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 鈺
?
大學生無償獻血的現狀及思考
白鈺
摘要:大學生獻血不僅有助于獻血者自己的生命健康,加快體內的新陳代謝,增強免疫力,而且還可以挽救患者的生命,緩解我國醫療用血緊張問題,推動醫療事業的發展,更有助于社會的穩定、民族的團結。目前大學生無償獻血工作已取得很大成績,但存在的問題也很突出,如大學生再次獻血率不高、獻血間隔期較短等。為了鞏固大學生獻血力量,了解大學生獻血者的思想狀態和心理需求。本文以新疆大學生為例,通過對大學生無償獻血現狀進行問卷調查并深入分析,為我國無償獻血工作的開展提供理論支持。
關鍵詞:大學生;無償獻血;現狀
1.參加無償獻血的大學生的基本情況
⑴大學生獻血人數在其整體中所占比例較小。從新疆昌吉學院的情況看,參與無償獻血的大學生人數較少,所占比例仍較小,學生自愿無償獻血是主要獻血方式。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一方面昌吉市對在校大學生采取的是個人自愿無償獻血方式,這一方式無計劃無要求,是否獻血全憑學生自己意愿,具有主觀能動性。另一方面該市對無償獻血的宣傳又是間斷性,各方面宣傳還不到位,也沒能激起廣大學生參與無償獻血的積極性。
⑵大學生獻血人群的持續性較弱。無償獻血是一項長期的、動態的活動,需要全民持之以恒地參與。而從昌吉學院的情況來看,獻血者多為初次獻血者,再次獻血者明顯不多。說明大學生再獻血率并不高,獻血的持續性仍較弱。
⑶大學生獻血人群的各種比例不協調。首先,男女比例略有差異。大學生無償獻血者男性略高女性,比例略有不均。其次,獻血量不同,男生以400ml為主,而女生多以200ml為主。第三,再獻比例不高。在校大學生中,初次獻血的占參與無償獻血學生的近一半。
⑷大學生獻血的周期性與采血車來校次數緊密相關。大學生獻血的途徑主要是通過采血車來校進行的,采血車來校次數多,大學生獻血次數就隨之增多,整體獻血量就多。
2.大學生對無償獻血的認知和獻血動機
⑴大學生對無償獻血的認知情況。從調查和訪談中了解到,對獻血知識的知曉率,參與獻血的大學生總體上高于未獻血者,這主要是因為,一方面已參加獻血的學生關心無償獻血知識,另一方面說明參與無償獻血可以幫助大家增加無償獻血的基本知識。但未獻血者中仍有不少人熟知獻血知識,目前我們的根本任務是怎樣讓熟知獻血法和獻血基本知識的未獻血大學生加入到獻血隊伍中來。
⑵大學生參與無償獻血的動機略有不同。獻血動機是公民獻血的內在驅動力。目前,大學生獻血動機略有不同,未獻者沒參與獻血的原因也不盡相同。出于“獻愛心”的人最多。說明大學生獻血者獻血的主要原因是奉獻愛心,這體現了當代大學生富于愛心、樂于奉獻的一面。其次是“朋友獻自己也獻”,說明大學生很容易受周圍人和朋友的影響,沒有過多思考就參與到獻血的隊伍中。出于“查血型或進行體檢”的目的的人也比較多。
⑶社會對大學生無償獻血的認同情況。目前,各種媒體對大學生獻血進行報道并給予了很高的評價,認為大學生獻血表明他們具有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和無私奉獻的愛心,是有益于社會的事情。這也得到了社會的普遍認同。
大學生獻血行為的建立是一個動態的決策過程,這一過程具有多樣性、易變性、沖動性等特點,并受多種因素的影響。
內在因素包括:第一,大學生身體健康是個體去獻血的前提,性格不同、生理結構不一致對獻血也有影響;第二,對疼痛的敏感性和感染疾病的恐懼心理,未獻血者的顧慮首先是怕感染疾病,其次是身體健康不允許。這說明怕感染疾病的恐懼心理是未獻血者最大的顧慮,這對是否參與無償獻血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獻血過程中必然要抽血、穿刺肌肉,引起疼痛,輕者會使本次獻血疼痛,有不舒服的感覺,重者會使獻血者發生針眼水腫,產生排斥情緒,一見打針穿刺就會產生恐懼心理,甚至害怕見醫生,這將嚴重影響這類人群的再次獻血意愿。受這類人的影響,他們的親朋好友也會產生害怕和恐懼心理,從而打消獻血意愿,如此相傳,會給無償獻血宣傳工作增加難度,因此要盡量消除獻血者的恐懼心理;第三,周圍人的獻血經歷和認可度的影響。
外在因素包括:第一,我國醫療條件尚不完善,引起大學生獻血者的擔憂,如輸血事業基礎薄弱,工作起步較晚,配套滯后,部分大學生會顧慮我國醫療條件的安全性。同時,我國獻血與血液生理知識的普及也十分緩慢,宣傳費用和人力的不足,只能把獻血工作當成臨時活動開展,因此,難以達到提高公民獻血意識的目的;第二,醫務人員的職業素質不高,增加了獻血者的憂慮,如服務人員專業的技術、采血操作的規范直接影響獻血者的獻血安全,工作人員不熱情、交流和溝通不夠等使獻血者感到不舒適,獻血者排隊等候時間太長,有抱怨時沒耐心傾聽和解釋,使獻血者感到不被尊重,政策法規的不完善降低獻血者的信心,季節的更替和假期的存在影響大學生獻血的周期性,市場經濟條件下人們對功利的追求,導致大學生無償獻血者的比例較少,人們對傳統美德的摒棄降低了大學生獻血的積極性,部分學校“重才輕德”教育體制,忽略了對大學生道德水平的提高等因素。
大學生無償獻血是一件利國、利民、利己的事情,對社會和對自己有益而無害。大學生是社會的接班人,是社會中最活躍的群體,是獻血的主力軍,他們對新鮮事物敏感而熱情,認為自己的奉獻,延續了他人的生命是十分值得的。充分把握這一特征,制定有效的措施,引導大學生積極參與無償獻血,緩解我國醫療用血的緊張問題。總結出來,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學校要開設衛生健康教育,做好無償獻血宣傳工作
學校教育是容易被大學生接受的一種教育方式,針對這次調查中大學生擔心的獻血問題,有的放矢地做好教育宣傳工作。
第一,要重視開發青年人樹立自愿無償獻血新觀念。在大學生衛生健康課程中,將血液知識、無償獻血宣傳知識納入健康教育教材內容,組織健康教育和獻血科普專業人士編訂科普教材和叢書。第二,學校與血液中心建立長期合作關系,定期組織志愿者開展獻血科普教育和宣傳,培養熱愛生活、關愛人生、互幫互助、愛心施救意識,使大學生真正懂得獻血無礙身體健康的道理,消除思想顧慮。第三,學校可以試行將獻血納入學生德育的評定中,鼓勵大學生參與無償獻血,參與社會互助活動,激發大學生參加無償獻血的積極性。
2.政府應完善獻血者招募政策,建設固定獻血者隊伍
在我國,由于醫療條件尚不完善,醫療設施配套較落后,在學習國外的先進策略的同時,還必須適應我國的國情。第一,研究學習美國的目標激勵措施,制定出適應我國醫療水平的激勵制度。第二,建設大學生固定獻血隊伍,可以平時不獻血,等緊急用血時,招之即來。這就需要從長期自愿獻血者中選出,并進行再宣傳和鼓勵,定期對他們做身體檢查,讓他們也享受到無償獻血的優惠。第三,建立稀有血型庫,為稀有血型者緊急用血做好基礎工作,要給稀有血型者做好血液儲備工作,除定期獻血外,還要保持聯系,以共同應對突發事件。
3.血站要提高采血機構的服務水平,消除獻血者恐懼心理
良好的服務水平,不僅可以消除獻血者的恐懼心理,而且也能促進更多的人加入到獻血隊伍中來。采血機構應該更新設備,改進采血技術,提高醫務人員的服務水平,加強對醫務人員的專業培訓,提高醫務人員的職業素質,改善醫務人員的服務態度,從而營造和諧、健康、方便、舒適的無償獻血環境。
4.提高大學生再次獻血比例
獻血后的身體健康是獻血者最為關心的。第一,獻血前,要對獻血者進行免費體檢并做好健康咨詢服務,讓他們如實了解到自己身體健康狀況,確定其是否符合獻血的條件。第二,獻血時,提高服務效率,節省獻血者時間,同時通過宣傳讓獻血者獲得更多獻血知識和獻血政策,這樣也能促進更多的獻血者繼續參加無償獻血,從而推動固定獻血者隊伍的建設。第三,獻血后,對獻血者進行健康教育指導和心理疏導,消除獻血者的心理負擔,拉近與獻血者的心理距離。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獻血法[z].1998-10-1.
[2]劉洪莉,唐榮才,郭東輝.南京地區大學生無償獻血意識及行為分析[J].中國公共衛生,2008(9).
[3]王乃紅,付雪梅.影響公民自愿無償獻血的因素調查分析[J].中國輸血雜志,2006(02).
[4]李華,王振維.重慶市無償獻血工作現狀與對策研究[J].重慶醫學,2007(6).
[5]李文萍.獻血者的現狀分析[J].中華醫學實踐雜志,2005(08).
[6]李秀蘭,劉仁文,顏建吾.無償獻血的影響因素分析[J].實用預防醫學,2008(02).
DOI:10.16653/j.cnki.32-1034/f.2016.12.039
作者單位:(昌吉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