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秀引
(復旦大學 基礎醫學院,上海 200000)
高校輔導員工作中的“四個結合”*
韓秀引
(復旦大學 基礎醫學院,上海 200000)
高校輔導員是我國高等教育體系中的一種特色教育模式。輔導員一方面要通過這些事務與學生建立聯系,另一方面更要賦予具體事務深刻的意義,提高學生工作的思想性、針對性和有效性,工作中要注意四個結合。
一、思想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相結合
思想道德教育需要輔導員從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出發,對學生的政治素質、思想品德、心理健康以及其他養成教育進行潛移默化地影響和教育。心理健康的大學生應該具有積極而合理的心理活動,正常而平穩的心理狀態,對過去、當前或發展中的客觀外環境具有良好的適應功能,對自我內環境具有正確的認知和體驗。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而健康的心理品質,又是良好思想道德的前提和基礎。
輔導員在開展思想、政治、道德教育時,要注重大學生認知方式、行為養成、人格發展等心理品質的培育,良好的心理素質能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思想道德教育的內涵和意義,提高教育的有效性。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則是心理健康的內在動因,有些大學生的心理問題歸根到底是價值觀和認識論的偏差,當政治思想問題與心理工作的“中立”原則相悖時,輔導員應始終秉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二、學校管理與學生自我管理相結合
在輔導員和學生的關系中,輔導員是學校的代表、是管理者,學生是被管理者、也是自我管理者,在一定意義上,他們的目標是有矛盾的。輔導員更關注的是整體的、長遠的目標,而學生往往會關注局部的、眼前的目標。如何使二者的目標統一起來,就是輔導員管理學生最重要的職責。
輔導員應以培養學生骨干、貫徹學校精神、建立班級制度為管理重點,既要向學生提出管理要求、又要在學生中培養管理隊伍,當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交集不斷擴大時,二者的目標也將逐步趨近,學生的自我管理也就不斷得到實現。學生是自己生活的主人,是自己發展的主體,大學生已具備接受管理和自我管理的能力和條件,自我管理也是學生自我實現的一種形式。輔導員應在實際工作中,著眼于挖掘學生的能力和潛力,營造氛圍,創造機會,搭建平臺,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學生自治組織和社會實踐,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推動學校管理與學生自我管理的結合。當學生更多地參與了管理,輔導員就能有更多地空余時間用來研究學生問題,從而更進一步促進學生管理,如此,形成良性循環。
三、促進學生發展與預防學生問題相結合
在學生的成長和發展過程中,難免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問題,輔導員也經常限于校園中“消防救火員”的角色,但大學生碰到的大部分問題屬于成長過程中伴隨出現的。因此,在具體工作中,即要促進學生發展,又要預防學生問題發生。促進學生發展不僅需要輔導員以全體學生為對象,避免只顧兩頭學生,忽略中間地帶,而且要求著眼于學生人生發展的全過程,避免為了解決問題而解決問題。預防學生問題則需要輔導員針對學生的不同情況,采取相應的應對措施,防患于未然,做到學生問題及早發現、及時干預,使學生能得到及時的、科學的輔導。
促進學生發展與預防學生問題互為作用,互為影響,預防為發展掃除障礙,發展是為預防做好準備。在全體學生中營造積極向上的發展需求,也就為同學提供了朋輩導師,為學生成長提供了積極的養分,有助于預防問題的發生;如果學生問題得到合理預防,勢必提高學生的自我認知和他人感知,形成自己的問題解決機制,對學生長遠的人生道路具有指導意義。
四、輔導員投入與整合資源相結合
輔導員即是教師又是管理者,雙重身份既給學生工作帶來便利,又為輔導員發展提供暢通的渠道。當然,這也意味著輔導員要比其它單純的教師和單純的管理者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校內職能部門、校外機構企業,凡是和學生有關的事宜,最終多數要通過輔導員進行落實。輔導員在協助落實事務的同時,應主動和對方建立聯系,以備后續之需,這是整合資源最簡單、也最需要用心的一種方式。另外輔導員可以借用已畢業學生的校友資源、在校學生的家長資源等,拓展自己帶班工作的能量庫,為學生提供豐富的資源。
正如某高校某學生微信號調侃道:“學郵基本上可以不看,但輔導員的郵件一定要看”,鮮活地體現了輔導員在學生中的重要性和權威性。輔導員在整合校內外資源方面各有千秋,如能將輔導員的個人投入和整合資源相結合,不僅為學生提供更好地教育條件,還能創新學生工作的方式和載體、提高輔導員在學生中的威望,為輔導員扮演好人生導師和良師益友的角色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大學生活雖然短暫,但對學生的人生卻起到關鍵的作用,輔導員無疑是學生成長成才的關鍵角色。
(責任編輯:華秀梅)
DOI:10.13585/j.cnki.gxfdyxk.2016.01.023
*作者簡介:韓秀引(1977-)女, 復旦大學基礎醫學院輔導員;2011年“全國高校輔導員年度人物”。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5337(2016)01-0096-02
□ 高校輔導員年度人物筆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