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正本
摘 要:在目前的思想政治課教學中,不難發現影響思想政治課教學的成敗、效益高低、價值的大小的原因有很多種,其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思想政治課教學同參與教學過程的師生的心理狀態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教學過程中師生應認識到思想政治課教學的心理誤區并加以改變,使自己具有良好的心理狀態,這對思想政治課教學的成功能夠起到很大的積極影響,可以幫助思想政治課教學獲得最高效益和最大價值。
關鍵詞:思想政治課;心理狀態;解決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6)12-0350-237
在專業領域,思想政治課教學的“五要素說”曾指出,“政治教師”“學生”“政治教材”“教學手段”“師生的道德心理氛圍”是思想政治課教學過程的五大要素。雖然這并不是最科學的教學論觀點,但是其中所體現的教學質量與師生的道德心理相關的理念是具有開創性和引導性的。要知道,在目前的思想政治課教學中,因為重視度不夠、專業素質偏低等原因,思想政治課教學存在一些心理誤區,亟須做出改變和跨越。
一、思想政治課教學的心理誤區
(一)教學心理氛圍的“逆反性”
在思想政治課中,因為受學科、周圍環境和自身年齡特點的影響,有些教師和學生會產生“逆反性”教學心理。
對于教師而言,對職業、專業的不順心;對教材“多變性”產生反感情緒;因教材理論與教學實際的差距而產生的茫然;對高考教學難度提高的困惑;對政治教師言行特殊要求的潛在壓力等都是其“逆反性”教學心理的體現。
學生的逆反心理則更為常見,比如,對一些枯燥教材內容的厭煩;認同社會中輕視政治科的現象;抵觸為了考試而大量背誦的現狀;對教師簡單古板教學的失落感;對教師言行不合“理論要求”的不滿;對教師教育要求的直接或間接抵觸等等。
(二)師生交往的“單向性”
盡管新課改觀念已經在竭力推行,但傳統的教學模式仍然根深蒂固地影響著思想政治課教學,最突出的表現就是教學過程中“一言堂”“單向性”的現象仍然普遍存在。在思想政治課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將知識一口氣灌輸給學生,而不是通過與學生進行互動進行知識的傳授,教師往往一方演說、下發指令、向學生提要求、檢查結果,讓學生喪失了本來的主觀能動性,成了沒有思想表達能力、沒有話語權的內容接收器;教師完全相信思想政治課教材,不會聽取學生的創新性的、有益處的思想觀念,沒有以平等親和的態度對待學生。
(三)教學情感的“消極性”
在各種因素的影響下,思想政治課對某些學生而言毫無興趣可言,學生在思想政治課上不再有最初的興奮和積極態度,在情感上對思想政治課產生了學習情感上的“消極性”。而學生的消極性又反過來作用到了思想政治課教師身上,教師看到死氣沉沉的學生就會失去講課的激情,最終導致教學質量極差的惡性循環。
二、跨越思想政治課心理誤區的方法
(一)變教學心理氛圍的“逆反性”為“相容性”
正如上文所說,在目前的思想政治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在教學心理范圍上都存在一定的逆反心理,要想改變這一問題,思想政治教師要首先要做出一定的努力。一方面教師應該階段性地進行自我教育,通過自己的努力和尋求專人的幫助克服自身的逆反心理,排除心理障礙,“輕裝”教學。另一方面,對于思想政治教師而言,最重要的是要不斷努力學習,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質和專業素養,讓學生通過思想政治教師的講授和感染,切實認識到政治課的可親、可近、可信,讓學生更樂意主動去學習思想政治課,從而消除學生的抵觸、不順心的心理狀態,扭轉學生的逆反心理,由此更好地保證思想政治課教學的穩步發展。
在課堂教學中,政治教師可以結合生活中的真實案例進行教學,例如,在講授“價格變動的影響因素”知識點的時候,教師可以列舉一些實際生活中的商品價格,讓學生感到親近性和熟悉性,從而引導學生走向積極的心理狀態,更好地促進課堂教學的展開。
(二)變教學中師生交往的“單向性”為“多項性”
政治教師應明確創建民主、平等、和諧的課堂心理氛圍的重要性,放下教師高高在上的架子,改進教學方法,徹底改變“一言堂”的家長式教學,大膽創新,積極尋找可以促進師生交流的好方法、好舉措。討論式的教學方式就不失為一種改變師生交往“單向性”的有效途徑,教師加入到學生的討論中去,與學生共同探討政治理論的內涵,這樣既可以拉近教師與學生的距離,又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更好地理解理論知識。
(三)變教學情感的“消極性”為“積極性”
眾所周知,思想政治課自身是一門理論性很強的學科,就其本身教學內容而言,確實存在很多理論的枯燥闡述,難免會引起學生情感上的“消極性”。但是,造成學生消極情緒的最大原因仍舊是思想政治教師,思想政治教師對教學內容的演示、講授和對學科的熱情,將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態度。在教學過程中,如果思想政治教師能夠篤信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真理性,投入飽滿的教學熱情,將會很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對思想政治課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愉悅地接受思想政治理論的熏陶。
例如,在講述高中政治文化生活課本內容時,政治教師可以就當下豐富的社會文化活動闡述個人感想,配以多媒體展示人民群眾在活潑的文化活動中的愉快場景,從而營造積極的課堂氛圍,讓學生消極的情感狀態也跟著消失不見。
三、結語
綜上所述,思想政治課教學的心理問題對教學效果有很大影響,應該引起人們的高度重視,同時人們應該對教學心理誤區作出深刻反思。從課程設置方向上而言,思想政治課是對學生追求真理態度和方法的培養,這門學科的目標達成離不開教師和學生積極的心理狀態。因此,思想政治教師和學生的消極情感都必須得到剔除,必須要培養積極情感,通過各種積極的措施,做到思想政治課教與學相結合,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跨越過去各種心理誤區之后,思想政治課教學將不僅僅是知識的傳遞,更是藝術的感染和道德的熏陶,將會進入全新的領域。
參考文獻:
[1] 吳恩銀.論思想政治課教學的心理誤區與跨越[J].教學與管理,1996(2).
[2] 肖廣照.論思想政治課教學的心理誤區與跨越[J].中國西部科技,2006(18).
[ 責任編輯 田彩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