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娜
摘 要:作為高職院校教育體系中主要組成部分之一的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息息相關,其共同目的都是為社會培養高素質的綜合性人才。本文主要從加強理想信念教育、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教育思想觀念、加強情感教育等方面探討了整合高職院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途徑,以期為廣大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教學參考意見。
關鍵詞: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途徑
1.加強理想信念教育
加強理想信念教育的目標是提升高職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素養和道德品行;其核心是堅持科學健康的教育方法,幫助學生轉變思想觀念,樹立正確的科學價值觀和社會道德觀。加強理想信念教育的主要內容有轉變大學生“個人主義”和“自私論”、轉變價值觀念、堅持科學發展觀和實事求是等。理想信念教育是對心理健康教育理念的進一步延伸與拓展,不僅可以幫助大學生樹立健康的思想觀念,還可以幫助教師實現心理健康教學目標。目前,我國高校加強理想信念教育的手段主要有開設心理健康知識講座、利用校園文化組織開展榜樣教學和實踐活動,幫助大學生更加全面地認識和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知識和思想政治知識。就思想政治教育而言,教師可以利用課堂教學達到宣傳心理健康知識的目的。就學校而言,定期舉辦心理健康知識講座可以發揮第二課堂的作用,為學生接受系統化、全面化、專業化的心理知識和思想政治知識提供理論基礎。
2.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
21世紀是市場經濟時代,市場經濟的開放性和競爭性特點促使我國高校人才培養觀念發生了改變,由共性教育思想向個性教育思想方向發展,為社會培養專業能力強、綜合素質高的全面性人才。樹立個性思想教育意識的主要內容包括以科學發展觀作為教育方向,關注學生的精神意識層面培養,構建新型師生關系,鼓勵學生培養創新型思維等。就構建師生關系而言,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是教師作為教學的主體,在課堂教學中占據主動地位。這種教學模式存在很大的弊端,不僅讓學生對教學內容提不起任何興趣,導致課堂氛圍沉悶,還會使學生喪失學習主動權,缺乏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因此,教師在開展思想政治教學和心理健康教學的過程中,要積極主動地突出課堂主導地位,將學生作為課堂教學的主體,培養學生的自主、合作意識,調動課堂氣氛,培養學生自主意識。
3.加強情感教育
確定學生情感教育的首要目標是整合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相對思想政治教育而言,心理健康教育在結構體系和教育方法上還不夠成熟。因此,高校在整合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要側重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學目標、教學方法及教學目的,實現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融合。傳統呆板的教育模式已不適應當今教育教學目標,加強教師教育教學思維模式及觀念的轉變是當今教育體制改革的方向。比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 應改變單一的教學方法,組織開展多層次的課堂活動,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質量和效率。辯論賽、時政演講、師生對話、針對性課外輔導、角色扮演等都是課堂教學活動多元化和層次化的主要表現形式,利用這些活動開展教學不僅可以調動學生積極主動學習的興趣,發揮學生的主導作用,還可以幫助教師自己實現課堂教學的目標,把心理健康教育積極滲透到思想政治教育中,促進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結合。除此之外,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都需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育模式,堅持以科學發展觀、實事求是、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作為構建高校課堂教學的準則。構建高校課堂教學和新型師生關系的目標是培養思想政治覺悟高、心理素質好、體格健全的大學生,從而實現情感教育與個性教育的有效融合;同時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立場和觀點有針對性地制訂合適的教學方案,解決大學生的品行素養和心理障礙問題,實現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整合的目的。
整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需要堅持以思想政治教育為原則的指導作用,以促進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大學生心理素質。心理健康教育的發展需要以思想政治教育的相關理論知識作為指導,從而提升大學生的品行素養;思想政治教育要以心理健康教育作為前提,為進一步鞏固大學生道德品質提供理論基礎。
參考文獻:
[1]王 蓓.高職院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研究[J].中等職業教育,2011, (8):4-7.
[2]賀德輝.心理健康教育融入高職院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初探[J].中國校外教育(下旬),2014,(2): 1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