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孟宗孝忠屬性辨析與啟示

2016-03-16 14:08:33周厚強
湖北工程學院學報 2016年1期
關鍵詞:啟示內容

周厚強

(孝感市政協,湖北 孝感 432000)

?

主持人語:

孟宗孝忠屬性辨析與啟示

周厚強

(孝感市政協,湖北 孝感 432000)

摘要:孟宗作為三國時期吳國的一位孝子大臣,其孝與其母的慈相輔相成,互為一體,堪稱古代母慈子孝的典范。孟宗作為兒子是一位孝子,但他作為朝廷官員沒有做到由孝及忠,是古代重孝輕忠的代表人物。客觀認識和了解孟宗的這種孝忠特性,不僅為我們從整體上全面準確地認識傳統孝文化中不同的文化因子提供了寶貴的經驗教訓,而且為當今繼承傳統孝文化中的優秀成分,構建新型孝文化提供了有益的啟示。

關鍵詞:孟宗;孝忠屬性;內容;辨析;啟示

孟宗是中國古代三國時期吳國的一位孝子大臣,被元代郭居敬編入《全相二十四孝詩選》,簡稱《二十四孝》。孟宗作為一代名孝及對后世的影響,正是源于郭居敬的推崇及其《二十四孝》。有關孟宗孝行的文獻記載,除了 《二十四孝》外,更早的只有西晉張輔的《楚國先賢傳》,所謂孟宗“哭竹生筍”的故事即出自于此。孟宗是一名朝廷重臣,在官場摸爬滾打數十載,對他來說由孝及忠應是題中之義、忠君為國之責。于是,在《孟宗的故事》中,作者將其描寫成一位既孝又忠、“忠孝雙全”的歷史人物[1],可這與歷史真相有很大的出入。對此,本文將依據古代文獻記載和歷史事實,對孟宗的孝和忠進行再認識,這既是對歷史事實的尊重,也是傳承和弘揚古代優秀孝文化的需要。

一 、母慈子孝的典范

在郭居敬的二十四孝中,每一個孝子都具有不同的特點和代表性。孟宗孝母,其孝既不同于逆來順受,以善報惡,“孝感動天”的虞舜,又不同于委曲求全,以孝報欺的“蘆衣順母”的閔子騫和“臥冰求鯉”的王祥,孟宗與他們相比是一位幸運兒,盡管他的父親早逝,從小與母相依為命,但孟母勤勞善良,明事達理,節守自強,為了兒子,日耕夜織,萬苦不辭,不僅將孟宗撫養成人,培養成才,而且還伴隨著兒子進入人生奮斗征程的腳步,為兒子鼓勁加油,訓示提醒,嚴格要求,希望兒子行走正道,行穩至遠,成為利國利民的人,這種期盼和要求,直到她離開人世為止。孟母的慈愛之心,涉及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為官等方面,深深融入到孟宗的血液中,骨子里,也體現在他對母親的孝行中。因此,孟母的慈與孟宗的孝緊緊地融為一體。對此,古代文獻作了較為完整而具體的記述,《三國志》引《吳錄》:“仁字恭武,江夏人也,本名宗,避皓字,易焉。少從南陽李肅學。其母為作厚褥大被,或問其故,母曰:‘小兒無德致客,學者多貧,故為廣被,庶可得與氣類接也。’其讀書夙夜不懈,肅奇之,曰‘卿宰相器也。’初為驃騎將軍朱據軍吏,將母在營。既不得志,又夜雨屋漏,因起涕泣,以謝其母,母曰:‘但當勉之,何足泣也?’據亦稍知之,除為監池司馬。自能結綱,手以捕魚,作鲊寄母,母因以還之,曰:‘汝為魚官,而以鲊寄我,非避嫌也。’遷吳令。時皆不得將家之官,每得時物,來以寄母,常不先食。及聞母亡,犯禁委官,語在權傅。特為減死一等,復使為官,蓋優之也。”[2]1168-1169這是所見時間最早,也是唯一一篇以傳記形式記述孟宗的文獻資料,有趣的是這篇文獻記載的時間到孟母離開人世約公元238年為止,而之后孟宗的有關情況均未作錄。這篇文獻突出了孟母慈愛的言行,同時又如實地記述了孟宗的孝行,兩者互為一體,相得益彰,成為母慈子孝的典范而傳頌至今。隋唐之后,孟母被作為家范的楷模廣為傳頌。宋代司馬光作《家范》,明代呂坤輯注《閨范》時,都把《吳錄》中孟母訓子的有關內容錄入其中。清代康熙三十四年,胡在恪主編的《孝感縣志》在記述了孟宗的故事之后,還特別地附一段舊說,認為應該為孟母立傳:“宗故孝,誠母也明智,因本書烈女只記節烈,故不為孟母立傳,夫例烈女者,有節婦烈婦,而無賢媛,譬之人物列傳,傳忠臣,不傳良臣,也缺事也,是當于節烈外立賢媛一類,方無遺漏,敢存其說以告后之載筆者。”孟母的慈愛美德在歷史上一直被廣為流傳,不過現在人們更多的只知道孟宗的孝,而對孟母的慈知之甚少,只知孟宗“哭竹生筍”,卻不知孟母“送子求學”、“廣被暖貧”、“軍中訓子”、“退鲊還魚”的事。因此,有必要結合歷史背景、相關人物和歷史事件,對孟母的慈行善舉作具體闡釋,這不僅對認識和了解孟母的仁慈品質至為重要,而且對正確認識孟宗的孝忠屬性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1.送子求學。孟宗的家鄉現屬孝感市孝昌縣周巷鎮青山口栗林村,三國時期隸屬荊州江夏郡鄳縣,孟氏家族世代以耕讀為本,崇尚勤勞為本,知書達理為賢。家族孩童從小一邊跟隨大人勞作,一邊在當地接受訓蒙教育。孟宗完成訓蒙學習后,父親不幸病故,養育和培養孟宗的擔子全落在了孟母的肩上,為了讓兒子有更大的出息,她決心把他送到遠離家鄉數百里之外的南陽名師李肅門下學習。這位先生的才望與當時吳國諸葛瑾、陸遜等俊賢齊名。黃武二年(公元223年),吳太子孫登時駐武昌,他十分重視并積極倡導薦舉人才,給時任右將軍左護軍、領冀州牧、西陵都督步騭寫了一封信,希望他向朝廷推薦人才,步騭按照太子的要求,對其轄屬荊州境內的賢士名流“諸葛瑾、陸遜、朱然、程普、潘睿、裴云、夏侯承、衛旌、李肅、周修、石干十一人,甄別行狀,因上疏獎勸”[3]。這批人后來幾乎都成為吳國政界、軍界、文化界的領軍人物,有的位至丞相公卿,有的為軍中統帥,有的成為文化巨匠。李肅則被孫“權擢以為選曹尚書”,成為負責選舉官吏的官員,后來他主動請纓,離京到下面工作,委以桂陽太守,深得“吏民悅服”,由于政績突出,被征召回京為公卿。孟母能把自己的兒子送到這樣一位才華橫溢、德高望重的名士門下學習,不僅充分體現出孟母所具有的慈心慧眼和遠見卓識,而且為孟宗學識的提升和仕途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視野和空間。

孟宗到南陽求學后,孟母時刻牽掛著兒子的冷暖,她用自己耕種收獲的棉花,為兒子做了一件又長、又寬、又厚的大被,有人好奇,孟母解釋,兒子在外求學,拿不出像樣的東西來幫助別人,他的學友多為貧家子弟,因此,做了這件廣被,也許能夠起到讓他們相互取暖的作用。

2.軍中訓子。孟宗結束南陽求學后,步入社會和仕途的起點從軍中開始。這就是文獻中所說的“初為驃騎將軍朱據軍吏,將母在營”。那么,孟宗是什么時候到朱據軍中,弄清這個問題,對正確了解其在軍中的表現及狀況,感悟孟母隨子軍中,訓導兒子服從大局,以君國為重的思想品質和情懷。孟宗初到朱據軍營,其時不會在朱任驃騎將軍的公元246年,因為孟母早在公元238年左右就離開人世。另外,孟母去世時,孟宗正在吳令位上,不在軍中。因此,孟宗到朱據軍中應是在公元238年之前的更早時間。據文獻記載,朱據于“黃武初,征拜五官郎中,補侍御史”。“權咨嗟將率,發憤嘆息,追思呂蒙、張溫,以為據才兼文武,自是拜建議校尉,領兵屯湖熟。黃龍元年,權遷都建業,征據尚公主,拜左將軍,封云陽侯。”[4]“黃武”是吳大帝孫權立國之初的年號,歷經黃武元年(公元222年)至黃武八年(公元229年)。不難看出,孟宗進入朱據軍中,當在黃武二年(公元223年)朱據領兵屯湖熟之際,作為軍中新帥,朱據上任伊始,需要招兵買馬擴充部隊,孟宗因時進入其軍中,成為一名軍吏。從黃武二年至黃武八年,孟宗在軍中已有六年多的時間,仍然是一名小小軍吏,沒有得到重用和提升,孟宗痛感“既不得志,又夜雨屋漏”,拖累了隨軍的母親,他難以控制內心的委屈,便向母親泣訴。但孟母訓誡兒子工作不順,事不如意時,需要更加努力,不要計較個人的得失,要多找自身的缺失和不足。母親的教誨解開了孟宗的心結,也指明了前進的方向。這件事朱據也略知一二,他根據孟宗多年來在軍中的表現及個性特點,任命他為監池司馬,孟宗從此步入仕途。

3.退鲊還魚。孟宗送走了母親,告別了湖熟軍營,到望江雷池(安徽省望江縣雷池鄉)履行新職,成為望江地區的一名漁業官員。這期間孟宗與母親天各一方,他更加思念母親,擔心其日常生活,于是他利用自己能織網、會捕魚的專長,將捕獲的魚加工后托人帶給母親。對孟宗的孝心之物,孟母深感不安,將鲊魚原封退還,并告誡兒子:“汝為魚官,而以鲊寄我,非避嫌也。”孟母公私分明,她考慮的不是自己,而是處處為兒子著想,在是非問題上毫不遲疑,時刻注重對兒子的嚴格督導和要求,引導兒子為官慎行,慎從小節始,謹從小事為,善行善為,廉潔奉公,勤政為民。不管孟宗的孝行有多么合理正當,也不管孟宗帶給母親的鲊魚是姓公還是姓私,但這與他的權力和責任相比就不重要。作為一名漁業官員把魚往家里拿,不管魚從何處來,這不是假公濟私,以權謀私嗎。因此,孟母嚴厲指出兒子的行為“非避嫌也”,并毫不留情地將魚退還。據宋代《寰宇太平記》記述,孟母為了讓兒子在監池司馬任內做到廉潔奉公,管理發展好漁業,她堅持三年不吃魚,以自己的實際行動來敦促勸導兒子清廉為官,事業有為。

大約在嘉禾三年,即公元234年,孟宗由監池司馬“遷吳令”。他深知自己取得的每一點成績和進步,都凝聚著母親的心血和付出,母親恩重如山,終身難以報答。因此,他從上任吳縣縣令起,每得到新鮮時物,從不先食而是寄給母親。公元238年孟母不幸離世,孟宗聞訊,如同天塌地崩,他不顧一切,違禁委官,冒死為母奔喪。三年喪畢,孟宗自知所犯死罪,自動到武昌投案自首。不過,從孟母生前對孟宗一貫的要求而言,孟母在天之靈一定不會贊成兒子違令奔喪,犯罪守靈,也正是孟母這種識大體,顧大局,公正無私,慈善向上的品質,影響和決定了孟宗對母親誓死盡孝的孝子品質,母子倆共同為我們留下了母慈子孝這一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

二、孝而不忠的代表

孟宗作為兒子不愧為孝子,但作為朝廷官員他不是一位忠臣。所謂“孟宗忠孝雙全”說,沒有歷史依據,不符合歷史事實。這從孟宗一貫對孝與忠的關系處理和他在政治生涯中的表現可以看出。他重孝輕忠,孝先于一切又高于一切,不僅如此,在君令國法、王權廢立等關系國家安危和生死存亡等重大是非問題上,他犯禁而行,參與逆謀,迎合昏君,喪失忠節,是古代孝而不忠的代表人物。

古代先孝后忠、重孝輕忠、孝而不忠的人物并非少見,僅以與孟宗同一歷史時期的兩位人物為例。徐庶,字元直,本名福,穎川郡長社縣(今河南許昌長葛)人。“元直與亮友善,謂為信然。”[5]911徐庶先于諸葛亮為劉備帳下軍師,劉備屯駐新野時前往投奔,為劉備擊敗曹操的進攻發揮了關鍵作用,并與劉備立下共圖霸業之誓。為此,他還向劉備極力推薦諸葛亮,劉備三顧茅廬就是他的主意。后來發生了長坂坡之戰,劉備大敗,徐庶置君子之盟不顧與劉備分手。曹操大獲全勝,俘獲大量人眾輜重,在所俘人員中就有徐庶的母親,曹操深知徐庶是有名的孝子,得到徐母如同得到徐庶。正如曹操所料,徐庶知道母親被曹軍所俘后,寐食難安,在孝與忠兩難面前,他最終選擇了棄忠盡孝,對劉備指著自己的心說:“本欲與將軍共圖王霸之業者,以此方寸之地也。今已失老母,方寸亂也,無益于事,請從此別。”[5]914于是他歸附了曹軍,成為曹操旗下的一名官員。徐庶救母盡孝,義無反顧地離開了自己當初投奔的主人及其為之奮斗的大業,且投入到敵對陣營,盡管有流傳至今的“徐庶在曹營”的典故,也只能是違忠盡孝。

另一位,就是流傳千古的《陳情表》作者李密,他歷經蜀漢、魏晉,其經歷與結局同徐庶有著驚人的相似。 他先仕蜀漢,后歸順魏晉,徐庶為救母脫劉入曹,而李密則蜀亡司馬氏代魏時,被晉武帝封官,盡管他倆一個孝敬的是母親,一個孝敬的是祖母,但都表現出了孝子賢孫堅貞不渝的品質。李密在孝與忠的關系上,同樣是重孝輕忠,孝而不忠。他為討好晉武帝稱自己為偽朝吏屬。他與歷史上的那些忠臣良吏不同,他懷揣“本圖宦達,不矜名節”的意愿,注定了他在宦海的短命,難成大氣。祖母去世后,他走馬上任,先后任洗馬、溫令、漢中太守。 他本想回宮任職,卻無人推舉,被安排至漢中任太守,對此,他認為朝廷對己不公,心懷不滿。晉武帝賜賞酒宴,讓他作詩助興,他卻借機發泄不滿,晉武帝十分惱火,罷免其職,驅逐歸田,最后死于家中。李密作為一名孝孫及其充滿洋溢孝心孝情、催人淚下的《陳情表》,令人難忘,但他作為一名臣子,不講名節,不守忠誠,必然導致他為人為臣的缺失和歷史悲劇。孟宗作為他們中的代表人物,在孝與忠關系的處理及忠節方面,問題更加突出。

1.犯禁奔喪。公元237年,吳國雖面臨三國鼎立紛爭的困難局面,但許多官吏仍然我行我素,不以國事為重,遇有喪事,擅離職守,專守三年之喪,嚴重影響到國家秩序的正常運轉和國家的穩固發展。對此,吳帝孫權深感憂慮,遂發布詔令,就長吏“三年喪期”問題,在宮廷內外、群僚百官中開展廣泛討論,群臣頓首,奉詔而議。太常顧譚以為“奔喪立科,輕則不足以禁孝子之情,重則本非應死之罪,雖嚴刑益設違奪必少。若偶有犯者,加刑則恩所不忍,有減則法廢不行。愚以為長吏在遠,茍不告語,勢不得知,比選代之間,若有傳者,必加大辟,則長吏無廢職之負,孝子無犯重之刑”。顧譚的建議是在為長吏找替死鬼,嚴懲報喪者而奔喪者無罪,以人代刑,偏離了立法對象的主體,實則是維持現狀。將軍胡綜認為:“喪紀之禮,雖有典制,茍無其時,所不得行。方今戎事軍國異容,而長吏遭喪,知有科禁,公敢干突,茍念聞憂不奔之恥,不計為臣犯禁之罪,此由科防本輕所致。忠節在國,孝道立家,出身為臣,焉得兼之?故為忠臣不得為孝子。宜定科文,示以大辟,若故違犯,有罪無赦。以殺止殺,行之一人,其后必絕。”[6]1141各方意見和建議均報送到丞相府,丞相顧雍(顧譚的祖父)采納了胡綜將軍提出的“示以大辟”的建議,奏請吳帝孫權批準,頒布了吳國歷史上也是中國古代史上第一部對長吏任性而為三年喪的行為處以極刑的法令,這被史家視為吳國歷史上一件重大政治事件而直接寫入孫權傳中。另外,在《三國志》胡綜的傳記中也有記述:“初以內外事多,特立科,長吏遭喪,皆不得去,而數有犯者,權患之,使朝臣下議。綜以為宜定科文,示以大辟,行之一人,其后必絕。遂用綜言,由是奔喪乃斷。”[7]不過,胡綜傳中忽略了緊隨此令頒發之后,“吳令孟宗喪母奔赴,已而自拘于武昌以聽刑”之事。[6]1142面對剛剛經過朝廷上下各級官吏討論后立下的新規律令,孟宗遭遇母喪,但他沒能控制住個人的感情,犯禁奔喪,把守孝凌駕于守法之上,反映出他對王令國法的輕視和對吳國的不忠。

2.參與廢主。公元252年,吳帝孫權病亡,他的最小兒子,年僅十歲的孫亮繼承王位,稱為少帝。大將軍諸葛恪為太傅,并主政。公元253年,少帝同宗遠房親戚,“武衛將軍孫峻伏兵殺諸葛恪于殿堂”[2]1152,登上丞相寶座,總攬朝政。孫峻通過殺戮奪權的暴行,理所當然地受到吳侯英,將軍孫儀、張怡、林恂等人的聲討,在一片責罵和恐懼之中孫峻于公元256年突發疾病死去。由于當初誅殺諸葛恪是“有詔收諸葛恪”[8]1439,而且又是利用少帝宴請恪之機殺之,因此,君臣事先應該已達成共識和默契,孫峻死后,孫亮不得不以其“從弟偏將軍綝為侍中、武衛將軍,領中外軍事”,隨后,“以綝為大將軍,假節,封永寧侯”[2]1153,行使軍政大權。公元257年,時年15歲的少帝“亮臨正殿,大赦,始親政事”[2]1153。孫綝再也不能像其兄那樣代君說了算,其表奏的問題,多被追問,但是,孫綝重兵在手,恃兵自傲,根本不把少帝放在眼里,恣意妄為,君臣之間,矛盾漸深,一場生死之變不可避免。公元258年,孫亮與太常全尚,將軍劉丞謀殺孫綝,本想先下手除掉這個逆臣賊子,遺憾風聲泄漏,反倒讓孫綝贏得了先機,即派其弟孫恩攻殺劉丞,自己率兵捕殺全尚,并立即廢黜孫亮為會稽王。在這場宮廷政變中,孫綝文武并用,武攻以他兄弟倆掛帥,文攻則以孟宗和中書郎李崇為鋒,“使光祿勛孟宗告廟廢亮召群司議曰:‘少帝荒病昏亂,不可以處大位,承宗廟,以告先帝廢之。諸君若有不同者,下異議。’皆震怖,曰‘唯將軍令。’綝遣中書郎李崇奪亮璽綬,以亮罪狀班告遠近”[8]1448。孟宗心甘情愿地充當逆臣廢主的馬前卒,而就在這次宮廷政變中,與孟宗同宮為官的“尚書桓彝不肯署名,綝怒殺之”[2]1448,以死堅守忠節,贏得后世稱頌。晉武帝滅吳統一全國后,他在一次與曾任孫皓時期的光祿勛薛瑩談話時,問及吳國名臣,薛瑩稱頌桓“彝有忠貞之節”[8]1449。薛瑩與桓彝、孟宗同為吳臣,同朝為官,彼此知根知底,其言可信無疑。在隨后更立新君及與新君權力的角逐中,孟宗始終按孫綝的意圖沖在一線。孫亮被廢后,孫綝立亮兄孫休為吳景帝。孫綝通過廢立君主,如愿以償地將宮廷大權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凡所陳述,吳景帝敬而不違。但是隨著孫綝日益恣行,驕橫跋扈,令本對皇位無興趣的孫休難以忍受,一次宴會上,孫綝向皇上敬酒,遭到拒絕,孫綝很沒面子,于是他借酒興向左將軍張布大發怨言:“初廢少主時,多勸吾自為之者。吾以陛下賢明,故迎之。帝非我不立,今上禮,見拒,是與凡臣無異,當復改圖耳。”為了發泄怨恨,他又要鋌而走險,廢除孫休。他準備將舊都武昌作為自己的大本營,排兵布陣,指派孟宗先遣前往,孟宗積極配合跟進,向孫休提出請“求出屯武昌,休許焉,盡敕所督軍中營精兵萬余人,皆令裝載,所取武庫兵器,咸令給與”[8]1450。孟宗作為內宮官員,按規定不能出外從事,但孫休打破常規,予以放行,要槍給槍,要人給人,一一滿足了孫綝的要求。但是,孫綝萬萬沒有想到自己已身處人頭隨時落地的險境。他酒后所吐怨言及其圖謀,張布將軍如實地向孫休作了稟報,君臣形成共識,密謀決定利用臘會之機、百僚朝賀之時捕殺這位逆臣。孫綝被殺后,孫休以殺一儆百之策,對所有參與逆謀活動的人赦免無罪,孟宗又一次與死神擦肩而過。當然,孫休沒有將參與逆謀活動的核心成員孟宗殺掉,一方面與念當初孟宗積極擁立自己為君的舊情有關,另一方面與其不貪圖皇權,對皇權本就不感興趣的個性也有關。當初孫綝、孟宗等人廢掉其弟孫亮,擁立他為新君時,他是半推半就,登上皇位。因此,在除掉孫綝后,他作出一個令世人震驚而不可理解的決定,將所有軍政大權交托給丞相濮陽興和左將軍張布,自己則潛心于典籍的學習研究與獵射,不問政事,這在中國古代君王中是極其罕見的。他以“布典宮省,興關軍國。休銳意于典籍,欲畢賢百家之言,尤好射雉,春夏之間常晨出夜還,唯此時舍書”[2]1159。在這樣的政治背景和氛圍中,孟宗幸運有加,不僅大罪不死,而且官職有升,由光祿勛升為右御史大夫。

3.迎合暴君。吳末帝孫皓是中國古代有名的昏暴之君,這點歷史早已蓋棺定論:“皓兇頑,肆行殘暴,忠諫者誅,讒諛者進,虐用其民,窮淫極侈,宜腰首分離,以謝百姓。”[2]1178孫皓本為故太子孫和之子,孫休死后,丞相濮陽興,左將軍張布并沒有按孫休臨死前托付讓他的兒子繼位的遺囑,而是立孫皓為帝。但是,孫皓登上皇位后,立馬顯露出“子系中山狼,得志并猖狂”的本性:“皓既得志,粗暴驕盈,多忌諱,好酒色,大小失望。興、布竊悔之。或以譖皓,十一月,誅興、布。”[2]1163他即位不足三個月,就把扶自己上位的丞相濮陽興、左將軍張布殺害了。他初入宮廷,就以殺戮立威,“激水入宮,宮人有不合意者,輒殺流之。或剝人之面,或鑿人之眼。岑民險諛貴幸,致位九列,好興功役,眾所患苦。是以上下離心,莫為皓盡力”[2]1173。他甚至連自己的同胞也不放過,將兩個弟弟孫謙、孫俊害死。他荒淫無度,窮奢極欲,不惜耗盡國力民財,大興土木。一是為活人建宮,新建方五百丈的顯明宮,令二千石以下官員都進山督促伐木,功役之費億萬計。左丞相陸凱冒死苦諫,無濟于事。二是為死人立廟。新建宮殿的同時,還不惜耗費巨資,為其已故父親故太子孫和在京城建立寐堂,號曰清廟。廟堂修好后,還得舉行盛大神圣的迎接神靈儀式,從遠離百余里的明陵迎接神靈回京入清廟。孫皓將這一重任交由孟宗辦理,特任孟宗為臨時丞相。公元267年,“遣守丞相孟仁、太常姚信等備官僚中軍步騎二千人,以靈輿法駕,車迎神于明陵。皓引見仁,親拜送于庭。”[9]在迎神隊伍出發之時,孫皓親迎孟宗入宮相互叩拜,君臣在迎神接鬼鬧劇中配合默契,彬彬有禮。孟宗的這種行為,表面看似乎是對故太子孫和虔誠禮拜,實則反映了其兩面性和虛偽性。

公元242年,孫權立十九歲的孫和為太子,并于同年封孫和同母弟孫霸為魯王。但孫霸不甘心于魯王之位,對太子之位覬覦日甚,并得到同黨背后的操縱支持,于是,宮廷內外圍繞著擁和阻霸與廢和立霸的問題明爭暗斗。以孟宗的救命大恩人、丞相陸遜和將孟宗引入仕途的驃騎將軍朱據為代表的正統派,堅定不移地按規依法行事,維護太子和的法理地位,而以將軍步騭、大司馬全綜等為代表的官吏附魯挺霸。兩派激烈交鋒,動搖了國家之基。這時的孫權昏庸無道,在關系國家生死存亡的問題上,聽信讒言,企圖改嗣重立。陸遜和朱據為捍衛太子正統,維護國家長治久安,誓死忠諫,多次上疏陳詞:“太子正統,宜有磐石之固,魯王藩臣,當使寵秩有差,彼此得所,上下獲安。謹叩頭流血以聞。‘權’既不聽許,而遜外孫顧譚、顧承、姚信并以親附太子,枉見流徙。太子太傅吾粲坐數與遜交書,下獄死。權累遣中使責讓遜,遜憤恚致卒,時年六十三,家無余財。”[10]朱“據擁護太子,言則懇至,義形于色,守之以死”,“臣聞太子國之根本,雅性仁孝,天下歸心,今卒責之,將有一朝之慮”。[4]孫權不僅不采納朱據至誠至忠之言,反將朱據降職調遷新都郡丞,主張廢除孫和太子的核心成員之一的中書令孫弘,趁孫權重病在床,在給朱據的詔書上擅自加上賜死二字,朱據還未赴新任之地,就被迫害至死,時年五十七歲。在事關國家根本和前途命運的大是大非問題上,孟宗的兩個大恩人,吳國的功勛重臣陸遜、朱據及其他的忠臣良將都為此付出了生命,義無反顧地獻出了赤膽忠心。而孟宗人在朝廷,置身事外。然而,在事過十四年后(孫和于242年立為太子,250年被廢,252年被害)的公元267年,孟宗卻毫無顧忌地出頭露面,走在前臺,掛帥舉幡,成為招魂孫和太子亡靈歸京的守丞相,他迎合的是孫皓,表明的是其忠貞的缺失,正如民諺所言:“活著不孝死后孝,活著不忠死后忠”。孟宗在攸關國家前途命運和生死存亡的大是大非問題上保持中立,實不過是其無“忠”之“心”必為中的真實寫照。

三 、留給當今的啟示

上述對孟宗孝忠行為及其內容的分析,為我們正確認識其孝忠屬性提供了基本依據。孟宗作為一名孝子,從“哭竹生筍”到“作鲊寄母”,反映了他從小到大,從一名學生到入仕為官,始終孝敬母親,其孝發自內心深處,融入血液中。他違禁冒死為母奔喪,官可不做,命可不要,孝達極致。因此,孟宗作為歷史名人,為人所贊,不在其官,而因其孝。不過,正是由于孟宗的孝是與孟母的慈不可分割,所以,孟宗之孝必然具有母慈子孝的特性,成為古代母慈子孝的典范。

孟宗作為一位大臣,位至三公,本有孝德之美,由孝及忠,實現忠孝雙全應是題中之義,但他未能合理發揮自己所具有的孝德品質,在處理孝與忠的關系上,重孝輕忠,凡事孝先,先家后國,先私后公,藐視法紀,參與廢主,孝而不忠,所以,孟宗是一個孝子,但絕不是一個忠臣,這就是孟宗所謂忠的特性所在。

我們通過對孟宗孝忠屬性的分析和認識,可以了解到在傳統孝文化發展過程中,既產生了許許多多優秀的孝子典范,同時又存在著知行不一、孝忠相悖的問題。這對當今傳承和弘揚優秀傳統孝文化,加強社會主義新型孝文化建設提供了寶貴的經驗教訓,給了我們在孝德、孝風、孝道建設上以有益的啟示。

一是孝德的培育要從家庭開始。人的孝德孝行均始于家庭。孝德要從小養成,孝行當從孝敬父母開始,故《說文解字》說“孝,善事父母者,從老省,從子,子承老也”[11]。這既是血脈親情的必然,也是社會發展形成的普遍倫理道德。家庭是孝德養成和孝行實踐的苗圃園及初始地,父母是子女孝德養成培育的第一責任人和園丁,起著無可替代的訓蒙作用。做父母的除了對子女要有心有責有方進行孝德孝行的培育外,還要注重自己日常言行舉止對子女起到的潛移默化的作用,從我做起,成為子女的示范。當然,家庭孝德的養成不僅僅是父母與子女之間單向互動的問題,還包括家庭成員之間的相互關系。古代提倡的五德教育,即“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12]35,十分注重從家庭成員的相互關系上提升道德的質量和水平,家庭成員互動共進,各盡其守,為孝德的培育和養成提供適宜的土壤,這也正是傳統孝文化中值得我們認真思考和繼承創新的方面。但是,當代中國獨生子女家庭較多,其成員結構和親屬關系都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但是孝德之間的關系及其內涵沒有絲毫的改變,父義、母慈、子孝顯得更加重要和突出。因為這種關系現在已經存在著比較突出的不平衡問題,父母對子女付出的多,子女對父母理解的少,父母對子女寵幸的多,從嚴要求的比較少,因此,當代家庭,特別是獨生子女之家,進行孝德教育,從嚴要求子女是一個不可輕視或忽視的課題。 子女孝敬父母天經地義,沒有例外。做父母的要不斷學習、提高和增強明理知德的素質和水平,對子女既要從小進行良好道德規范的教育,做人做事又要始終從嚴要求,切忌重才輕德,要以德為先,德才兼備,把自己的子女培養成根正苗壯、品學兼優的人,從而使我們每一個家庭成為為國家、為民族、為社會培育合格人才的苗圃園。

二是孝風的形成要從社會著力。孝風是家庭孝德形成的外部環境,孝風要以家庭孝德為基礎和依托, 家庭孝德的存在與發展必須要有孝風的支撐為條件,二者互為依存,互相促進,缺一不可。如果說孝德是解決家庭養老的必要條件,那么孝風則是解決社會養老問題不可缺少的必要前提。當然,孝風的形成和強弱,與家家戶戶的孝德之狀和社會方方面面的孝敬之行直接相關,孝德只有走出家庭,服務社會,同時社會各方都行動起來,盡心盡力,才能形成強勁的孝風。社會上孝風的形成對今天快速進入老年社會的中國而言,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要解決龐大的老年群體及獨生子女家庭的養老問題,敬老養老不再只是一個家庭問題,而是一個社會問題,解決好這個問題,除了國家的力量,制度的作用,還需社會孝風力量的推動。孝風的作用從根本上講就是要讓社會充滿人情味,體現人性化。因此,孝風的內涵不再是尊老養老的重復,它還包括愛幼護童、助殘扶獨、解困幫難、恤貧濟窮、關注弱勢群體,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等等,傳遞的是社會大愛。我們要運用社會力量,利用有效形式,開展有效活動,營造社會孝風的強勢氛圍,構筑快樂祥和溫馨的社會大家庭。

三是孝道的遵循要從國家出發。古代儒家孝道強調要由孝及忠,即由孝敬父母到忠于君國,《孝經》云:“夫孝,始于事親,中于事君,終于立身”,“君子之事親孝,故忠可移于君”,“故以孝事君則忠。”[13]要像孝敬自己的父母一樣忠于君王,忠于國家,做到忠孝兩全,這是古代孝道最看重的,也是唐玄宗為什么要親自為《孝經》作注的目的和動因。孟宗及古代許多孝子留給我們最值得吸取的教訓正是在這個問題上。 因此,在提倡和弘揚優秀傳統孝文化,構建和遵循社會主義新型孝文化的過程中,要確立孝忠兩全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統一的原則,并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來統領社會主義新型孝文化的具體規范,破除傳統孝文化中重孝輕忠、孝而不忠的怪象。要在孝德的培育、孝風的養成、孝道的建設中,始終把培育國家情懷,樹立國家觀念,強化國家利益作為核心,正確處理孝與忠、家與國的關系,國是千萬家,有國才有家,古今同理。培育國家情懷,樹立國家觀念,就是要把子女“羔羊跪乳,烏鴉反哺”感恩父母養育之恩轉變為愛國為民之情,為國奉獻,愛崗敬業,以黨、國家和人民的利益為重,舍小家,顧大家,像孔繁森那樣,在家是孝子,對黨、對人民、對國家是忠誠的戰士,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在家盡孝,在公盡責,當出現組織需要,面臨忠孝兩難選擇時,要堅決服從大局,舍小家,為國家,以黨和人民的利益為重,以事業為先,這正是今天我們構建新型孝道文化的需要和遵循的目的所在。

總之,孝德關系家庭的和睦幸福,孝風關系社會的團結穩定,孝道關系國家的長盛不衰。孝德體現的是個人的品質素養,孝風反映的是社會文明風氣,孝道是國家軟實力的體現。因此,不斷加強社會主義新型孝文化建設,是提升國家軟實力和影響力的需要,更是國家發展長盛不衰、長治久安的需要,這也就是孝文化研究的價值所在。

[參考文獻]

[1]朱仲先.孟宗的故事[M].北京:中國文聯出版社,2006:2.

[2]陳壽.三國志·吳書·三嗣主傳第三[M].裴松之,注.北京:中華書局,1952.

[3]陳壽.三國志·吳書·張顧諸葛步傳第七[M].裴松之,注.北京:中華書局,1952:1237-1238.

[4]陳壽.三國志·吳書·虞陸張駱陸吾朱傳第十二[M].裴松之,注.北京:中華書局,1952:1340-1341.

[5]陳壽.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第五[M].裴松之,注.北京:中華書局,1952.

[6]陳壽.三國志·吳書·吳主傳第二[M].裴松之,注.北京: 中華書局,1952(12).

[7]陳壽.三國志·吳書·是儀胡綜傳第十七[M].裴松之,注.北京:中華書局,1952:1418

[8]陳壽.三國志·吳書·諸葛滕二孫濮陽傳第十[M].裴松之,注.北京:中華書局,1952(12).

[9]陳壽.三國志·吳書·吳主五子傳第十四[M].裴松之,注.北京:中華書局,1952:1371.

[10]陳壽.三國志·吳書·吳書陸遜傳第十三[M].裴松之,注.北京:中華書局,1952:1354.

[11]許慎.說文解字[M].北京:中華書局,1963:173.

[12]司馬遷.史記·五帝本紀第一[M].北京:中華書局,1959.

[13]陳才俊.孝經全集[M].北京: 海潮出版社,2011:4,149,42.

(責任編輯:祝春娥)

中圖分類號:B8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4824(2016)01-0005-07

作者簡介:周厚強(1952-),男,湖北孝感人,孝感市政協文博館員。

基金項目: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4BZX080);湖北省教育廳重大委托項目(13ZD032)

收稿日期:2015-08-23

這一期的論文是關于孝道的歷史、文本與地方資源的研究。孝在中國文化中源遠流長,影響深巨。《二十四孝》中“孟宗哭竹生筍”的故事據歷史記載發生在孝感,《孟宗孝忠屬性辨析與啟示》一文通過歷史資料的考辨,認為孟宗是一位孝而不忠的典型,這個結論是學術新見,而且對于當代社會正確認識孝與忠、家庭私德與政治公德的不同具有一定啟發意義。《儒家孝文化的演化及反思》對先秦及兩漢時期的孝觀念與文化進行了新的探索,對五四運動以來對孝文化的批判進行了反思,并對孝文化建設提出了自己的新見,該文歷史跨度大,某些觀點,我也不盡同意,但該文在微觀方面有自己的思考。《二十四孝》是中國孝文化發展歷史上影響深巨的一個通俗文本,詩文、圖文并茂,增強了其傳播效果,《〈全相二十四孝詩選〉的詩性解讀》一文是對該文本的新角度的研究,其選題很有新意。最近有一位著名學者提出,文化是要花錢的,而不是要掙錢的,我對此觀點深以為然,但近二十多年來的文化建設中,確實存在著文化產業化、教育產業化等時代潮流,《試論孝文化資源產業化的價值及基本思路——以孝感市為例》一文探討地方孝文化資源產業化的價值與思路,也許是更受地方重視與歡迎的研究。

(主持人肖群忠,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猜你喜歡
啟示內容
內容回顧溫故知新
科學大眾(2022年11期)2022-06-21 09:20:52
內容回顧 溫故知新
科學大眾(2021年21期)2022-01-18 05:53:48
內容回顧溫故知新
科學大眾(2021年17期)2021-10-14 08:34:02
NHL聯盟制度安排對我國職業體育改革的啟示
體育時空(2016年8期)2016-10-25 19:57:28
西方管理理論在企業管理中的有效實施
國外跨境電子商務稅收發展經驗對我國的啟示
中國市場(2016年36期)2016-10-19 04:36:03
論美國警察院校政府經費投入保障機制及啟示
中國市場(2016年35期)2016-10-19 03:28:23
武陵山片區高校經管類專業大學生創新創業培養的建設與啟示
中國市場(2016年35期)2016-10-19 03:01:16
商業銀行受余額寶的影響和啟示
主要內容
臺聲(2016年2期)2016-09-16 01:06:53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无码'专区第一页| 国产伦片中文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男人的天堂| 在线毛片免费| a级毛片在线免费观看| 57pao国产成视频免费播放| 成年人福利视频| 欧美三级不卡在线观看视频| 中文字幕不卡免费高清视频| 波多野结衣一二三| 久久国产乱子| 亚洲欧美一级一级a| 久久久精品久久久久三级| 日韩在线中文| 伊人久久综在合线亚洲91| 666精品国产精品亚洲| 精品亚洲国产成人AV|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 真人免费一级毛片一区二区| 奇米影视狠狠精品7777| 黑色丝袜高跟国产在线91| 国产欧美网站| 综合久久五月天| 国产精品区视频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yjizz视频网一二区| 伊人91在线| 欧美无专区| 囯产av无码片毛片一级| 国产一二三区视频| 中文字幕无线码一区| 青草视频网站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人人软件 | 扒开粉嫩的小缝隙喷白浆视频| 亚洲最黄视频| 福利在线不卡一区| 亚洲一区二区约美女探花| 国产香蕉国产精品偷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66页| 欧美日韩国产综合视频在线观看| 女人一级毛片| 国产第一页免费浮力影院| 亚洲无码91视频| 国产精品视频第一专区| 久视频免费精品6| 亚洲 欧美 日韩综合一区| 黄片一区二区三区| 99久久99这里只有免费的精品| 真实国产乱子伦视频| 福利视频久久| 亚洲高清资源| 亚洲美女AV免费一区| 成人国产三级在线播放| 一本无码在线观看| 国产极品美女在线| 美女视频黄频a免费高清不卡| 日韩国产高清无码| 国产H片无码不卡在线视频| 国产成本人片免费a∨短片| 亚洲看片网| 超清无码熟妇人妻AV在线绿巨人| 全免费a级毛片免费看不卡| 97国产在线观看| 国产一级二级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av无码不卡免费| 99人妻碰碰碰久久久久禁片| 国产乱子伦手机在线| 精品自窥自偷在线看| 久久精品亚洲热综合一区二区| 国产成人无码AV在线播放动漫| 午夜国产精品视频黄 | 九九久久99精品| 成人夜夜嗨| 尤物视频一区| 国产精品男人的天堂| 久久99精品国产麻豆宅宅| 中文字幕在线视频免费| 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6| 国产精品伦视频观看免费| 国产呦视频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 日本午夜精品一本在线观看| 内射人妻无套中出无码| 亚洲av无码专区久久蜜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