)長期把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的落實看成是紀委的具體業務工作,認為黨委的主體責任就是開會部署、聽取匯報與帶隊檢查,執行和落實是紀委的工作;一些黨委(黨組)重業務輕黨建,認為黨風廉政建設是務虛的工作,既難啃又難出成績,將業務職能先于黨風廉政建設,談起業務頭頭是道、津津樂道,談起黨風廉政建設無從談起、無所適從;落實主體責任制領導小組形同虛設,很少研究黨風廉政建設工作,浮于以會議貫徹會議的形式主義,有的甚至一年難開一次會。
(二)履行職責被動化
一些基層黨委(黨組)在抓黨風廉政建設時,開展工作要等上級安排部署,缺乏主動研究主動部署,落實主體責任被動應付了事;少數單位部門主要負責人認為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是虛功,是軟指標,只要安排人員做做資料應付一下就行了,存在假落實、難落實現象。對主體責任的問責追究還存在追責滯后和規避責任的現象,追究主體責任往往是在領導明確批示或者媒體曝光之后,缺乏主動監督、主動問責,有的黨委(黨組)一把手以集體責任代替個人責任、以具體責任代替主體責任,“巧妙”地規避追責問責。
(三)落實方法簡單化
一些基層黨委(黨組)落實主體責任的主要模式仍然是“年初開會部署、下發文件責任分解、年終檢查考核”,落實措施與方法較為單一,工作方式上還存在“以文件落實文件、以會議貫徹會議”的情況。大部分單位沒有結合所在地方和部門實際制定具體操作辦法,一般是照搬照抄上級原則性要求,千篇一律,不分級別,不分崗位,缺乏針對性與可操作性。
(四)檢查考核形式化
考核內容上多以定性考核為主,缺少量化指標,導致考核標準不清晰,考核流于形式;考核方式上多以被考核者的口頭匯報和書面材料為主,檢查考核不深入、不細致,很難了解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執行中的真實情況。同時,在考核結果的運用方面也存在考核結果與干部評先評優和選拔任用掛鉤不夠,存在責任履行好不好一個樣的現象。
(五)追究責任從輕化
近年來,各級紀委不斷加大對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主體責任不力人員的問責處理,但由于落實主體責任的對象多是基層黨委(黨組)一把手、班子成員,上級黨委在研究追責時,出于社會影響、情面照顧等多方面因素考慮,有時避重就輕、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責任追究失之于松、失之于軟。有的檢查考核發現主體責任落實不力等問題,礙于情面關系,僅限于通報批評、誡勉談話等,較少給予組織處理和黨紀政紀處分。
(一)思想認識不足
一些基層單位黨委對主體責任理解不到位,認為自己是領導主體而不是工作主體,只要開個會、講個話、簽個責任書就是履行主體責任。有些黨委負責人把“一崗雙責”的要求僅僅理解為自己帶頭廉潔自律,這些認識使得黨風廉政建設和黨委(黨組)中心工作脫節,導致紀委在履行監督責任時畏手畏腳。有的黨委負責人擔心查辦腐敗案件會影響地區發展,不重視、不理解、不支持紀委查辦案件。
(二)責任內容不清
一些基層單位黨委(黨組)對主體責任的含義、內容和范圍在認定上存在差距,制定的《實施辦法》、《考核辦法》等內容過于原則、籠統,實施程序不明,考核標準不清,責任分解不具體,有的單位甚至沒有將主體責任分解到班子成員,仍然以“集體責任”來規避“個人責任”。責任內容形式化,與本地、本部門的職能和工作實際聯系不緊密,對主體責任的內容沒有分解細化,對具體怎樣落實沒有程序性規定,對不落實怎么辦又沒有詳細的追責內容,責任內容大多停留在紙上,成為應付檢查的擺設,缺乏程序性、針對性和可操作性。
(三)工作體制不暢
現行紀檢工作的雙重領導體制決定了紀檢機構的人財物都受制于同級黨委,紀委缺乏獨立性,監督的權威性就大打折扣。紀檢機構落實黨風廉政建設監督責任,就需要黨委落實主體責任加以保障和支持,但是,一些基層黨委或出于工作慣性,或不愿得罪人,對應該承擔的主體責任不愿承擔,過分依賴紀檢機關“牽頭”,導致紀委履行監督責任不力。
(四)責任追究不嚴
對落實主體責任不力的責任追究力度不夠,一般僅限于通報批評、誡勉談話和警示約談,較少給予黨紀政紀處分。同時“一案雙查”執行力度不夠,對一些單位出現大的腐敗案件問題,主要注重處理當事人,對應負領導責任和監督責任的主要領導、分管領導及相關責任人問責少、處理少,存在不想追究、不愿追究、不敢追究、難以追究的現象。
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黨委主體責任五個方面要求,基層黨委(黨組)應根據上一級黨委制定的關于落實黨風廉政建設黨委主體責任的相關實施辦法、意見等,緊密結合工作實際,通過強化責任意識、細化責任內容、優化考核機制、深化問責力度等,進一步強化黨委(黨組)主體責任、黨委“一把手”第一責任人責任和領導干部“一崗雙責”責任,推動黨委主體責任各項要求落地生根。
(一)強化責任意識,提高落實主體責任的政治自覺
黨委(黨組)對黨風廉政建設負主體責任,就應當是黨風廉政建設的領導者、執行者和推動者。基層黨委(黨組)主要領導要強化責任意識,糾正政績觀的偏差,消除重經濟、輕黨建的思想傾向,把抓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與抓發展工作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黨委主要負責人,尤其是“一把手”,應當牢固樹立“第一責任人”的擔當意識,做到黨風廉政建設工作親自部署,重大問題親自過問,重點環節親自協調,重要案件親自督辦。基層黨委要通過組織集中學習、開展專題培訓、領導干部講黨課、個別約談和播放警示教育片等方式,加強對主體責任的宣傳教育,引導黨委(黨組)成員牢固樹立“不抓黨風廉政建設就是失職、抓不好黨風廉政建設就是瀆職”的意識,糾正“黨風廉政建設是紀檢監察機關的具體業務工作,是流于形式的務虛工作”的錯誤認識,切實做到“黨委統一領導、一把手親自推動、班子成員切實履行職責范圍內黨風廉政建設職責”,落實主體責任不放手、不松手、不縮手。
(二)細化責任內容,明確落實主體責任的班子分工
細化責任內容,明確責任清單。黨委的主體責任是由多個層面構成的責任體系,基層黨委(黨組)應結合本單位、本部門工作實際,以落實主體責任的常規工作和業務工作為基本區分,明確黨風廉政建設的黨委(黨組)領導班子責任、黨委(黨組)書記責任、領導班子成員責任等三類責任。
落實主體責任的常規工作方面,至少應細化為黨委統一領導工作、“一把手”親自落實推動工作、班子成員履行職責范圍內黨風廉政建設職責、紀檢監察機關履職盡責、落實“八項規定”精神和反對“四風”、案件查辦、廉政宣傳教育、黨務政務公開等八方面具體要求。基層黨委落實主體責任的自身業務方面,班子各分管領導,應圍繞重大事項、重要決策、重要人事、重大項目、大額資金等容易滋生腐敗和發生風險的重要領域,對當年反腐倡廉重點工作進行全面梳理,明確每項工作具體內容、責任領導、責任部門、完成時限,制作任務表,交由紀委存檔、備查、監督。
此外,細化責任內容還要求完善落實主體責任的工作程序,明確懲戒性規定,做到黨委(黨組)成員不僅能夠擔責,更要能夠履責。科學劃分各責任主體之間的責任界限,堅決不讓擔責有空檔,履責有推諉。
(三)優化考核機制,把握落實主體責任的具體抓手
嚴格執行上級黨委關于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的相關考核辦法,緊密結合基層實際工作進行必要的細化完善。考核手段上,應采用百分制形式,堅持定性考核與定量考核相結合,堅持結果考核與過程考核相結合,合理設置量化考評標準,合理分配黨風廉政建設常規工作和業務工作各自占重比例。考核內容上,應嚴格按照中央關于落實主體責任的五個方面逐一落實,選好用好干部、糾正損害群眾利益行為、從源頭上防治腐敗、支持執紀執法機關工作、黨委主要負責同志當好廉潔從政表率等。考核形式上,可由上級黨委牽頭成立專門的考核組,避免陷入同級考核的人情關系網。
同時,強化考核結果的運用。將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考核結果作為領導班子總體評價和領導干部業績評定、評先評優、選拔任用重要依據,對優秀的予以通報表揚,對不合格的實施懲戒,切實落實基層黨委(黨組)抓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的主體責任。
(四)深化問責力度,剛性落實主體責任的倒逼機制
責任追究是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的最后一道防線,守不住這個防線,責任制就會流于形式、陷入空談。深化問責力度,首要任務是理順責任追究關系,要準確區分集體責任與個人責任,直接責任與領導責任,前任領導責任與現任領導責任等界限;其次,完善責任追究具體辦法,明確啟動黨風廉政建設責任追究的具體情形和力度,形成責任分解、檢查監督、倒查追究的完整鏈條。第三,實施責任追究倒查機制,加大責任追究力度,建立健全“一案雙查”規定,用好“簽字背書”等剛性手段,對基層黨委(黨組)的“失責”行為嚴肅追究責任,嚴格依法依紀按程序追責,防止以問責代替法紀追究,堅決杜絕以集體決策失誤為由逃避個人責任,形成良性的責任導向,使責任追究經得起歷史檢驗。
作者簡介:
付國英(1989—),女,河南林州市人,四川省社會科學院政治學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政治學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