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爽
(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北京 100018)
?
淺談微課在教學中的作用
張爽
(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北京 100018)
摘要:瞬息萬變的當今社會,人們接受訊息的方式越來越急迫。微博和微信的興起,微商也在朋友圈悄悄流行。微級的概念讓人們在節奏飛快的生活中找到可以簡化一切行為的方式。微課也是短小的教學設計,用五至十分鐘的時間利用多媒體技術來講述知識點的視頻或音頻教學過程。本文就微課在教學中的作用進行論述,提出利用微課教學的建議。
關鍵詞:微課;慕課;信息化教育
微課,作為一種新型的輔助教學方式,能夠讓受教育者在任何地點借助網絡實現學習的方式。在2014年學院舉辦的第一屆微課大賽中,我完成了第一個微課作品。賽后,我看了可汗學院和中國慕課等網絡課程,又觀摩了學院微課大賽獲獎的參賽作品,對微課的意義有了更深的了解。
1.知識點解析深入淺出。
二進制是計算機應用基礎等課程中的重要知識點之一,在數字電路的教學中,我也經常為這個知識點的引入發愁,似乎沒有合適的切入點,問題描述十分抽象。我在中國慕課平臺上看到一個關于二進制講解的微課。作者從遠古時代的計數方式引入,結合易經理論和八卦圖樣,將二進制的代碼和八個卦相結合起來,道理深入淺出,生動有趣。這個微課作品雖然篇幅短小,制作簡單,但是讓人印象深刻。
2.技能點的描述與操作視頻相結合。
職業院校的教學內容不僅限于理論教學的知識點,還包括操作技能點的分析演示。從這一點上說,職業學校的微課教學應注重技能點的解析。在學院微課比賽中,我注意到微課作品——《光纖熔接》。作者在一邊描述技能要領,一邊動手操作,語言敘述清楚明確,動作規范簡潔。拍攝過程中,聲音和動作配合得有條不紊,示范性極強,也充分體現出教師操作水平和對技能要點的把握能力。這個微課作品評委給予了高度評價,獲得了比賽一等獎。
3.微課視頻表現形式活潑多樣,趣味性強。
微課作品是在有限的時間內,利用圖片、動畫和交互等方式多方面全方位闡述理論,操作同步展示,邊講邊做,教學效果突出,易于接受。學院微課比賽中,作品《復印機雙面操作及工作原理》就是利用動畫人物和教師出鏡方式錄制,教師一邊講解,一邊與動畫人物問答,形式活潑有趣,學生樂于接受。
1.微課畢竟是輔助教學的手段,要合理運用。
微課是按照知識點或技能點制作的,以篇幅短見長。將講授內容碎片化,目的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難度,但是知識的深度和廣度上存在缺陷。因此,盡管微課在對知識點的解讀上有優勢,在課堂教學中要運用得當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例如,我制作的針對邏輯代數中的《數字電路中的與邏輯關系》微課,在教學過程中引用之后,學生感覺了解了“與”的含義后,還要通過練習和其他方式進一步體會,才能達到課程標準的要求。這樣的安排有別于以往的課堂進程,講解部分比較簡短,三種基本邏輯關系在一課時需要完全掌握也成為可能。此外,針對知識點的互動練習的比重需要加大,這樣才能達到應有的教學效果。
2.根據學習對象的不同制作合適的微課。
在中國大學慕課平臺上,我看到過一些針對課程制作較完整的慕課。比如浙江大學的《C語言基礎》慕課,每周6學時,設計14周完成學習。后續有《C語言進階》慕課,學習著可以通過測試選擇學習的起點,一節課大約15到20分鐘。我在學習過程中發現,教師利用簡單的PPT錄屏和出鏡講解方式實現,每節課中都會有一次或兩次的交互式練習。雖然我很認真地聽講,但是程序設計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課程的學習有其自身的特點,聽不會,也看不會,只能練會,在慕課中的練習問答中,我的正確率并不高??磥韺W習者必須通過大量的編程訓練,在實踐中掌握編程知識,培養編程能力,并逐步理解和掌握程序設計的思想和方法。慕課中所提供的,只是基礎的知識講解,要想學會編程,還需要更多時間的投入和努力。同時需要有一臺計算機,安裝必要的編程軟件,尤其是編程部分需要邊聽邊練。這樣的課程,雖然設計完整,但是對不同的學習者未必都適合。
中國大學慕課課程面對的是具備較強自主學習能力的學生,他們大多能夠按照課程設置時間觀看視頻,如果出現問題會反復回看,并自己查找資料,完成全部學習過程。根據進度要求,學生會調整學習時間,保證能夠在指定的時間內完成所有任務。我所在的高職教育學院,五年制學生是我的教學對象。五年制學生年齡小,學習自主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較差,大部分時間里需要教師輔助監督完成學習過程。在這種情況下,需要教師制作適合他們的微課課程,這是一個工作量巨大的任務。另外,由于課堂教學的要求,不能從始至終觀看視頻。教師需要將教學進程精心安排,邊看邊講,邊練習邊考核。項目教學中的學習活動最好以知識點或技能點為標準設立,與微課的內容一一對應,互動問答和考核要求設在微課結尾處,方便教學和考核。當然,并不建議把所有授課內容全部做成微課形式,要從每門課程的實際情況出發,選擇合適的內容進行制作。
由此可見,微課是一種很好的輔助教學方式,但短時間內無法完全替代課堂教學。又或者說,微課如何與當前的學校課堂教學方式更合理地結合起來是今后我們該仔細思考和耐心探索的問題。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1-0223-01