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艷軍,楊曉英,張悅
(大連理工大學 1馬克思主義學院,遼寧 大連 116024;2盤錦校區學生工作部,遼寧 盤錦 124000)
□ 本刊專稿
“價值澄清”式高校輔導員談心工作模式探究*
戴艷軍1,楊曉英2,張悅2
(大連理工大學 1馬克思主義學院,遼寧 大連 116024;2盤錦校區學生工作部,遼寧 盤錦 124000)
摘要:主客體之間的有效溝通是成功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前提和有效渠道,與大學生談心是高校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方式。針對輔導員談心工作的現狀,基于價值澄清理論中的談話策略,探討“價值澄清”式輔導員談心工作模式,有助于提高輔導員談心工作的科學性、實效性。
關鍵詞:高校輔導員;價值澄清;談心工作
溝通是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礎。談心談話作為最重要的溝通方式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常態工作方式和重要工作方法,在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發揮舉足輕重的作用。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上各種思想文化相互激蕩,大學生受各種思想觀念影響的渠道明顯增多,他們思想活動的獨立性、選擇性、多變性、差異性明顯增強,不斷探索與大學生進行思想溝通的有效方式,構建“價值澄清”式輔導員談心工作模式,對于更好地開展高校輔導員談心工作,加強與改進大學生日常思想教育實效性具有嶄新意義。24
一、高校輔導員談心工作中的“價值澄清”
所謂“價值澄清”是指20世紀60年代在美國風靡一時的價值澄清教育理論學派所提出的一種教育理念和方法,旨在幫助學生適應復雜多變的社會價值觀念選擇的需要,從而形成適合本人的價值觀念體系。正如“價值澄清”學派的代表人物基爾申·鮑姆所指出的,“價值澄清”可被定義為利用問題和活動來教學生進行評價并且幫助他們熟練地把這一過程應用到他們生活實踐中去的理念和方法。可見,“價值澄清”的獨特性在于主張價值觀教育不是從理論到理論的說教或灌輸,不是教給學生一套概念體系讓學生去背,而是盡可能接近學生生活,使其自然而然地建立與社會主流價值相適應的個人價值觀體系,并為此提出了各式各樣的教育教學策略以及具體的操作方法。在輔導員談心工作中采用“價值澄清”的理念和方法,面對談心工作中大學生提出的各種實際問題和他們對這些問題的不同想法,輔導員與他們進行平等討論和真誠交流,從而使他們提高價值判斷的能力,掌握價值評價的方法,自覺地建立起適應社會發展方向的個人價值體系的談話模式,“價值澄清”式談話具有以下一些特點和優勢。
(一)“價值澄清”尊重大學生在談話中的個性和主體地位
價值澄清理論受人本主義的影響,充分相信學生自身的潛能,即相信學生有選擇和思辯的能力,尊重受教育者的主體性。教育者不再直接地把正確的教育理念灌輸給學生,而是與學生平等地對話,促使學生自由、自發地澄清自身原有的價值觀。輔導員談心工作堅持“以學生為本”,為學生的成長成才提供助力導航,就是要充分調動大學生的主體性,尊重他們的個性和想法,體現受教育者作為思想政治教育主體的本質屬性。4
大學生基本上屬于成年人范疇,他們一方面已經具有了相對成形的價值判斷體系,具有強烈的自我意識和實現自我價值的需要,另一方面,他們的獨立性與自主性卻受到家庭、社會和學校的一些限制。這一矛盾,在相對開放、自由的大學生活中得到了一定釋放,他們非常希望張揚自己的個性,希望自己的觀念被認可、被尊重,無論是在朋輩交往或者是師生關系中,都表現出較強的主體意識和思辨能力,這對傳統以說教式、灌輸式、命令式為主的師生談話方式和師生關系的模式都提出了嚴峻挑戰和新的要求。價值澄清理論與方法給輔導員談心談話工作理念和模式的更新提供了有益的借鑒和啟示。輔導員通過改變以往直接給學生建議與指導的工作模式,在與學生談話中充分了解學生,尊重他們的個性,耐心傾聽他們的想法,進而用價值澄清策略引導學生主動思考,讓他們在價值沖突中作出自主選擇,這樣才能更好地提高輔導員談心工作——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二)“價值澄清”注重發展大學生的價值選擇能力
價值澄清方法是以提高學生的價值選擇能力為目的的。它是通過學生的自我反思來實現價值觀教育的過程,從根本上來說是大學生自我教育能力的體現。正如我國優秀教育傳統理論所指出的,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作為學生從學校走向社會的最后一站的高等學校,是一個準社會,在這里大學生需要掌握的不僅是專業知識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學習面對生活的態度,確立立足社會的價值觀念體系,掌握獨立思考、評價和選擇正確人生道路的方法,形成自我教育的能力。
價值選擇的能力,或者說使自己的人生價值觀建立在人類、國家和社會基礎上的、且能游刃有余地協調好二者之間關系的能力,是在長期的生活磨礪中形成的。大學生一方面信息來源渠道多而復雜,另一方面年齡和閱歷比較淺薄,面對變化多端的生活現象和其中形形色色看起來互相矛盾、糾纏不清的問題,往往很快陷入困惑和迷茫之中。據調查,44%的大學生面臨這些困惑和迷茫,這和他們在成長過程中缺少獨立思考和自我選擇的歷練、大部分生活在學校和家庭規劃好的人生軌道上直接相關。離開家庭和父母管控之下的大學生活,應該補上大學生成長過程中情智成長這一課,輔導員在與大學生談話中通過營造寬松的氛圍,鼓勵他們主動思考,勇于實踐,自主選擇,增加歷練,澄清自身的價值取向,規劃將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協調統一的人生道路從而不斷克服成長中的困惑和煩惱,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
(三)“價值澄清”促進培養大學生感知和適應社會生活的能力
價值澄清過程是通過選擇、贊賞和行動三個階段讓學生在多種價值觀面前自由選擇、審慎思考、自我悅納、自我激勵、勇于踐行、養成習慣的過程,是知行統一、學做一致的過程,對于提高學生對現實生活的感知能力,增強社會適應能力具有顯著作用。
感知和適應能力是在交往與參與的過程中形成的。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90后大學生,生活在傳統與現代社會交替的漩渦之中,他們熱情、開放與沉默孤獨并存,獨立性和依賴性共在,追求新鮮感、接受新事物能力強而責任感和心理承受力不強,特別是人際交往方面缺欠較多。價值澄清過程運用特定策略促進師生之間的溝通、交流和互動,寓價值觀教育于交往實踐之中。輔導員與學生的談心過程實質上就是一種關于價值評價、價值選擇和價值實現方式的交流、溝通、互動過程,對于引導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更多和更廣泛的人交流、交往,更多地參與社會實踐,學會換位思考,學會把自己放在群體以及整個社會中、歷史發展中去思考,他們才能清晰地意識到自己是一個什么樣的人、社會是一個什么樣的社會,在這個社會中個人能改變什么、能為社會發展做些什么,從而為提高個人對社會的適應能力奠定了思想和行為的基礎。
二、高校輔導員“價值澄清”式談心工作模式
所謂高校輔導員“價值澄清”式談心工作模式,是借鑒價值澄清方法中的談話策略而構建的輔導員談心工作方式與流程。
(一)以培養學生的價值選擇能力為目標的談話方式
鼓勵學生自由選擇。輔導員約學生或者學生來找輔導員談話,一定都是針對某個具體問題而進行的,特別是學生,往往是帶著深深的困惑和糾結來見面的,這時輔導員不能急于先入為主地闡述自己的看法并給予學生意見和建議,而是傾聽學生的心聲,和他們一起探討面對的問題和可能做出的選擇,不附加任何條件和限制讓學生在“隨心所欲”的情境下知曉自己的選擇的傾向性亦即價值傾向性。例如對于那些面臨學業困境的大學生,讓他們盡情傾訴自己的想法,鼓勵發散思維,澄清是不想學、不愿意努力、還是學不會等等,讓學生在沒有壓力的情境下盡情吐露,輔導員不加任何判斷和評價。
學會從多種可能中進行選擇。基于談話目標并根據學生傾訴中獲得的信息,輔導員要與學生一起討論,面對目前的問題,有哪些對策和選擇?例如面對學業困境的學生,目前可以采取哪些態度?鼓勵學生盡可能列出多種不同的對待問題的態度和解決問題的方案。
評價選擇的后果。這時輔導員要和學生一起,對每一種可能選擇的后果進行審慎思考、利弊分析、后果評價,在此基礎上鼓勵學生做出自主選擇。在這一階段,輔導員要引導學生想明白自己的價值取向是什么?學生只有清晰地認識到自己選擇的價值、行為的后果,才能澄清自己的價值觀究竟是什么。
(二)以培養學生堅定信念為目標的談話模式
自我認同。談話中輔導員要創造條件幫助學生實現價值選擇上的自我認同。例如學生面臨就業選擇時,一旦他(或她)選擇了自己的就業方向,輔導員要與學生確認,這一選擇是否是在深思熟慮基礎上獨立自主做出的理性決定?是否愿意把自己的選擇告訴家人或同學?讓學生堅定自己的選擇,并樹立對自己所做的選擇的自信心。
挑戰選擇。學生堅定自己的信念后,輔導員在談話中要設置一些具有挑戰性的情境對學生做出的選擇提出質疑,如所選就業方向將遇到的困難、如果就業方向不能實現、將來的職業中將面臨的挫折等等,促使學生思考自己的選擇遭到差評或者得到否定性的后果時,他該怎么辦?是否會堅持自己的信念?以此促進學生對自己選擇的堅定性。
(三)以推動將價值選擇付諸行動為目標的談話模式
行動計劃。輔導員要在談話中引導和幫助學生根據自己的選擇制訂行動計劃,例如學業遇到困境的學生,他選擇面對的態度和決定后,關鍵要看他怎么做?輔導員在這一階段要陪伴學生做出具體的行動計劃,并有遇到挑戰的應對預案,這樣學生才能把自己的價值選擇落實在自己學習和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滲透到專業學習、日常生活、社會交往、創業就業等現實生活的選擇中去。
監督落實。行動計劃做好后,輔導員要和學生討論以促進其決心執行,而且要和學生確認是否愿意請老師或同學監督。如果學生真的下定決心去付諸實施自己的選擇,他就會會有信心、也會愿意對一些監督措施做出承諾。如果一個學生的價值選擇能夠長久地在行為中堅持,那么這一行為就應該說達到了價值的層面,它就會變成一種習慣、一種生活方式,這一價值觀就會成為他個體的行為的思想指南。
三、高校輔導員應用“價值澄清”式談心工作模式的原則和方法
(一)高校輔導員面對大學生價值澄清反應應遵循的基本原則
輔導員在談話的過程中應用價值澄清策略時,要注意引導、陪伴學生,從學生的思考和辨析中培養學生的自我澄清能力,使學生在以后面對各類問題時,學會思考與選擇的方法。為了達到理想的談話效果,在具體操作過程中要把握以下幾點原則。
耐心原則。面對大學生的價值澄清反應,輔導員要讓自己慢下來、靜下來,抱有足夠的耐心。輔導員要讓學生思維在前,自己跟著學生思維路線走,陪伴甚至欣賞學生自我思辨的曲直勝敗全過程。徹底改變直接給學生建議、指導或答案的工作思維和模式,在耐心傾聽的基礎上,耐心與學生一起探討各種可能走出困境的辦法,讓他們感覺輔導員永遠站在自己身后支持并陪伴自己成長。
生活原則。輔導員平時工作要關注學生的日常生活,與學生談心不能空對空地談價值澄清,而是要從學生的日常生活切入,從學生產生思想困惑的生活中的具體問題入手。通過深入學生日常生活事件采取選擇、珍視、行動,以此不斷培養個人能力,進而啟發學生思考深層次的價值問題。
過程原則,即輔導員要關注談話過程。價值澄清反應過程即是教育,鼓勵學生與教師交流互動。在傳統教育中,教師更關注教育結果,對學生是否掌握了某種知識、是否具有了標準答案更看重。而價值澄清更注重過程,輔導員與學生談話不要只想著談話結果,而要更關注學生能不能掌握獲取知識的方法、會不會探索尋找標準答案的途徑。因而,輔導員在與學生談話中更要關注學生的思維過程,鼓勵學生多交流,在不斷的討論、辯論中尋求自己答案。
行動原則,即輔導員要重視學生價值選擇后的行動。知行統一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也是原則。價值觀澄清是為了更好地指導自己的生活,所以學生遵循自己的價值選擇,在行動中尋求價值實現才是落腳點。
(二)編制有個體針對性的價值澄清量表
“價值澄清”式輔導員談心工作模式需要依照模式流程的七個步驟編制價值澄清量表。這個量表必須是在對學生存在的基本問題和思維特點編制的有針對性的問題集合。如對面臨學業困難且仍然沒有引起重視的學生,輔導員要事先做好準備工作,編制出適合這一學生價值澄清的談話量表,以指導整個談話過程,實現談話的初衷。可見,價值澄清式輔導員談話工作是一項繁復而動態的工作,建立這些量表一是要對學生具有共性的問題進行分類,如在遼寧省大學生思想困惑調查中發現,大學生出現困惑最多的五個方面是畢業發展、情感問題、學習困境、寢室生活和人際關系;二是要針對不同學生的特點將這些問題個性化,如對于存在專業學業困境且意志不夠堅定的學生A,輔導員價值澄清式談話模式量表中的問題設計如表1所示。

表1 A同學(學業困境問題)價值澄清談話量表
(三)價值澄清量表的使用方法
選擇量表。輔導員在與學生談心過程中可以針對學生的不同問題,應用不同的價值澄清量表。不同專業、不同學校的學生遇到的困惑可能會有所不同,同一學校、同一專業不同個性的學生也需要輔導員在實際工作中根據澄清反應工作流程,編制更適合的價值澄清量表,輔導員在與學生談話之前要依據這一為“私人訂制”的價值澄清量表的內容進行。
選擇步驟。輔導員在學生的談話過程中,價值澄清量表的各個步驟不一定都要一一談到。具體談話進行要依據學生的反應進行,但談話思路是由選擇、贊賞、行動三個階段進行,有時談話過程可能也會反復,談話提綱中的問題也要依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具體化。
記錄過程。輔導員在學生談話后要及時記錄,并定期整理這些記錄,跟蹤學生談話后的變化。談話時輔導員要讓學生感覺交流的過程自然而親切(最好不要拿著量表談),但談話后要及時整理談話過程,每學期或每學年要整理談話記錄,分析學生各類問題出現的比例、分析問題談話的效果,并在日常工作中注重總結規律,不斷改進量表。
總而言之,借鑒價值澄清理論,探索“價值澄清”式輔導員談心工作模式,是高校日常輔導員談心談話工作科學化、有效化、經驗工作理論化的有益嘗試。它對于加強輔導員談心談話工作中價值導向的作用,提高輔導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具有重要價值。
參考文獻:
[1]鄭富興.現代性視角下的美國新品格教育.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解光夫.價值澄清學派及其轉向的研究.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03
(責任編輯:姚宏志)
Value Clarification-Style of Heart-to-Heart talk between College Advisors and Their Students
Dai Yanjun1, Yang Xiaoying2, Zhang Yue2
(1CollegeofMarxism,DalianUniversityofTechnology,Dalian,Liaoning, 116024;2StudentAffairsDepartment,PanjinCampus,DalianUniversityofTechnology,Panjin,Liaoning, 124000,China)
Abstract:Effective communication between the subject and the object is a precondition and a working method for successfu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s college advisors frequently resort to heart-to-heart talk with students, it is necessary to discuss how to make it more scientific and more substantive by applying value clarification theory to it.
Key words:college advisor; value clarification; heart-to-heart talk
DOI:10.13585/j.cnki.gxfdyxk.2016.01.001
*基金項目:遼寧省社會科學規劃基金(L12BZZ020)
作者簡介:戴艷軍(1965-),女,大連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楊曉英(1973-),女,大連理工大學盤錦校區學生工作部副教授;張悅(1986-),女,大連理工大學盤錦校區學生工作部輔導員。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5337(2016)01-00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