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燎原
摘 要: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普及,大學生群體與網絡的聯系也日漸緊密。網絡作為重要的信息傳播方式,對大學生的生活和工作產生著極其重要的影響。特別是步入“互聯網+”時代后,大學生的就業創業形式出現了新的變化,面臨著巨大的機遇和挑戰,而如何了解“互聯網+”時代背景下的社會新變化已經成為重要的社會問題。本文從“互聯網+”時代背景下大學生創業的基本模式入手,對大學生創業路徑的優化進行了細致的分析,希望能夠為大學生創業提供一定的支持和借鑒。
關鍵詞:“互聯網+”時代;大學生;創業模式
2015年3月份,李克強總理在十 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指出,要積極營造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社會發展新局面,切實通過創業和創新工作的開展,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提供不竭的動力,并促使中國社會順利過渡到經濟新常態,提升社會大眾的物質生活水平。
推進大學生自主就業,不僅能夠促使我國經濟保持一定的繁榮和活力,還能提供一定數量的就業崗位,減輕社會就業壓力,為和諧社會的建設和發展做出相應的貢獻。
一、“互聯網+”時代背景下大學生創業基本模式
1.網絡銷售類
由于網絡銷售存在成本和風險相對較低,回報速度快、回報率高等特點,因而深受我國大學生喜愛;特別是對于一些創業資金有限的大學生,網絡銷售創業模式是其最佳選擇。網絡銷售類創業主要以電商網站提供的創業平臺和微博、微信為主要載體,門檻相對較低,因此大學生在進行創業的過程中一般會首先考慮這一創業模式,它對大學生創業活動的開展產生著一定的積極影響。
2.專業服務類
大學生在創業初期能夠結合自身專業優勢,通過設計網站、提供信息咨詢服務、搭建網絡溝通平臺、開發和維護網絡軟件等方式進行創業。這一創業模式相較于網絡銷售類更有利于大學生的個人發展,創業活動的可持續性也相對較強,能夠進一步提升大學生自身創業能力,為大學生積累創業工作經驗,是一種質量更高的創業模式。[1]
3.高科技項目類
由于大學生是當前我國高科技知識和相關技術的接受和實踐者,在高科技項目類創業方面具有一定的發展優勢和發展前景,所以大學生可以將創新2.0基本思路作為創業指引,以互聯網平臺為依托,充分借鑒云服務、智能技術、互聯網技術等高科技手段,進行高科技項目創業;[2]同時,現階段,國外發達國家對我國高科技項目創業較為關注,項目融資的成功率相對較高,為大學生高科技項目創業模式的選擇提供了一定的便利,也促進了高科技項目創業的發展。
二、“互聯網+”時代大學生創業途徑的優化和創新
大學生創業途徑主要包含創業動機、創業機會、創業資源、創業團隊以及創業條件等方面內容,對“互聯網+” 時代大學生創業途徑進行優化時應該以此為切入點,保證創業途徑探索的科學性。本文選取其中較為重要的幾點進行分析,希望能夠為大學生創業工作的開展提供相應的支持。
1.對大學生創業核心要素的優化
(1)優化創業機會。創業機會對大學生創業工作的開展產生著極其重要的影響,所以政府和相關教育部門應該積極探索和發現有利的創業機會,推進大學生創業。一方面,政府可以結合當地經濟發展狀況選擇建立相應的大學生創業園區,加強大學生與社會企業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借鑒企業成功發展經驗,引進企業優秀創業項目,促進大學生創業健康發展。另一方面,政府應該結合大學生創業的實際情況為學生提供一定的優惠政策,通過方針政策的傾斜,為大學生創造更多的優良創業機會,促進大學創業工作的開展。[3]
(2)優化創業資源。大學生自身的主觀創業傾向和社會客觀要求促使其走上了創業發展的道路,所以社會為了推動大學生創業,為大學生提供了豐富的創業資源,以提升大學生創業的成功率。首先,應該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創業動機,政府和高等教育部門可以對大學生創業進行適當的宣傳教育,深化大學生對于創業的認識,增強學生的創業信心和興趣;其次,在教育實踐中,教師應該積極發現和挖掘學生的創業潛力,使其具備獨特的創業能力,進而提升大學生創業的成功率,促進大學生創業事業健康發展;最后,應該引導大學生在高等教育階段和初期就業階段積累資金,為后期創業工作的開展儲備資金資源。為此,政府相關部門可以結合學生創業需求,適當創設大學生創業融資體系,為大學生創業提供相應的資金支持。
2.大學生創業條件的優化
(1)政府應該為大學生創業提供一定的扶持政策。在新的歷史時期,政府應該順應“互聯網+”的時代潮流,積極采取一定的措施應對“互聯網+”下大學生創業形式的新變化和新發展,結合學生創業需求,對各項創業扶持政策進行優化調整,真正將對大學生創業工作的支持作為政府工作常態。同時,政府應積極創建大學生創業信息平臺,為大學生創業工作的開展提供相應的動態信息分析支持,定期向大學生提供本階段我國經濟發展的分析預測結果以及“互聯網+”時代對大學生就業產生的影響,使大學生能夠全面掌握創業信息,提升創業科學性和成功率。
(2)高校應該重視對大學生自主創業能力的培養。良好的校園教育環境是高校培養高素質創業人才的前提,各地高校應該重視對大學生創業工作能力的培養,在教育實踐中有意識地對大學生進行創業技能培養和強化創業意識,開設相應的創業通識教育課程,為有意創業的學生配備相應的創業指導教師,鼓勵大學生積極進行創業探索,以增強大學生的創業能力。同時,高校還應該結合大學生創業需求,對教學內容和教學體系等進行適當的改革創新,將創業教育與日常教學相結合,并定期開展創業論壇、創業大賽等活動,為大學生提供與企業交流的機會,為大學生創業工作的開展奠定基礎。
(3)大學生自身應優化互聯網創業思維。一般情況下,互聯網思維主要包含用戶體驗、大數據以及免費模式三個主要方面的內容,其中的用戶體驗就是用戶的思維。互聯網商業除了要為用戶提供相應的產品和服務以外,還較為重視用戶的參與程度,一般會根據用戶的意愿定制產品和服務,甚至讓消費者參與產品的設計與傳播。簡單地說,免費模式就是流量思維。前期的免費是為了后期獲得更大利潤。互聯網創業模式的一個重要特征就是固定成本高而邊際成本較低,后者幾近于零,也就是說進行互聯網創業可以進行零成本的邊際擴張。對用戶實施免費策略能夠賺取一定的流量,然后可以通過增值服務和廣告等獲得相應的收益。而大數據具體指大量的信息資料,通過應用新的處理模式獲得強大的決策能力和洞察能力,進而獲得豐富的信息資產。高校大學生在接受創業教育的過程中不斷強化創業思維,能夠提升創業意識和創業能力。
進入“互聯網+”時代后,當代大學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創業挑戰,也獲得了一定的創業機會。高校在教育實踐中應聯合當地政府,對大學生創業模式進行探究,在積極培養大學生創業能力的基礎上,為其創造良好的創業環境。
參考文獻:
[1]蘇麗琴,陳亞麗.基于網絡創業視角的電子商務學生創業緣探析[J].江蘇科技信息,2014,(23):9-11.
[2]陳月波,劉 海.高職電子商務專業學生創業創新實踐探索[J].紹興文理學院學報,2013,33(8): 89-93.
[3]劉樹安.大學生互聯網創業SWOT分析[J].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5,16(3):2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